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些老年人经常会感觉腿脚发凉、发麻,甚至疼痛。这可能是腿部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管腔发生狭窄、闭塞,下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引起的。这种病叫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一样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表现,但人们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了解远不及冠心病。据统计,7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超过14%的人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而实际就医比例远低于该比例。及时规范治  相似文献   

2.
每年秋冬来临,很多老年人开始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走路一瘸一拐,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受凉了、"老寒腿"发作了。其实在"老寒腿"背后有可能患的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种疾病需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初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  相似文献   

3.
76岁的李伯近半年来反复出现双脚冰凉的情况,下肢乏力,行走一段路后就要停下来休息,不时还会出现腿痛,行走距离也越来越短,从以前每次200米甚至缩短到了20米。最近1周,李伯的右下肢疼痛突然加重,于是告诉儿子腿痛得厉害。儿子发现李伯的脚趾已经发黑、溃烂了,赶紧送李伯来医院就诊。经过接诊医生的详细检查,李伯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做介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许多老年人在秋末冬初开始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认为是受凉后"老寒腿"发作了。其实不然,这是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增大、管腔狭窄,管道通畅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哪些人群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发生于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  相似文献   

6.
“下肢卒中”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急性下肢动态闭塞的俗称,医学上把动脉硬化导致的全身血管的阻塞性疾病统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7.
江苏盐城金大爷两年前感到行走时左侧腿疼,一直当成是"老寒腿"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两年过去了,我的腿疼不仅一点没有缓解,反而逐渐加重,以前还能走1千米,现在连200米都走不了。上个月开始,我左腿皮肤已经发黑,赶紧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8.
文摘     
《健康》2020,(1):74-75
腿脚发凉 当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肢体慢性缺血,从而导致双脚、双腿发冷。目前,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为15%~20%,其中5%~10%的患者可发展为严重下肢缺血,甚至需要截肢。  相似文献   

9.
冬季气温低,一些老人会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抽筋甚至肿胀,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受凉了。专家提醒说,其中有一部分人有可能是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须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0.
韩杰 《医疗装备》2021,(6):163-164
目的探讨三氧大自血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的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三氧大自血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2、3、4周后,观察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大自血治疗加以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岚  张纪蔚 《大众医学》2014,(10):34-34
“老烂腿”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民间俗称“脉管炎”。很多人认为,“老烂腿”是静脉曲张所致,危害不大,故常常在发病数月后,直到腿部皮肤化脓,甚至出现组织发黑(医学上称坏疽)时,才想到去医院就诊。实际上,除静脉曲张外,目前更常见的导致“老烂腿”的疾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所致。足部组织一旦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截肢风险极大,后果十分严重,治疗困难,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是脉管炎脉管炎指发于四肢远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在医学术语中,医生所说的脉管炎专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和溃疡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脉管炎是泛指下肢动脉缺血引起的,出现疼痛、溃疡、坏疽等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本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性分析206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关护理经验,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实施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可减少死亡或残疾率.  相似文献   

14.
刘蒙  熊江 《大众医学》2009,(9):25-25
下肢动脉闭塞症(简称ASO)是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慢性动脉闭塞.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等大、中型动脉,可造成严重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行走时疼痛、患肢苍白发凉、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远端若发生缺血性坏死,常不得不截肢。据统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截肢率为3%~5%,合并糖尿病时,截肢率可高达20%。  相似文献   

15.
许多老年人在秋末冬初开始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认为是受凉后"老寒腿"发作了.其实不然,这是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应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人工血管搭桥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认为积极妥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使病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人工血管搭桥术有充分的认识,从而积极认真地配合手术及术后抗凝治疗。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显示,人工血管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通道的有效方法,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价值。方法用PHILIPS5500及IE33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11~3MHz,对3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患者下肢动脉的内径、是否有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二维显示管腔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管腔狭窄处彩色血流变细、血流加快,可见多彩镶嵌血流,完全阻塞时血流中断,信号消失不能显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无创伤,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运动联合跨理论模型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01~2019-01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37)。对照组于术后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以定量运动联合跨理论模型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NRS评分)、踝肱指数(ABI)。结果:两组干预后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ABI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采用定量运动联合跨理论模型干预可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踝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王老爹经常在夜间发生小腿抽筋,老友们都劝他补钙。前天,老爹的小腿又抽筋了,好长时间也不缓解。家人他送到医院,医生说他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行走不便、小腿抽筋、足趾疼痛等症状,由于广告的误导,很多人以为是缺钙所致。调查显示,腿抽筋,尤其是夜间腿痛加重的中老年人,大多有过长期大量补充钙剂的治疗史,但多数补钙疗效不明显。检查发现,他们中多数仅轻度缺钙,而做彩超检查股动脉等,全部病人下肢动脉呈80%甚至100%的硬化闭塞。动脉硬化是一种发展极其缓慢的病变,是由于一些脂类物质粘附于血管壁,造成血管内皮组织异…  相似文献   

20.
正张大爷近日来走路越来越没有劲,没走多远腿就酸胀疼痛等,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才行。家人和朋友都说,这是年龄增长后的自然现象,毕竟人老腿先老嘛,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出现这种现象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这往往可能预示着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起病隐匿,需多个心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动脉管腔内出现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