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5种市售DHA/AA粉末油脂在60℃条件下进行了50 d加速氧化实验,检测了加速氧化过程中样品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挥发性氧化产物的含量,并将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分别与对应的丙醛、己醛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醛和己醛是DHA/AA粉末油脂的特征氧化产物,其在氧化过程中的含量与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呈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植物油在储存过程中氧化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等级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在常温储存条件下的过氧化值、碘值、茴香胺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Rancimat方法推出的货架期与实际储存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过氧化值与茴香胺值变化趋势相同;碘值变化不明显;在反映油脂氧化程度时过氧化值较茴香胺值和碘值变化更为灵敏;Rancimat方法外推出的货架期与实际储存期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Schaal烘箱法,研究测定了由微波预处理种仁冷榨制取的文冠果油储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生育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评价了微波预处理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文冠果油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油在储藏期间,过氧化值和K_(232)在前期快速增高,中期趋于平缓,后期又快速增长;酸价、p-茴香胺值及K_(270)则持续增长;生育酚含量与氧化诱导时间在前、后期快速降低,中期降低较缓慢;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冠果油在储藏期间的氧化稳定性与生育酚含量及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K_(232)、K_(270)密切相关。此外,适当的微波预处理有助于增强文冠果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对油茶籽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油茶籽油为研究对象,通过Schaal烘箱法在(62±1)℃条件下,储藏0,6,12,18,24天。通过测定样品的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全过氧化值。比较样品的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全过氧化值呈现增大的趋势,p-茴香胺值快速增加;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油茶籽油在加热过程中表现出较低的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和全过氧化值改变,说明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在抑制油脂氧化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脂氧化是导致乳化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不仅会降低乳化食品的营养价值,还会产生不良风味、有害成分,进而影响乳化食品货架期和食用安全。相对于纯油体系,以乳化形式存在的油脂在高油-水界面比下极易发生氧化,缩短乳化食品的货架期。为明确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分析以及其货架期评价方法,在介绍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分析方法(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硫代巴比妥酸值、茴香胺值、挥发性物质含量)以及货架期的评价方法,为乳化食品中油脂氧化程度分析及其货架期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原油为原料,通过对精炼各工段样品的氧化分析和氧化稳定性(AOM值)测定,研究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的氧化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油精炼过程中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AOM值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碱炼油过氧化值略有增加,茴香胺值和AOM值则明显减少;脱色油过氧化值显著降低,而茴香胺值和AOM值则显著增加;脱臭油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均明显减少,即全氧化值显著降低,AOM值继续增加。整个精炼过程中,脱臭工段对提高大豆油氧化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工工艺对山核桃脂肪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加工工艺对山核桃中油脂氧化酸败的影响,提高山核桃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研究了山核桃酸价、碘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脂肪氧化酶活性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蒸制和浸泡两道工序是影响山核桃品质的重要环节;加工过程中山核桃脂肪的氧化类型主要为自动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热损程度大豆油脂品质与组成的差异性。方法 以同一批次含有热损现象的美湾大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热损程度大豆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全氧化值、氧化诱导期、甘油酯及脂肪酸的组成以及微量成分(磷脂、生育酚、色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大豆热损对油脂品质和组成的影响。结果 热损会导致油脂的品质显著下降,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全氧化值均随热损程度的增加显著上升,氧化稳定诱导时间显著降低;重度热损过程中油脂发生氧化和Sn-1,3位为主的水解反应,氧化反应主要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水解反应导致甘三酯含量由95.71%下降至91.79%,甘二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大豆热损导致油脂中的总磷脂含量下降,磷脂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生育酚在热损过程中易发生氧化损失,总生育酚损失率高达11%。结合大豆外观、磷脂组成和色素含量分析,未成熟大豆易发生热损,导致油脂中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结论 大豆热损会导致油脂的品质和组成差异显著,热损程度越深,油脂品质越差。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一级压榨菜籽油(S1)和四级压榨菜籽油(S2)在60 ℃加速氧化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1和S2的酸价与酸类化合物有关;醛类化合物含量与氧化劣变程度有着重要关联,S1的过氧化值总体上高于S2;经20 d加速氧化后,S1的茴香胺值高于S2;S1在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高,S2在氧化后期的氧化速率高,表明S1的劣变程度高于S2。菜籽油在加速氧化期间主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化合物,S1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和2-癸酮;S2加速氧化20 d的特征风味成分是(E)-2-癸烯醛。电子鼻雷达图能区分未氧化油与氧化油以及氧化初期及后期风味成分的差异。(E)-2-癸烯醛、(E)-2-壬烯醛、辛醛和2-十一烯醛含量与S1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壬醛、(E,E)-2-4癸二烯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癸醛、辛醛和庚醛含量与S2的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总氧化值相关。挥发性成分可作为监测菜籽油在储藏过程中氧化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猪脂控制氧化及其香气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过氧化值(POV)、酸值(AV)、茴香胺值(P-AV)表征猪脂氧化状态,并确定生产优质猪肉味香精的脂肪控制氧化条件为:温度130℃,时间4h,此时油脂的过氧化值为341 meq/kg、酸值为1.4 mgKOH/g、茴香胺值为580。通过固相微萃取法(SPME)萃取油脂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GC-MS)分析猪脂控制氧化前后的产物,试验共检测出85种呈味物质,其中醛类物质20种,含量占香气成分总量的53.34%,(E,E)-2,4-癸二烯醛含量最高达到27.03%。此外还检测到酮类、醇类、烃类、呋喃、吡喃、吡啶类、δ-戊丁基内酯、γ-十二内酯等多种呈味物质。  相似文献   

11.
曾晶  王卫飞  陈莹  刘萱  戚穗坚  杨博  王永华 《中国油脂》2023,48(11):8-13+24
旨在为山茶油的加工和储藏提供参考,采用Schaal烘箱法对4种工艺山茶油加速氧化,测定山茶油在储藏过程中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脂肪酸、甘油酯以及脂质伴随物的变化情况,并对山茶油质量指标与脂质伴随物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工艺山茶油在储藏过程中的酸值略微升高,上升为初始值的1.09~2.60倍;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迅速上升,分别上升为初始值的10.31~16.49倍和3.06~4.43倍;α-生育酚含量大幅度下降,损失率为96.19%~100.00%,而角鲨烯、植物甾醇含量下降幅度不大,损失率分别为14.71%~51.79%和4.96%~19.49%,其中浸出-精炼山茶油的脂质伴随物含量最低,损失较多;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山茶油的质量指标(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与其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工艺山茶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储藏过程中均明显下降,浸出-精炼山茶油的储藏稳定性不如压榨山茶油。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9):219-225
以薏米为原料,研究了薏米贮藏过程中脂肪含量、脂肪酸值、脂肪酸组成、常见氧化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和醛类化合物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薏米的异味变化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薏米贮藏时间的延长,薏米的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脂肪酸值、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醛类的"相对内标含量"也显著增加。薏米贮藏过程中其总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和挥发性醛类化合物含量与薏米的异味程度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薏米异味程度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薏米贮藏过程中异味主要是由于薏米油脂氧化产生的,薏米油脂的二级氧化产物醛类化合物为薏米贮藏过程中产生异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段蕾 《中国油脂》2021,46(10):47-50
以油莎豆油为研究对象,以大豆油为对照,选择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含量、共轭三烯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高温煎炸条件下油莎豆油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高温煎炸后油莎豆油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比较煎炸次数与过氧化值的关系,油莎豆油的煎炸稳定性略优于大豆油;两种油脂的p-茴香胺值均随煎炸次数增加而增大,大豆油的p-茴香胺值高于油莎豆油,大豆油与油莎豆油的p-茴香胺值与煎炸次数呈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 8和0.988 2;随煎炸次数增加,大豆油中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含量均高于油莎豆油,因此油莎豆油的煎炸稳定性高于大豆油。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高温煎炸破坏了两种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  相似文献   

14.
旨在为热损大豆的加工提供理论支撑,以不同热损程度的巴西大豆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制备大豆油,分析其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全氧化值、氧化诱导期、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磷脂及生育酚组成及含量、色素含量,探明大豆热损对其油脂品质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热损程度的增加,其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全氧化值显著升高(p<0.05),氧化诱导期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大豆相比,重度热损大豆油脂酸值和全氧化值的增长率分别高达557%、148%;热损导致大豆油水解,甘三酯相对含量降低,甘二酯和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上升,以Sn-1,3位水解为主;氧化反应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热损程度越深变化越明显;热损导致大豆油总磷脂含量下降,磷脂酸相对含量显著上升,生育酚含量降低,重度热损大豆油脂中总生育酚的损失率高达19%;未成熟大豆更易发生热损现象,不同热损程度大豆油脂中的叶绿素、叶黄素及β-胡萝卜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大豆热损会导致其油脂组成发生变化,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5.
葡萄籽油和亚麻籽油储藏期间氧化对功能性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35℃恒温避光储藏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和维生素E含量变化,探讨储藏期间油脂氧化劣变对其功能性成分影响。结果表明,经60天储藏,葡萄籽油、亚麻油过氧化值分别达241.30 mmol/kg、248.72 mmol/kg;p–茴香胺值为32.20、104.06;油脂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减少0.35%和0.41%,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降低0.20%和0.09%、0.23%和1.04%,反式脂肪酸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维生素E含量显著降低均未检出;储藏期间亚麻籽油氧化对功能性成分影响均大于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6.
戚登斐 《中国油脂》2021,46(1):24-3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在62℃下将核桃油微胶囊加速氧化14 d,测定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制备模拟肠液和胃液,测定核桃油微胶囊体外模拟消化油脂释放率及游离脂肪酸释放量。选取6~8周龄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核桃油微胶囊及核桃油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测定其体重、肝脏指数、血液指标、肝脏细胞指标,并对肝脏及腹部脂肪细胞染色观察其损害情况。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备核桃油微胶囊包埋率为81.91%,水分含量为2.40%,流动性高,溶解性较好。62℃加速氧化14 d,微胶囊化可有效缓解核桃油氧化变质,喷雾干燥制备的核桃油微胶囊油脂氧化程度低于冷冻干燥的,且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及总氧化值更低。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经模拟胃液及肠液消化,油脂释放率高达91.13%,高于冷冻干燥的,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也更高。喷雾干燥核桃油微胶囊能有效缓解高脂模型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升高,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小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降低肝脏丙二醛(MDA)水平,从而有效地抑制高脂模型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采用55℃加速方法对不同添加量的ARA和DHA婴儿配方乳粉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ARA和DHA婴儿配方乳粉的过氧化值、ARA及DHA含量、色泽及气滋味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添加量的ARA和DHA婴儿配方乳粉的这些检测指标在加速实验中没有明显差异,为在婴儿配方乳粉中提高ARA和DHA添加量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而且该方法较传统的常温货架期实验能更快速地评估乳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鱼油样品在储藏过程中氧化指标(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含量)和感官属性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监控鱼油的质量。方法:通过加速储藏实验,将2种鱼油样品(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于40℃避光储藏30d,每天监控检测其感官属性(香气)、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及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己醛及丙醛)的含量。以感官评价结果为判定依据,研究各理化指标与鱼油氧化程度的关系。结果:2种油脂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储藏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不是一个可以评价油脂货架期内氧化程度的有效指标。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显示,此指标可以反映油脂初期氧化的趋势,但不能很好地反映油脂感官属性的变化。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的测定结果与油脂感官属性的变化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能够很好地反映油脂氧化状态。结论:在不具备感官评价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同时监测鱼油中挥发性二级氧化产物(ω-6脂肪酸监测己醛;ω-3脂肪酸监测丙醛)及过氧化值的含量,以更全面有效地评价鱼油的氧化状态,更好地控制鱼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氧化、酶解和酶解-温和调控氧化技术对精炼鸡脂进行处理,通过GC-MS对上述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鸡脂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同时对其化学指标(过氧化值、茴香胺值、酸值)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同处理方式鸡脂挥发性成分与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表征初级氧化产物的含量,与其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2-丁烯醛、β-苯丙烯醛、丁醇、(Z)-2-戊醇、1-戊烯-3-醇、1-辛烯-3-醇、(Z)-2-辛烯-1-醇、己酸乙烯基酯;与酸值正相关的挥发性成分有苯甲醛、乙醇、糠醇、柠檬烯、1-石竹烯、甲苯;茴香胺值与大部分的醛类化合物呈正相关,表征次级氧化产物的含量,包括能代表鸡肉特征风味的己醛、壬醛、(E,E)-2,4-庚二烯醛、2-己烯醛等。  相似文献   

20.
贮藏条件对原料葵花籽油脂酸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色葵花籽原料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包装、避光等不同贮藏方法对原料葵花籽在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酸价、碘价、p- 茴香胺值和TBA 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为过氧化值、酸价、p- 茴香胺值和TBA 值上升,碘价下降。采用低温贮藏和真空避光包装可显著降低葵花籽的氧化酸败、延缓品质劣变,可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