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耳穴埋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将46例接受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常规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耳穴埋豆,比较两组术后6h、24h、48h、72h、7d静息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h、48h、72h、7d被动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两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第一次镇痛泵自控按压给药时间。结果:静息状态下VAS疼痛评分,术后48h、72h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时间点无差异﹙P0.05﹚;被动活动时VAS疼痛评分24h、48h、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无差异(P0.05);两组间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镇痛泵自控按压给药时间有差异(P0.01)。结论:围手术期耳穴埋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较好,能延迟第一次镇痛泵自控给药时间,减少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镇痛及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PCA镇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3d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2h和24h疼痛评分及2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及24h内的使用量。结果:2组患者术后12h和24h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h镇痛泵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有效减轻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减少镇痛泵使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四类骨科手术病人进行耳穴埋豆镇痛治疗,患者在使用骨科疼痛处理的常规止痛的基础上,术后半小时内进行耳穴埋豆治疗。先用耳穴探针按压在术侧耳廓的止痛点、神门、皮质下、肾上腺;找出耳穴最敏感的痛点作为治疗的穴位,用生王不留行籽和0.8cm×0.8cm橡皮胶以压丸法压贴在选用的耳穴上。术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别记录患者术后6、12、18、24、36、48、60、72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四类手术中,按术后时间比较VAS疼痛平均评分在术后12h最高,VAS是(2.97±0.87)分,术后72h最低,VAS是(1.78±0.71)分。四类手术平均VAS评分小于3分,即为轻度疼痛: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结论:耳穴埋豆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前后采取耳穴压豆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进行各项术前术后护理,治疗组术前针对性给予耳穴压豆,取耳穴神门、肝、和交感为主,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于术前及术毕回病房后1 h进行按压治疗,每穴每次按压5 min,双耳同时对称进行。分别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24 h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 h、24 h V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压豆在TACE术后应用能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发生,减轻疼痛,提高疗效,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海霞  罗海霞 《河南中医》2021,41(2):271-274
目的:观察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入组的60例患者均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地佐辛注射液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在镇痛泵中同时配伍托烷司琼,揿针组术后另给予揿针针刺内关、合谷穴,两组镇痛泵均留置48 h。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揿针组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发生恶心呕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揿针组满意度为90.0%、对照组满意度为83.4%,揿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针刺内关穴、合谷穴对术后镇痛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与消炎痛栓在围手术期联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预防性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LC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 h给予消炎痛栓100 mg纳肛;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d、手术日增加耳穴埋豆治疗。分别于术后2、4、6、8、12、24 h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判断术日、次日舒适度,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腹胀、尿潴留)。结果:术后相同时间点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试验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使用耳穴埋豆和消炎痛栓能更有效预防LC术后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产妇产程子宫收缩痛中实施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及镇痛泵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给予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及镇痛泵治疗,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宫缩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临床疗效指标产妇舒适度、镇静效果、初乳时间、哺乳次数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 h、6 h、12 h,试验组宫缩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镇静效果评分、哺乳次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初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5.88%,对照组为19.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穴位贴敷联合镇痛泵应用于产妇产程子宫收缩痛中疗效显著,可缓解产妇宫缩疼痛程度,提高其分娩舒适性,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术前3 d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对照组术前不使用任何止痛药物,术毕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室立即接入自控静脉镇痛泵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止痛治疗。镇痛泵组方为:曲马多注射液500 mg,地佐辛注射液20 mg,昂丹司琼4 mg及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流速为2 mL/h持续泵入,疼痛不适可按压增加流速,可维持48 h,术后48 h拆除。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6 h(T6)、12 h(T12)、24 h(T24)、48 h(T48)、72 h(T7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试验组术后6 h(T6)、12 h(T12)、24 h(T24)、48h(T48)、72 h(T72)的VAS评分、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前应用塞来昔布可有效实现超前镇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胸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人。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疗法,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三阶梯镇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止痛。记录2组患者6 h,12 h,24 h,36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结果手术后患者6 h,12 h,24 h,36 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耳穴埋豆能减轻胸腔镜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JOA腰痛评分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疼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情况、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比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VAS评分、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ADL评分明显提升,并且试验组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穴埋豆结合五音疗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情绪与睡眠改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耳穴埋豆对小儿骨科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小儿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根据骨折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手术及麻醉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耳穴埋豆,在感觉疼痛剧烈时进行穴位按压,对比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并对镇痛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儿术后6 h 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患儿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观察组12 h、24 h、36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儿进行中医耳穴埋豆,镇痛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简易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凯 《新中医》2019,51(9):266-269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自控镇痛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与针刺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均于术后予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持续48 h,48 h后服用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给予耳穴压豆和针刺疗法。2组均干预7天。记录治疗1、3、5、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2组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记录治疗1、2、3天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治疗7天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治疗1天,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5、7天,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7天,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2、3天的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的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和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 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将耳穴压豆联合针刺疗法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患者,能起到镇痛、镇静和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并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4月在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进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选择常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研究组40例患者在常规麻醉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耳穴贴压辅助麻醉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恶心呕吐视觉模拟量表(N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止吐药物使用率、手术满意度、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ICA)按压次数。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气腹压力、舒芬太尼以及七氟烷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NVAS评分、术后PONV发生率及甲氧氯普胺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48 h手术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结束清醒后、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PCIA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辅助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对手术难度、麻醉药物剂量没有明显影响,可以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镇痛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因膝骨性关节炎晚期行单侧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完全随机分成两组,耳针组31例,对照组29例.耳针组患者在术前晚子“神门”、“皮质下”、“肺”和“膝关节”四处耳穴埋针,对照组在耳部轮1、2、3、4四处假埋针治疗.术后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所有患者术后72 h内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患者每次在模拟疼痛评分>4.0时先行耳穴按压5 min,如疼痛缓解不明显再行自控镇痛泵治疗.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记录自控镇痛泵的用量,并记录术后3d内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耳针患者在术后12、24、36、48、60、72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2、3天自控镇痛泵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针组术后3d内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倒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针组患者未观察到任何与耳针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耳针能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6、12、24、48、72 h和出院)静息时疼痛评分(VAS评分)和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并记录追加补救药例数、排气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24、48、72 h静息时VAS评分、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 h、出院时VAS评分、追加补救药物例数、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针干预的多模式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药物使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普外科术后使用止痛泵患者呕吐的效果。方法 选择普外科术后呕吐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与联合耳穴压豆组,各64例。所有患者术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均使用止痛泵镇痛,穴位贴敷组采用穴位贴敷进行干预,联合耳穴压豆组在穴位贴敷组的基础上采用耳穴压豆进行干预,2组均干预48 h。比较2组术后6、12、24、48 h疼痛情况、呕吐发生分级情况及术前、术后48 h生活质量,统计2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完成后满意度。结果 术后6、12、24、48 h,2组疼痛评分呈降低趋势,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24、48 h,联合耳穴压豆组疼痛评分低于穴位贴敷组(P <0.05)。术后12、24、48 h,联合耳穴压豆组呕吐一级患者占比(64.06%、75.00%、93.75%)高于穴位贴敷组(35.94%、51.56%、70.31%,P <0.05),术后12、24 h呕吐四级患者占比(14.06%、0.00%)低于穴位贴敷组(42.19%、14.06%,P <0.05)。术后48 h,2组收缩压(SB...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后咽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局麻下行双侧扁桃体剥离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耳穴埋豆术,每次按压3 min,每日可自行按揉10~20次,观察72 h。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48 h、72 h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耳穴埋豆法可以减轻扁桃体切除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张洁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81-82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股骨骨折患者178例,使用耳穴埋籽患者91例为观察组,未使用耳穴埋籽的患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特定镇痛药的使用次数,术后6h、12h、18h和24h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18h和24h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使用镇痛药物止痛的病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骨折术后的患者,采用耳穴埋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止痛药的使用,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效果的影响,为耳穴贴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安慰组,每组60例.耳穴贴压组取耳穴神门、胃和交感,行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于术前及术毕回病房后1、5、9、23 h进行按压治疗,每穴每次按压5 min,双耳同时对称进行.安慰组取穴、粘贴胶布等与耳穴贴压组相同,但不进行王不留行籽粘贴及按压.分别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托烷司琼使用率、吗啡使用率,术后2、6、10、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与安慰组比较,耳穴贴压组术后24 h恶心及呕吐发生率[31.7%(19/60)、16.7%(10/60) vs 58.3%(35/60)、35.0%(21/60)]、托烷司琼使用率[21.7%(13/60) vs 48.3%(29/60)]、吗啡使用率[18.3%(11/60) vs 38.3%(23/60)],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贴压可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具有确切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一鸿  富菊艳 《新中医》2015,47(5):259-261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联合耳穴压豆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切口疼痛以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剖宫产的孕产妇4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4例、耳穴压豆组160例、联合组152例,对照组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ICA)术后镇痛,耳穴压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耳穴压豆法,联合组在耳穴压豆组基础上联合运用自拟中药方,比较3组产妇术后切口疼痛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 h、术后48 h,3组产妇切口静息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 h、术后24 h,耳穴压豆组产妇以及联合组产妇静息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耳穴压豆组(P<0.05)。术后6 h、术后48 h,3组产妇切口翻身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术后24 h,耳穴压豆组产妇以及联合组产妇翻身痛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耳穴压豆组(P<0.05)。3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耳穴压豆组、联合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耳穴压豆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联合耳穴压豆法能够缓解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疼痛程度、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术后产妇机体的康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