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刀治疗技术是针灸现代发展的典型范例,具有创伤小、场地限制少,在软组织损伤类疾病中疗效显著,治疗军事训练引起的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等优势,但目前在我校留学生针灸培训中还是空白。将针刀治疗技术引入军医院校留学生针灸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紧贴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材课件编写、实施模块化教学及教学效果考核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有效帮助军医院校留学生掌握现代针灸技术,增强其军事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立 《中国针灸》2003,23(10):576-576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8月9日在新疆鸟鲁木齐市举行了成为二级分会以来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全国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院、系负责人2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现行的院校教育中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综合性人才、教材的选择利用、研究生教材的编写以及本科生实验课教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家认识到,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在“积极认真培养、训练针灸人才的通知”中,强调指出的“各省、市、自治区,在有条件的中医院校,要增设针灸系,针灸专科学校,举办针灸学院”的精神,本刊特约茹古香院长撰写了这篇文章。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阐述了在现阶段提高认识、发展针灸医学的重要意义。文字深入浅出,内容旁证博引,可使广大师生及中医爱好者从中窥知祖国针灸医学的灿烂历史,开阔眼界,更广泛应用针灸为人民健康服务。文中对如何办好中医针灸专业也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设想,可供祖国针灸医学的有志之士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如何高质量完成对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针灸临床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合格的针灸推拿人才,既要技能精湛,又要医德高尚.目前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普遍重技能,轻品德.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目标的落实仅靠思政课的教师和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行全员育人,增强广泛的参与意识和渗透意识.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针推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合格针推人才优良品德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势,指出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高尚医德的必然途径,必将在中医院校德育工作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疗法是中国真正对西方科学技术产生一定影响的少数领域之一[1]。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外国留学生来我校学习针灸技术的人数逐年上升,我们所承担的临床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短期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中医针灸方法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学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如何加强临床外训教学质量是一个关键。1根据留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教学方法来我校学习针灸的留学生均为各国的军医,是该国西医院校毕业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西医工作多年,甚则20余年,有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培养模式特点的分析及思考,发现其教育模式培养的针灸推拿人才存在一些问题。如辨证论治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中国传统文化缺失,中医个性教育不足,功法不足和职业病明显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师承教育和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相结合的针灸推拿培养模式,以改善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我国特殊标签之一的针灸推拿已受到世界范围内的热捧。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培养针灸推拿国际化实践性人才成为热点。文章从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国际化实践型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1世纪,留学生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接受和培养留学生是我国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05年,我国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4700余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人员。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建立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培训了36000余名国外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2]。我校是我军唯一一所承担中医外训任务的军医院校,我们在涉外中医教学中认真研究军队外训教学状况,因材施教,大胆探索外训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1军队留学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加强针灸人才的培养,是发展针灸事业,使我国针灸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出具备较强研究能力,能推动针灸事业发展的人才,是针灸界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分析探讨隋唐时期针灸教育的开展情况,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对于今天培养针灸人才和发展针灸学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针灸教育的准确开始年代已不可考。不过秦汉以前,民间医学多师相传,如扁鹊、仓公的师徒授受情形已可概见。政府用太医,多从民间遗送,至汉犹然。由官方举办针灸教育,到六朝始露端倪。《唐六典》说:“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大中医药院校均有意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中医理论知识,包括提高实际临床针灸操作技能。但在临床上硕士研究生的针灸基础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仍需提高。而针灸必须落实到熟练运用上,才能取得临床疗效。本文以针灸科临床实际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在校硕士研究生的针灸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和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1]。在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必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2]。  相似文献   

13.
西医院校针灸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医院校培养学生主要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教学课时有限,约70学时。而针灸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时大约16学时。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针灸的兴趣,并为今后学习、研究针灸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个中医教学工作者所致力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一定的经验。现就如何提高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质量略述管见,不当之处请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4.
张传珍为特殊年代云南边防一名针灸军医,通过自学针灸经典及临床摸索,在针灸选穴、手法、诊疗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干练直接、起效迅速的军医针灸特色。其治疗疾病,在选穴上先定任督二脉之帅,再定十二经脉之将,并善于内外对应经配穴,用穴精而少,刚柔相济;手法上整体强度和力度较重,主次分明,以求迅速激发经气以治病。临床诊疗上善于多手段结合,整体谋划,注重心理开导,注意营养调理。在特殊年代云南边防树立了一面绚丽的针灸旗帜。  相似文献   

15.
文菊华 《中医教育》2006,25(2):46-47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后继的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针灸、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医药院校生理学的教学任务、作用与地位和西医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医药院校的任务是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针灸本科生的临床技能,“理论-实训-临床”循序渐进式针灸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但关于如何培养针灸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目前仍在不断地探索尝试之中。该又就针灸本科生科研创新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让科研活动早期化和贯穿整个针灸本科教育的提议。以期待能早曰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针灸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针灸人才,成为国内各高等中医药大学关注的焦点。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医50余年,其视野独特、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临床教学中成果卓著,培养大批卓有成就的针灸专业人才。笔者从科学教育理念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与基地建设;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及应用;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国外交流合作方面探讨石院士中医教育学理念,将对发展当代中医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主要为了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通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我院现有专业的特点,我们从2002年起先后开办了三期36学时的《针灸推拿学》短期学习班,培训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现就在西医院校中开设《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浅谈一些本人的教学体会,旨在与同道们共同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杨廉德     
1924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1954年晋升为主治军医,1980年晋升为针灸副主任医师,1979年当选为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现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副主任,甘肃省针灸学会荣誉理事和学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兰州中医学会理事。自学针灸,1952年从师朱琏,又得鲁之俊、高风桐、郑毓琳、叶心清、王雪苔、郑魁山指导。在临床中善于运用经络学说和特定穴灵活组成针灸处方。补泻手法师古而不泥,尤其对急症常融汇中西以提高疗效,擅长治疗中风、癫痫、糖尿病及男性不育症。  相似文献   

20.
针灸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针灸临床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文章结合"针灸学"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和经验,探讨在"针灸学"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在当代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国情下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提升针灸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是提高针灸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针灸临床人才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