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百例医案分析国医大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方法筛选《国医大师医论医案医方·心系病症辑要》《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心脑卷》《国医大师验案精粹·内科篇》《国医大师经方验案精选》《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三)》《现代名医类案》中治疗冠心病的医案,整理后录入Excel2016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s 20.0及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12.0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结果纳入100例医案,确定了高频中药42味、高频四诊信息20个,确定了高频药物的性味与归经,药物之间或药物与病机、四诊信息之间的关联规则系统聚类6个。结论国医大师治疗冠心病多以通补兼施、痰瘀同治、心脾并重的原则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清宫医案集成》中治疗不寐的用药和配伍规律。方法:将《清宫医案集成》中治疗不寐的处方进行整理,在古今医案云平台提供的Excel 2010软件模板上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45首处方、275味药物;经关联规则分析,对纳入的中药数据进行中药配伍关联分析,筛选出共现频次≥40次的中药,同时设置置信度≥0.6、支持度≥0.2,最终得到13条关联规则数据。高频药物间生成5组聚类组合,核心处方包括白术、白芍、茯神、当归、甘草。结论:《清宫医案集成》中清代宫廷御医治疗不寐,具有气血同治、调心安神、重视肝脾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整理和归纳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以上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文献中的方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挖掘、整理和分析方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40篇文献,显示PCI术后心绞痛的证型分布主要有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血痹阻证;得到140首方剂,共132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丹参、黄芪、川芎、甘草、当归、党参、红花、瓜蒌、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归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方。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用药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所得新方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冼绍祥教授辨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该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296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证素病机、处方规律、用药频次、药物关联等。结论冼绍祥教授辨治冠心病侧重"伏痰、伏瘀、气虚"三因,用药以行气豁痰、活血化瘀、通阳散结为主,兼顾益气养阴,体现其"泻实补虚、标本兼顾、三因制宜"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风》的处方,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及种类,使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挖掘高频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62首处方,涉及药物106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人参、茯苓、石斛、枸杞子、半夏。药物性能以甘寒、甘咸、甘温等甘味药为主。关联度较高的药对共14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5种药物聚类群。结论:叶天士治疗中风重视培补人体正气,滋阴、益气、养血为主,平肝、潜阳、熄风为辅,可为中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痰瘀"病理因素与腹型肥胖高血压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有效控制肥胖高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纳入上海地区227例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采集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糖脂代谢、早期肾脏损害指标、心脏超声等,结合四诊进行中医辨证,按有无痰瘀兼夹证进行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肝火亢盛证76例(33.5%),阴虚阳亢证42例(18.5%),痰湿壅盛证84例(37.0%),阴阳两虚证23例(11.0%),兼有痰瘀互结证共106例(46.7%)。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升高(P0.05),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合并症数目、合并冠心病比例(59.4%vs 43.8%)、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肌酐(Cr)和尿MA显著增加(P0.05)。结论上海地区腹型肥胖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居多;痰瘀互结证易发生左室肥厚,且冠心病患病率和早期肾损害指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挖掘卢秉久教授针对酒精性肝病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使用89种药品,累计使用频次为1231次。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药性主要为凉性,药味主要为苦味,多归于脾、肝二经。使用频次在25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1组,20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10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健脾祛湿为主,对于兼证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收集、整理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结果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常用药物包括柴胡、茯苓、白芍、生龙骨、当归、炒枣仁、生麦芽、香附、生牡蛎等。结论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贾跃进老中医治疗不寐用药规律研究,整理发现临床医案的数据信息,为贾跃进老中医不寐治验的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用药规律,为ACI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中医药治疗ACI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药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筛选出的药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药方376首,涉及211味中药,药物总频次3 729次。药物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分别是川芎、地龙、当归、黄芪、丹参、红花、半夏、桃仁、天麻、赤芍。药物性味归经方面,四气以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统计中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祛风止痛、燥湿化痰、活血行气、活血通络等功效中药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当归-川芎”“川芎-地龙”“黄芪-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40次的24味高频中药聚类成5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ACI的核心组方为: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赤芍、黄芪、丹参、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ACI多从“瘀、痰、虚、滞”病机着手,注重急则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其痰瘀互结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94例,统计受试者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归纳病人证候信息。结果:194例受试者中,痰瘀互结型86例(44.3%),气虚血瘀型52例(26.8%),气阴两虚型29例(14.9%),气滞血瘀型27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痰瘀互结型独立影响因素为BMI、Hb、AST。结论:稳定型心绞痛证候分布中痰瘀互结型占比最高;BMI、Hb、AST是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方法探讨周绍华教授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方法纳入周绍华教授诊治的抑郁症病人共83例,运用"中医电子病例采集系统V1.0"进行抑郁症医案数据提取和录入,采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挖掘平台2.0",应用复杂网络及关联规则方法,挖掘核心处方并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周绍华教授治疗抑郁症的核心处方为酸枣仁、柴胡、柏子仁、合欢花、远志、党参和茯神。相须配伍的药物组合为:茯神与酸枣仁、远志与茯神、酸枣仁与远志等;相使配伍的药物组合有:柴胡与远志、柴胡与当归、酸枣仁与五味子等。结论基于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名老中医医案研究,能较客观分析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国家级名老中医验案——高血压病》《国家级名老中医高血压验案良方》中的高血压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集成的频次统计、中药属性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纳入处方222首,涉及药物218种,高频药物有钩藤、牛膝、丹参、天麻、茯苓等,药性以平、微寒、寒性及甘、苦味为主,主要归肝、肾经,功效以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为主。处方中常用药对有天麻-钩藤、钩藤-天麻,牛膝-钩藤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清热平肝、行气活血、健脾祛湿、滋补肝肾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钩藤、天麻、牛膝、丹参、白芍、生地黄、川芎、菊花、泽泻、茯苓、甘草、夏枯草。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高血压药物多为平、微寒、甘、苦及归肝经、肾经,治疗多以补肝肾、强筋骨、平肝潜阳、清热凉血为法,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痰瘀互结证与红细胞计数、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和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并进行逐一问卷调查,共筛选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445例,其中非痰瘀互结证251例,痰瘀互结证194例,分析比较两组红细胞计数和血脂水平。结果痰瘀互结证组舒张压(DBP)、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非痰瘀互结证,而收缩压(SBP)低于非痰瘀互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DBP、RBC、HB、TG、LDL-C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性;SBP与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BC、LDL-C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结论 RBC、LDL-C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可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挖掘关幼波教授在肝病诊治中的辨证及遣方用药特点,探索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关幼波教授治疗肝病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关联分析等,总结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的常见证候及相应治法、用药等规律。结果: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胆、肾,病性以虚、湿、热、瘀为主;常见中医证候有肝胆湿热证、气虚血滞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滞证、阴虚血热证、肝肾阴虚证等;治法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痰、补气养血、活血解毒、舒肝解毒、滋补肝肾等;关联分析所得常用药对8对、中医证候-中药组合10类。结论: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重视正邪关系,多从湿、热、瘀、虚着手,辨证时主张十纲辨证、正邪兼顾,治疗上重视调理气血、中州当先、活血化痰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系统古今云医案平台探讨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古今云医案平台系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原始病例资料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中药属性分析等方法对用药、组方等进行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方剂684首,高频药物为砂仁、制附子、炒酸枣仁、丹参、磁石、桂枝、炙甘草、生牡蛎等21味,中药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甘、咸、酸为主;归经以脾、肝、胃、心、肾经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僵蚕-水蛭-蝉蜕、黄芪-白术-苍术等。结论:通过古今云医案平台总结黄永生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即分阶段辨证论治,以益气活血为基础,随着病情发生发展兼具温补心肾阳气及敛阴回阳固脱治其本,利水消肿治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证治准绳·类方》中治疗胸痹心痛和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处方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使用频次、气味归经和功效分类进行统计整理,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93首处方,涉及中药176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心、肺为主,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安神药、理气药为主,药物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有20味。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为人参-远志和人参-茯神;置信度最高为甘草、半夏、茯苓;并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结论:《证治准绳·类方》中治疗胸痹心痛、心悸的处方具有独特的用药规律,治疗以补虚益气温阳、理气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痰瘀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痰瘀论治CA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并对核心中药进行网络可视化。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62篇,共得到62首中药处方,涉及中药137味,总使用频次646次,其中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7味,依次为丹参、川芎、黄芪、水蛭、茯苓、山楂、泽泻。137味中药的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主要归肝、脾经。设置支持度为12,置信度为0.600,以中药组合使用频次进行降序排列,共得到19个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组合,12条中药关联规则。核心中药网络可视化图分析结果显示,共12味核心中药。结论 痰瘀论治CAS中药主要包括丹参、川芎、黄芪、水蛭、茯苓、山楂、泽泻,其四气以温、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主要归肝、脾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文献数据库筛查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将纳入的有效处方中药进行分析,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最终获得文献59篇,处方56首,涉及中药128味,其中,川芎、地龙、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居多,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核心组合为“黄芪+地龙→川芎”。聚类分析得到7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脑小血管病的核心药物是川芎、黄芪,总治疗原则为补虚、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验案分析系统统计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膏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搜集到的141份中医膏方治疗冠心病的医案输入到验案分析系统,应用验案分析系统的统计功能建立用药频率表。应用SAS统计软件,以冠心病为因变量,以所用中药为自变量对验案数据集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141份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膏方医案中,共用中药168种,其中黄芪、麦冬、丹参、连翘、珍珠母等为高频用药,共分为4类:益气养阴药、理气活血药、消食和胃药及调和药;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连翘、川芎、丹参、麦冬、白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膏方治疗冠心病及其常见兼证有其用药规律,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