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病因不明,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与HLA-B27相关,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病变.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AS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该文主要就AS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倾向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既往的研究主要报道HLA-B27基因与AS的强相关性,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除HLA-B27基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MHC类和非MHC类基因与AS相关。本文综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学因素的研究进展,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布朗(Brown)教授指出,遗传学研究显示,13个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区的易感基因为AS的易感基因。基因学研究显示,IL-23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AS发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可通过在ERAR1基因中的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关节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高度遗传倾向。迄今为止,AS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的报道大多集中在AS发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既往的研究报道HLA-B27基因与AS的发生强关联,但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提示除HLA-B27基因外,基因组中可能还存在其它的MHC类和非MHC类基因与AS相关。现着重综述AS发病机制的遗传学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对人类是把双刃剑,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人类多系统疾病。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开展肠道菌群的研究及相关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最大的菌群位于消化道,它们执行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影响着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腹泻病、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炎性肠病(IBD)均为常见的肠道疾病,它们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8.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S好发于青壮年(10-40)岁,发病高峰年龄(20-30)岁。在我国AS患病率为0.3%。自1973年首次报道AS与HLA-B27关联以来。HLA-B27一直被认为与AS密切相关。科学家们对AS做了相当多的相关研究,但至今对AS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随着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AS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了对AS的发病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几年在AS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隐匿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S好发于青壮年(10~40)岁,发病高峰年龄(20~30)岁.在我国AS患病率为0.3%.自1973年首次报道AS与HLA-B27关联以来,HLA-B27一直被认为与AS密切相关.科学家们对AS做了相当多的相关研究,但至今对AS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随着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对AS有了更新的认识.为了对AS的发病机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综述国内外近几年在AS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脊柱及其附属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眼、肺、心血管系统、肾脏等器官,主要症状是腰、骶及下肢关节疼痛,晚期患者脊柱僵硬呈板状,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失去劳动能力,致残率高,后期还会合并感...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是人体内包含菌群数量及种类最多的部位,肠道菌群参与消化、代谢、免疫调控等诸多重要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人类免疫调控以及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关系的研究展开综述,总结目前研究热点及进展,为今后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肠道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肠道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作为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分化受肠道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对肠道B淋巴细胞、肠道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肠道菌影响该过程的部分机制作出阐明,为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体肠道菌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着变化.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衰弱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衰弱老年人肠道菌群特征、衰弱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对调整衰弱老年人肠道菌群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处于衰弱风险的老年人得到及时和必要的干预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自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启动以来,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内存在有1 000多种共生菌,主要包括Bacteroidetes、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等菌门~([1]),它们寄居在肠道的不同部位,通过特有的菌群结构、菌群活动、代谢产物等来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内  相似文献   

15.
16.
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甚至其中的因果关系及产生的分子机制,其中包括肠道微生物生成的氧化三甲胺(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在血压调节中的作用等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一直是临床上的中心问题,其中肠道菌群在肠-脑轴中的介导机制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探索至关重要.深入的了解肠道微生物群,解析不同种类的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不同疾病开发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个性化疗法,可能会为解决精神分裂症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新的探索方向,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综述主要阐述肠道菌群异常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非编码RNA(nc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人类基因组中大量存在的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序列,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广泛的调节作用,从表观上影响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和相关疾病,已成为疾病活动、发病机制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miRNA与lncRNA广泛参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生、发展。我们主要总结了miRNA与lncRNA在AS免疫炎症反应及异位骨化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S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肠道内定植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肠道菌群,它们与宿主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而肠道菌群微环境的平衡与宿主的健康密切相关。HIV感染破坏肠道微环境的平衡,引起肠道菌群改变,且艾滋病(AIDS)的疾病进程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中益生菌所占比例的下降会降低AIDS患者的肠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促使肠道致病菌的增殖及生长,加快AIDS疾病进程。AIDS患者的持续性免疫活化和炎症反应破坏肠道免疫黏膜屏障,提高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和AIDS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已成为AIDS治疗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系统介绍了肠道菌群与AIDS之间关系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其与宿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情的转归都与肠道菌群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肠道微生物通过调节糖、脂质以及氨基酸等物质的代谢影响代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肠道菌群紊乱还可促进炎性肠病与某些肠道肿瘤,补充益生菌可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治疗;此外,肠道菌群还与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他系统的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