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鹿茸、鹿角组织观察指出,鹿茸具有动物基本外皮和骨小梁组织;鹿角具有动物基本骨组织的密质和疏质。但每支鹿茸蜡片、血片、风片、骨片部分又有差异,而鹿角各部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比较不同规格鹿茸和鹿角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并探讨硫酸软骨素作为划分鹿茸和鹿角的可行性.该实验采集了15个养殖地的22批不同形态梅花鹿鹿茸(二杠茸、三杈茸)、6批不同养殖地的鹿角和60批不同部位(蜡片、粉片、纱片、骨片)鹿茸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鹿角和不同形态、不同部位鹿茸中硫酸软骨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聚类分析对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进行归类.结果表明,鹿茸中含有丰富的硫酸软骨素,其中整支二杠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2.35 mg·g^(-1),整支三杈茸中平均质量分数为1.79 mg·g^(-1),明显高于整支鹿角中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0.11 mg-g^(-1).不同规格鹿茸饮片的硫酸软骨素含量也呈现出较大差异,蜡片、粉片、纱片和骨片分别为7.81、8.39、1.33、0.54 mg·g^(-1).基于硫酸软骨素含量的聚类分析显示纱片和骨片可聚为一类且明显区分于蜡片和粉片,实现不同部位鹿茸饮片的良好分离.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选定的五大原则,硫酸软骨素可作为鹿茸和鹿角划分的潜在指标,以及不同规格鹿茸饮片(蜡片、粉片、纱片、骨片)区分的潜在质量标志物.该研究为鹿茸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鹿茸与鹿角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竹  陈定一 《中药材》1990,13(10):13-14
鹿茸为梅花鹿或马鹿的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具有壮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的功效.鹿角为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其功用为行血、消肿、益肾.鹿茸加工后有多种商品规格,从茸之顶尖开始依次分为腊片、血片、风片、骨片等.鹿茸含多种氨基酸,占干重的50%以上,但各等级没有完善的科学的质量标准.本文测定了各等级鹿茸、鹿角的氨基酸含量. 实验部分用日立L-85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试  相似文献   

4.
张保国  李钦 《中国药学杂志》1992,27(12):713-715
 本文对梅花鹿角、马鹿角,梅花鹿茸、马鹿茸的混淆品狍角、抱茸从药材性状、显微组织特征、粉末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研究。结果表明,狍角、狍茸外观性状、显微組织特征和正品鹿角、鹿茸有明显差异,粉末显微特征有不同之处,紫外吸收光谱和正品鹿角、鹿茸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鹿角的品种     
正注意:目前国内人工饲养的鹿,多用于生产鹿茸,无鹿角商品,故商品鹿角来源于野生鹿,其次为鹿角脱盘。我国野生梅花鹿极少,故商品中所见鹿角基本多为马鹿的角。鹿角,为常用中药。系鹿科动物马鹿和梅花鹿的雄鹿已长成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茎(在春季自然脱落的角,质量最优)。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  相似文献   

6.
中药鹿茸性激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中药鹿茸雌二醇和睾酮的含量。结果显示澳鹿茸雌二醇含量(15.3±1.82)ng/mL,梅花鹿茸的含量为(11.4±1.26) ng/mL与鹿角镑(1.96±0.26) ng/mL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鹿茸伪品和鹿角胶的雌二醇含量与鹿角镑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雌二醇是鹿茸治疗宫冷不孕的物质基础;测定鹿茸中雌二醇的含量可作为评价鹿茸品质的依据;鹿茸中睾酮的含量低,提示睾酮不是鹿茸壮阳的有效成分,进一步研究鹿茸中促雄激素样物质,必将为鹿茸的壮阳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邸学  王斐娴  任聪  李峰 《中国现代中药》2023,25(8):1712-1716
目的:利用显微特征参数,分析比较鹿角与鹿角脱盘显微结构差异,为鹿角粉与鹿角脱盘粉鉴别,以及两者质地差异性提供显微结构基础。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鹿角脱盘、鹿角及鹿骨粉末显微特征,并测定和比较三者的骨陷窝长/短径比值和骨陷窝面积占比显微特征数。结果:鹿角脱盘骨陷窝长/短径比值为2.04~2.38、骨陷窝面积比为35.04%~45.82%;鹿角的骨陷窝长/短径比值为1.69~2、骨陷窝面积比为40.60%~61.77%;鹿骨骨陷窝长/短径比值为1.54、骨陷窝面积比为71.8%。结论:鹿角、鹿角脱盘及鹿骨中三者显微鉴定参数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表明骨陷窝长/短径比与骨陷窝面积比,不仅可作为鹿角与鹿角脱盘显微鉴定参数;也阐释了鹿角脱盘角质地比鹿角更为坚硬的组织结构基础,即随着骨陷窝形态由圆变长、骨陷窝面积比降低,其骨化程度增加、质地更加坚硬。  相似文献   

8.
鹿类中药材为我国传统滋补类中药,主要包括鹿茸、鹿角、鹿血、鹿角盘、复方,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鹿茸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能修复骨缺损,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脂肪分解,延缓衰老,改善学习记忆。鹿血在心悸、骨质疏松、抗衰老等方面效果良好。鹿角盘表现在对乳腺增生,免疫增强,骨质疏松,补血等方面。复方对骨头缺血性坏死等方面有治疗作用。通过对鹿类中药材药理作用进行详细综述,为其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谢海洲 《中医杂志》2003,44(5):331-331
鹿角霜为制鹿角胶后的骨渣,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碎用。有取其收涩止血,活血消肿。也有取益肾助阳之力,但其力量不如鹿角胶效强,对不堪大补而又需补阳壮腰者,可以取此稍补,直到能大补时再用鹿角胶。一般说气虚导致阳虚,血虚导致阴虚,而阳之中又包含有阴虚,或由阴虚导致阳虚。  相似文献   

10.
鹿角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莲  李水福 《中药材》1992,15(3):24-25
药品标准收载的鹿角,历来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和梅花鹿C.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但是,随着该两种鹿资源的减少和供培养鹿茸增多,鹿角资源逐渐减少,致使近年的商品鹿角多混有鹿科其它动物之角。现将鹿科主要有角动物十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几种鹿茸、鹿角、鹿鞭及鹿茸血中氨基酸及无机元素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样品中均含有极丰富的氨基酸约17~19种以上,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的含量也较高,蛋氨酸最低;而含硫的胱氨酸在各种鹿茸样品中偏低。无机元素测定中发现各种样品含有9~20种以上无机元素,但含量不一。其中花鹿茸与马鹿茸所含无机元素种类与含量相似;杂交鹿茸含无机元素种类少;驯鹿雌雄角与花、马鹿茸除Sn外,其余均相似;雄雌驯鹿角中Ca和P的含量超过各种鹿茸;花、马鹿茸血中Ca和P、Mg含量均低于鹿茸;花鹿茸血中未测出Ti的元素。  相似文献   

12.
鹿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中国药典》规定其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G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L.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商品称前者为花鹿茸,后者为马鹿茸。目前市场上的进口鹿茸有新西兰马鹿茸、俄罗斯花鹿茸,还有驯鹿茸,市售的商品鹿茸片中驯鹿茸片占有很大比例,有必要加以区别。 驯鹿茸来源于鹿科动物驯鹿Rangifer farandusL.的幼角。产于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等地,全部为野生。驯鹿雌雄鹿均有角,雌鹿角较小,雄鹿角较大;形状不规则,掌状,多偏圆形,茸毛甚密,长而散乱,棕褐色,体较轻,气腥臭。整枝驯鹿茸与正品梅花鹿茸  相似文献   

13.
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均能滋补肝肾、壮元阳、益精血、强筋骨,善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诸证,均性温归肝肾经,然而,鹿茸味咸,补力最强,肝肾不足、阳衰筋骨软弱重证多用;又能固冲任带脉,温补托疮,治冲任虚寒崩漏带下及阴疽久溃不敛、脓出清稀等证;阴虚阳亢、阳热实证忌用.  相似文献   

14.
鹿茸     
《光明中医》2014,(10):2233-2233
味甘温。主漏下恶血,血中之阳不能固摄。寒热,阳虚。惊痫,心火亏少。益气强志,补血之功。生齿不老。补肾之效。角:主恶疮痈肿,拓血中之毒。逐邪恶气,拓阴邪之气。留血在阴中。阴络之凝滞,得热而营运也。鹿茸之中,唯一点胚血,不数日而即成角,此血中有真阳一点,通督脉,贯肾水,乃至灵至旺之物也,故入于人身为峻补阳血之要药。又其物流动生发,故又能逐瘀通血也。余义见白胶条下。鹿茸气体全而未发泄,故补阳益血之功多。鹿角则透发已尽,故拓毒消散之功胜。先后迟速之间,功效辄异,非明乎造化之机者,不能测也。  相似文献   

15.
近来发现流入我省的鹿茸片中掺有大量的动物骨化角片,经鉴定是用鹿科动物梅花鹿Sewub nippon Temminik或马鹿Celaphusl.的已骨化角加工而成,商品药材称“鹿角片”,因其功效与鹿茸片不尽相同,故不能充当鹿茸片使用,且二者价格相差悬殊,今将二者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77-780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低骨量人群中医证候,探讨鹿角补骨颗粒组方特点,为"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纳入绝经后低骨量女性163例(低骨量组)、骨量正常女性132例(正常组),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获得低骨量组中医证候,运用方证对应方法,分析鹿角补骨颗粒组方特点及其适用人群。结果:低骨量组阳虚证45.4%(肾阳虚27.0%、脾肾阳虚18.4%),肝肾阴虚证40.5%,血瘀气滞证14.1%,且较之正常组,低骨量组在口干、视物模糊、耳鸣、眼干、倦怠乏力、畏寒、腰痛、膝痛等临床症状方面更为明显(P0.05),方证对应分析其基本病机是阴阳两虚且以阳虚为主,鹿角补骨颗粒药物分析提示其以右归丸为主且合用左归丸加减,并兼顾活血理气之法。结论:绝经后女性低骨量人群存在阴阳两虚且以阳虚为主的病机特点,以补肾温阳、壮骨益髓为主的鹿角补骨颗粒,契合其病机,可以应用于绝经后女性低骨量人群的防治方案中。  相似文献   

17.
<正>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L.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笔者在检查一批名为“梅花鹿茸片”时,发现是由鹿角伪制而成,现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以梅花鹿的鹿茸、鹿血、鹿心、鹿尾和鹿角盘为材料,初步探索鹿产品的药用价值与其水解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样品中17种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对鹿产品中各氨基酸含量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采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聚类统计。结果该五种鹿产品中均含有17种常规氨基酸,种类齐全。鹿血、鹿心、鹿尾、鹿茸和鹿角盘氨基酸总量分别为58.45,52.97,45.54,39.61,21.38g/100g,明显高于其它同类型药用保健产品。其中鹿血的E/T值为45%,E/N值为0.82,完全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的要求。结论采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对鹿茸、鹿血等鹿产品的氨基酸构成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所得到的聚类结果与其公认的疗效分类基本对应,从而可以推断鹿产品中水解氨基酸的含量及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鹿角脱盘作为鹿茸、鹿角的附属产物,一直以来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浪费较大。历年来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按中药材鹿角收载,但实际二者之间的物质基础、药理毒理等差别较大,不能混为一谈。鹿角脱盘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肽类,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靶向生物小分子多肽方向。此研究认为鹿角脱盘多肽对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炎及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佳。目前市面上尚无鹿角脱盘相关产品,根据乳腺疾病及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尤其建议研发鹿角脱盘多肽缓释乳房透皮吸收制剂及相关医疗器械等,市场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自拟的“强骨消痹丸”(Ⅰ号方和Ⅱ号方)治疗骨痹(骨质增生)疗效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治法与处方由于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骨,发病关键在于精髓不足。本着“其病在骨,在骨守骨”、“肾生骨髓”、“髓满则骨强”之意,以较大剂量的填精补髓之品为主,佐以培脾养肝、行气活血为基本大法以缓级图之。待其精足髓满,骨质强壮,瘀滞消散,骨脉流利,则其增生之骨质自然逐渐消失,疼痛随之自除,运动功能亦自然恢复。根据这一原则,拟定了下述二个处方: 1.强骨消痹Ⅰ号:鹿角60克,沉香18克,砂仁30克,冰片0.6克,三七60克,制乳香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