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措施对妇科护理质量与管理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医院妇科自2019年2月起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2018年6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加强妇科护理安全管理后,妇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先进护理服务文化对推动妇科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医院妇科收治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月起实施先进护理服务文化,2017年7~12月为实施前,2018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84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先进护理服务文化对推动妇科管理质量有显著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妇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后,此期间收治患者128例,于此时段内开展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选择2016年为实施前,此期间收治患者128例,未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建立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可提高医院妇科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获得患者好评。同时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可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区域责任包干管理方式对提高妇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医院妇科于2018年7月起实施区域责任包干管理,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工作积极性,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的妇科护理管理质量、工作积极性,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区域责任包干管理后,可以提高妇科护理管理质量,让护士更加积极的参与科室管理,同时让患者提高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有效防范策略。方法:2019年1月起对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消化内科既往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管理对策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培训学习,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既往工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制定防范管理策略,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分组单项质控在妇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起实施分组单项质控,根据医院妇科实际情况,在妇科病区设立5个护理单项质控小组,制定实施各小组工作细则与质控标准。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护理安全、病历文书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分组单项质控模式,有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管理防范措施。方法:2019年1月起对既往内科护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并针对性地制定管理防范措施,从管理制度优化、规范护士培训、落实环境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调整内科护理管理方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2018年)和实施后内科护理管理评价情况,并分别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比较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内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查了解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针对性地制定管理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老年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管理角度提出防范建议。方法:对2018年7~12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总结,设为实施前,得出老年科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疾病因素、管理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5个方面,针对性的提出管理对策并于2019年1月起开始实施,2019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护理差错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老年科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查了解老年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帮助管理层更有效的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优化,实现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构性授权理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医院为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激发护士工作热情,于2017年11月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结构性授权理论,2017年10月设为实施前,2017年11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自我效能、离职率、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护士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离职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结构性授权理论用于护理管理,能够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和工作满意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医院就诊的440例患者,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220例患者为实施前,2017年4~10月收治的220例患者为实施后,在护理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并对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的病区管理、规范服务、分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抢救药品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意外跌倒缺陷、高危药物外渗缺陷、医源性皮肤损伤等方面的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科病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妇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相关护理缺陷的发生,可预防纠纷发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诸暨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探讨一级质控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1~8月期间的护理实施了传统护理控制模式,为实施前。对2016年9月~2017年4月应用护士长-非质控小组成员-质控小组成员轮换全部参加的质量控制模式为实施后,经过护理后的实施前后进行质控评分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进行护理结果比较,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生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病区管理和消毒隔离管理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非质控小组护理成员轮流参加护理质量控制,可提升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绩效考核在脊柱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2019年调整脊柱外科护理管理方案,制定完整的绩效考核细则,内容包括劳动纪律管理、仪容仪表管理、五常法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将各项内容进行量化评定,每月进行一次专项会议,对本月绩效考核评分较低的项目进行整改,实现管理质量持续提升,为实施后。分别统计实施前(2018年)和实施后的管理数据,比较不同时期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并于不同时期各随机抽取100名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比较不同时期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脊柱外科的护理服务态度、管理制度执行、护理风险防控、护理文书书写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脊柱外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能够对护士的各项工作质量进行准确评估,显著提高了脊柱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患者的需求与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眼科门诊的4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患者的就诊需求,分析需求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抽取对策实施后眼科门诊的43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眼科门诊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对眼科门诊的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对就诊过程管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眼科门诊患者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能有效提升诊疗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动态岗位管理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门诊部于2018年7月起实施护理动态岗位管理模式,将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门诊管理质量的满意度和医师对管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对门诊管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医师对管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动态岗位管理用于门诊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门诊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医院内科从2015年起实施优质护理服务,2012~2014年为实施前,2015~2017年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统计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实施后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组周负责制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3月在护理单元实施小组周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管理,2017年3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有患者865例,实施后有患者902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病区管理、"三基"考核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小组周负责制在妇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四位一体"循环模式的效果,旨在为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提供有效手段。方法:结合医院护理管理现状,构建"培训、绩效考核、运行及质量督导"全面结合的"四位一体"循环模式,自2018年1月起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正式实施,2017年设为实施前,2018年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200例。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安全问题及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结果:实施"四位一体"循环模式后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护理安全质量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显著升高,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的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四位一体"循环模式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高各方面护理工作质量,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院呼吸内科进行安全整改,分析护士长在整改中发挥的作用。方法:2016年6~12月期间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00例,期间护士没有进行安全整改培训,为实施前。随机选取2017年1~6月期间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00例,期间对护士进行安全整改培训,以科室护士长为主导,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能力及制度的完善等培训为主,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结果:以护士长为主导的安全整改实施后,未出现护理安全问题。调查呼吸内科患者满意度,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方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科室的整体护理安全质量水平。以护士长为主导的安全整改中引导全体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护士整体安全质量水平和患者对安全整改的满意度,由此可见,护士长在呼吸内科安全整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升科室安全水平,便于精细化管理,还能促进医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整心内科夜间护理管理方案,探讨其在介入性心导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心内科夜间护理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完善管理方案,于2018年1月正式实施。随机选择2017年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500例患者为实施前,选择2018年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实施后。实施前患者行常规夜间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给予完善后的夜间护理管理,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患者并发症与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夜间环境、安全质量管理、夜间护理服务质量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讨论:心内科患者的夜间护理管理调整,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科室从2019年起实行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以2018年4~12月(实施前)和2019年2~10月(实施后)科室各收治的500例患者及所有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科室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单元配备信息管理护士能明显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