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在颈部的表现,由于颈动脉位置表浅,易于探及检查,已被证实可作为反映全身AS情况的"窗口".大量研究表明,CAS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CAS斑块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指单、双侧颈部动脉慢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致使颈部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斑块和管腔狭窄。C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解剖学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发部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倾向性,随着病情的进展,AS最终侵及颈部动脉和脑部的Wills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plaques,CAS)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探讨CAS稳定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CAS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CAS稳定斑块患者中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所占比例较大.CAS不稳定斑块患者中,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所占比例较大.表明稳定斑块患者以虚证多见,不稳定斑块患者以实证、虚实夹杂证多见.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CAS的稳定性不同,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型CAS稳定性差,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4.
颈部推拿特别是旋转、扳动和牵拉手法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部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管力学特性及斑块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与治疗的安全性密切相关。本文从这些方面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部推拿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落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其通常表现为颈肩部突发的软组织痉挛疼痛,颈部前后俯仰或左右转动活动受限。频繁发生落枕通常是颈椎病的前兆。目前中医治疗落枕主要采用针刺与推拿的方法。然而对于部分及晕针、惧针及频繁落枕不再适宜推拿整复类手法的患者,寻找一种替代针刺且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S)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引起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且逐年递增。目前研究表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可引起脑梗死,严重威胁着AS患者的生命安全[1-2],如何有效防治CAS,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治疗CAS上有很大优势,均可降低血脂,缩小斑块体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泡沫细胞形成。但近年来发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产生肌损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易损斑块破裂、出血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临床所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猝死。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心率加快、精神应激等因素可以导致斑块不稳定[1]。冠心病二级预防就是通过对冠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中75%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CAS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最直接原因,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最易通过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而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因此,对CAS采取检查和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颈部推拿引起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现通过一则推拿后发生颈动脉夹层破裂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的临床案例,结合数据库有关文献,系统分析颈动脉夹层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探讨推拿导致颈动脉夹层的可能风险,提高对颈动脉夹层及推拿后引起中风的认识,正确把握颈部推拿禁忌,以减少推拿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手指麻木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患者常自觉手指不知痛痒,麻木不适,既可以单独出现,亦可作为其他疾病如神经根型颈椎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临床症状或者并发症。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筋脉失养。西医则认为,手指麻木是因为手指的感觉神经受压迫所致。治疗上,西医多以手术或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中医则以口服中药以及推拿、针灸为主。笔者跟随导师学习期间,采用点按内关穴配合颈部推拿治疗手指麻木1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患者长时间伏案工作或经常采取一种颈部姿势,使颈部肌肉和软组织劳损,或因外伤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后关节囊和椎间盘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颈脊椎的稳定性下降,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直接或间接压迫颈部神经血管,导致一系列的神经压迫症状,如颈部酸困疼痛、屈伸不利、头晕、恶心,上背部肩部上肢部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故称之为颈椎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稳消方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的影响,并进行药物安全评价。方法72例CAS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稳消方;以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斑块变化,同时测定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干预组平均斑块数量、斑块大小、Crouse积分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干预组不稳定斑块病例数、管腔狭窄病例数减少(P0.05),平均斑块数量、斑块最大厚度、Crouse积分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亦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复方稳消方临床上治疗CAS斑块疗效确切,且可改善血脂状况,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脑心通治疗颈动脉硬化10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动脉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MT)的变化不仅可作为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预测因素,而且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辛伐他汀是经典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他汀类药物,它可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甚至逆转已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脑心通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本研究应用脑心通和辛伐他汀对CAS患者进行干预以了解药物对CA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落枕是临床较多见的一个病证。轻者,不经治疗,几天后即可告愈;较重者,或推拿,或针灸,或理瘳,也可治愈;唯严重落枕者,患者痛苦非凡,颈、项、肩、背肌群高度痉挛拘紧,颈部活动严重受限,任何方向颈部活动均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落枕患者,一般都担心颈部被自己或他人牵动而疼痛难忍,因而往往要求固定颈部。岂知较长时间的固定会造成更为剧烈的痉挛和疼痛,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睡眠,致使患者情绪焦虑不安。对于严重落枕,解除患者的疼痛乃是当务之急,而单一推拿、针灸或理疗,都一时难于奏效。笔者在二十八载推拿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要解除颈部肌群高度痉挛,唯以推拿、针灸、中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颈性高血压病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748-748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目前,此类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此文所阐述的是因颈椎病所导致的高血压或血压异常,但多数病人不知道其病因,通过临床特征及阳性体征检查,经医生确诊后,施以颈部的推拿及牵引和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颈动脉硬化的表现,粥样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又称为易损斑块[1]。颈动脉斑块是心肌梗死、卒中等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表明,血栓源性的脑卒中高达80%,颈动脉易损斑块破裂、脱落是栓子的主要来源[3-4]。另外,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导致患者的血清炎性指标和血脂指标进一步恶化,从而增加患者冠心病的患病几率,同时也是导致临床终点事件的重要原因[5-6]。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显示,中老年人中CAS的检出率为41.3%,其中易损斑块的检出率为高达22.1%[7]。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他汀类药物调脂稳定斑块为主[8]。  相似文献   

18.
胡欣妍 《中医杂志》2011,52(4):333-334
不稳定粥样斑块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能否有效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部软斑块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病变致严重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触发血栓形成,是导致ACS发生的重要机制。不稳定斑块内过度分泌,降解纤维帽内细胞外基质而加速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ACS的发生。岗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被认为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明显升高,动态检测血清MMP-9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另外MMP-9还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进展,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芪偏瘫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疗效。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组再给丹芪偏瘫胶囊,疗程为6个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血脂(TC、TG、LDL-c)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P0.05);2两组颈部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斑块面积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芪偏瘫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脂血症及CAS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