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67例拟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并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9例,非冠心病组48例;将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62例,双支病变组71例和3支病变组86例;对所有病例按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数分为Gensini评分低分组86例(≤15分)、中分组92例(16~42分)及高分组89例(≥43分)。测量患者24h动态血压并计算AASI。结果冠心病组AASI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0.51±0.13 vs 0.46±0.15,P0.05)。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AASI水平显著升高(0.53±0.14、0.51±0.12 vs 0.46±0.15,P0.05),单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中分组和高分组AASI显著高于低分组(0.51±0.14、0.52±0.13 vs 0.45±0.1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性别、AASI、踝肱指数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β=0.224,P=0.001;β=0.145,P=0.025;β=-0.261,P=0.000)。结论 AASI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是研究高血压的重要指标,由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得来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可以直接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并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肾的靶器官损害程度相关,从而对高血压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153例,根据AHI值分为试验组(OSAHS组,79例)和对照组(非OSAHS组,74例),收集所有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AHI值以及冠心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并计算出AASI值,比较两组AASI值的差别,并分析AASI值与AHI值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AASI值高于对照组(0.599±0.118比0.381±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I与AHI在高血压合并OSAHS组中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病人动脉硬化程度较单纯高血压病人严重,且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岭  丁瑜  刘莲妹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1):782-783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病变,近年来动脉硬化程度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源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其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并可预测心脑血管病危险。颈动脉超声能直观反映颈动脉血管壁的情况,已作为了解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窗口。我们观察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超声结果的相关性,探讨其评价动脉硬化程度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临床常用的24h血压检测和外周动脉超声技术相结合,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相关性。方法:对所有入选病例(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Gensini法行冠状动脉评分,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5例)和正常对照组(27例)。于冠状动脉造影前或后进行24h血压检测和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计算不同时段计的AASI。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夜间AASI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冠状动脉评分与夜间AASI、脉压、内-中膜厚度相关,且与夜间AASI相关程度最高(标准回归系数为39.009)。结论:夜间AAS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基础病变,2007年ESC/ESH首次将其列入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评估指标中,作为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1].目前临床实践中能够反映动脉硬化的客观指标包括从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或组织)中测得的医学生物标记物和一系列反映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生理参数变化的结构功能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AASI高低将患者分为两组,AASI>0.49(中位数)为高值组,AASI≤0.49为低值组。记录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高值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脉压(PP)高于低值组,24 h舒张压(DBP)低于低值组(均P<0.05)。高值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发生率均高于低值组(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AASI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在以前被认为是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无需治疗.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病死亡和发生的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发生的一致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冠心病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拟诊为冠心病的17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积分。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分析颈动脉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114例,非冠心病组65例,两组颈动脉IMT分别为1.08±0.48 mm、0.85±0.20mm,斑块积分分别为1.61±1.02、1.07±0.43,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79.83%(91/114)、21.54%(1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IMT或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高度一致性,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在正常血压范围内;AASI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中度狭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重度狭窄及闭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动脉硬化及斑块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临床参考,多支病变AASI高于单支病变,数值更接近1,多支病变的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且多支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心内科住院,且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3例,按是否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并选择血压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服药前均检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并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高血压病患者AASI。分析比较三组间患者AASI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AASI、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AASI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ASI与E/A呈明显负相关(r=-0.697,P0.05),AASI与E/Ea呈明显正相关(r=0.614,P0.05)。结论 AASI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但MAU与AASI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AU与血压昼夜节律、AASI等动态血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无糖尿病和其他致MAU阳性因素的高血压患者400例,其中MAU阳性患者(MAU组)98例,随机抽取302例MAU阴性患者中30例为对照组(NMAU组),分别测定其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并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MAU测定,计算AASI和昼夜节律,进一步在MAU组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AU阳性率为24.5%(98/400)。MAU组患者高血压病程、总肌酐、夜间脉压、AASI水平显著高于NMAU组(P<0.05)。MAU组中77例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改变,占78.6%,明显高于NMAU组的60.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MAU与AAS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β=0.75,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MAU阳性与动态血压脉压增加、昼夜节律改变、AASI值增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大动脉硬度增加表现为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目前,评价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方法有影像学和功能测定两种途径。影像学是通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功能测定可采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来反映。  相似文献   

14.
动脉硬化是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作为新的动脉硬化评价指标,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其受到年龄、血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可重复性为中等水平,正常值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其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等传统动脉硬化指标中等程度相关,同时与肾功能损伤、血管损伤和心脏损伤等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相关,临床上能一定程度预测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对212例入选高血压病例监测24h动态血压,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根据IMT增厚与否分为IMT正常组(84例)和IMT增厚组(128例),计算血压晨峰值及AASI;根据是否存在血压晨峰现象,分为血压晨峰组(120例)和无血压晨峰组(92例),观察血压晨峰、AASI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与IMT正常组比较,IMT增厚组中AASI[(0.42±0.13)比(0.68±0.14)]及血压晨峰值[(25.94±4.57)mmHg比(36.57±8.41)mmHg]明显升高(P<0.05);与无血压晨峰组比较,血压晨峰组中AASI[(0.43±0.13)比(0.71±0.14)]、IMT[(1.01±0.20)mm比(1.25±0.17)mm]显著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晨峰、AASI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1.22,0.51,P均<0.05)。结论:血压晨峰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四种动态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间的相关性和预测早期肾损害能力的优劣。方法 选取253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取四种动态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指数(24h PP、PPI、AASI、S-AASI)和早期肾损害指标(mA1b、eGFR)等。分析四种指数与早期肾功能受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四种指数在预测和评估早期肾功能受损的价值。结果 偏相关分析显示,24h PP、PPI、AASI、S-AASI与mA1b/Cr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0、0.448、0.613和0.632,P<0.05);与eGF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8、-0.254、-0.399和-0.352,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4h PP、PPI、AASI、S-AASI是影响eGFR的相关因素。四种动态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S-AASI、AASI、24h PP和PPI(AUC分别为0.692、0.686、0.681和0.655),其诊断的准确度均为中等,其中S-AASI灵敏度最高,而PPI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四种动态血压相关动脉硬化指数对EH早期肾脏损伤的预测价值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内膜中膜厚度≥0.9 mm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内膜中膜厚度<0.9 mm者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血压参数特点,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178±0.214 mm和0.806±0.356比3.17±2.44 mm和1.02±1.51,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值分别为0.56±0.14和0.41±0.12(P<0.01);颈动脉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硬化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59±0.12和0.50±0.11(P<0. 05)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25,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肾脏损害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7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尿白蛋白、尿肌酐测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计算出AASI,进行AASI与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及IMT等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糖尿病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R值、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IMT、颈动脉异常发生率以及AA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两两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ASSI增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女性、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AASI与肾脏损害及颈动脉内膜损伤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血压、糖尿病独立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AASI分为AASI≤0.49者46例(A组)、0.49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CBM从建库到2019年1月关于EAT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试验。采用改进后的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章,共4 049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冠心病组最大EAT厚度为(12.21±2.62) mm,最小为(2.22±1.86) mm;非冠心病组最大EAT厚度为(9.92±1.37) mm,最小为(1.8±1.4) mm。所纳入文献存在较大异质性(I2=95%,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者EAT厚度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SMD=1.07,95%CI:0.75~1.38,P<0.05);冠心病组患者超声心动图与CT测量的EAT厚度值均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结论:EAT具有临床易用性、成本效益和非暴露特征,超声心动图或CT测量EAT厚度应用于冠心病诊断及风险分层上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