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借鉴生命哲学理论以探求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特征。文章认为贾平凹散文最本质的精神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精神的伸张、探秘的生命本能、对宇宙时空无限性的感受所引导出的特殊艺术观、阴性的审美意象、以生命体验拥抱艺术,这些方面构成了贾平凹散文的精神真髓。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意识中,时间概念视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生活、如何评价自己与人类的关系而发展。心脏的律动、生命的脉博和日常生活的节奏、我们的身心感觉、目前的和过去的个人生活道路、过去的经验和感受的提炼、对个人未来的估价——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内在主观世界的性质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贾平凹是屈指可数的优秀作家之一。他以小说著称文坛,事实上,他的散文创作与小说相比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价值;禅宗意识的自觉追求与渗透就是一个重要特征。贾平凹散文写自然,也写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的奥秘与在人生中追求自然的情趣是他的散文创作(尤其是游记类散文)的主旋律。这里就融入了禅,融入了禅对人与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之间的界限已然不如从前那般泾渭分明,城市甚至逐渐取代了乡村的主体地位成为民族文化和审美空间的载体,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文学家们在告别乡村走向城市的这一过程中赋予城市以复杂而深邃的意象,并以自我的人生体验与文学思考将这一意象置于现代性的时空统一体中,建构出独特的空间话语。贾平凹的近作《暂坐》便是极具代表性的西京城市文本,作者以其自身独特的创作视野与现代主义意识,赋予了西京更加丰富的城市意象和空间话语。无论是作为生存状态瞭望口的城市意象,还是作为空间话语叙事场的公共场所,无不隐喻着人们在城市空间的生存镜像,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丽抒情歌谣绝大部分是表现真挚的爱情或者理想的生活面临破灭时的苦恼和生命冲动.它体现着朝鲜民族特异的审美情感意识,高丽歌谣多半是通过在主客体对立的现实中流露的人的内在情感自然—具体的矛盾着的细致心理律动来表现审美意识,而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歌则往往以‘仁,和”为出发点,在主客体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追求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在新时期中西文化的撞击中重视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儒释道的积极因素整合其审美视界与理想;虚静致“悟”、虚静致“幻”、虚静致“慧”,是他接受古典哲学的三个重要方面。贾平凹在散文中以传统的眼光与现代意识审视商州故土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性,同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膜拜与抱朴守真的思想倾向:以此曲折地批判日益商品化的社会与道德文明之间存在着的“二律背反”现象。贾平凹的散文在艺术上直接继承中国文化的艺术传统,追求简淡、质朴的风格,以“外拙内秀”作为基本的美的理想,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因而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7.
<正> 在普遍的意义下,作家总是把时空作为审美对象,成功地为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成长选择适宜的感性氛围;并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情感和意志灌注时空中,使艺术形象所依托的时空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成为他创造的艺术整体的一部分.时空是无限的.艺术形象与时空融合,便会获得无限的价值.每个作家都在追求这种价值,于是他们总是在精心选择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在时空中的最佳位置.谈到时空对文学的意义时,沈从文说:“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植物散文在现当代散文中占据一席之地,与之相关的研究却乏善可陈。植物散文选材丰富,常抓住植物的美学特征和生命品格,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之美和观赏者的内心感触。植物散文情寄于物,通过植物形象与人类情感的交融呈现作者与他者、故乡、民族国家之间深挚的情感。植物散文多格物致知,通过植物蕴含的天地之道和永恒的生命之理,激发人类的理性意识、生命意识与生态意识。与此同时,植物散文也存在格局狭小、立意相似、创作方法模式化等问题,只有敬畏生命、热爱自然,深入思考文学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散文写作才能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舞蹈艺术具有“诗性艺术的品质”。舞蹈艺术的实质就是肢体动作和情感语汇的“诗化”。舞蹈作品通过空间与形体、节奏与律动、色彩与背景、灯光的辉煌与昏暗、音响的响动和停止等等舞蹈综合艺术手段,构成一种由诸多形式统一结合而产生“张力”——“和谐”的“倾向性”运动关系,从而产生一种虚幻的“力”,成为舞蹈编导意念、情感和意识流动的视觉体现。文章从艺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两个层面,进行考察,论证了舞蹈艺术语言“诗性”的力,是观众与舞蹈作品实现“对话”的最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0.
"乡下人"的自我身份体认,使沈从文将湘西作为了他的精神家园.<湘行散记>中,作者在归乡意识的烛照下,对湘西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其感情上经历了从轻松愉悦到哀伤愁苦,再由绝望到奋起的历程.这条情感律动的脉络贯穿起了整部散文.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在小说的叙事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使小说的创作进入全新阶段,对小说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贾平凹在20多年的文学创作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磨练自己的叙事技巧.同时,他能以谦虚的态度不断吸取前人的叙事经验.二者在叙事上既有差异,又有共性.福克纳始终坚持乡土叙事,精心营造着“约克纳帕塔法”这个独特的乡土世界;而贾平凹在去乡和还乡之间游走,其故事文本始终关注乡土世界的芸芸众生.二者尽管在叙事视点上不同,但他们始终关注社会底层的人情冷暖,体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厚的悲剧情结。以贾氏三部曲《浮躁》、《废都》、《秦腔》为例,考量其中的人事遭际,体察作家的悲剧情怀,将其具体细分为社会悲剧、欲望悲剧和生存悲剧。进而从作家早年生活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和成年后的文化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贾氏悲剧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家庭伦理叙事在贾平凹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特别突出。他通过家意识的丢弃者、守护者、矛盾者的叙说,呈现出作家对乡土家园蕴意的多样性思考;通过离婚不离家的婚姻模式和传统女性美德的刻划,展现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重建乡村婚姻道德意识的努力;通过三代人父辈的生存正义、子辈的浮躁利益至上观、孙辈的我行我素主义,刻划了时代变迁进程中人的道德选择问题及代际间伦理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倡导并实践一种局部、细节上生活流式的写实和宏观上“意象”张扬的小说写法,典型地体现在以《高老庄》为代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中,但是在《秦腔》中,“意象”衰减了,这源于贾平凹面对当下乡村现实时的迷惘和彷徨。《秦腔》削减了“意象”,却继续发扬了那种呈现式的生活流写实手法,这种写实手法在艺术上坚持了作者对浑朴苍茫之境的一贯追求,并渗透了贾平凹个人的生命体验,写出了一种面对故乡消逝时的超越性的悲哀,这是《秦腔》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中后期的长篇小说遵循日常写实的创作原则,在叙述语调上采取一种日常说话的平淡语调。这种语调是向民间立场的回归,同时也体现了日常生活自由无羁的弱化狂欢。贴近这种语调的叙述方式是具有中国古典风味的琐屑零碎的描述而非西方式的简练概述,这种叙述和语调传达出日常生活的本真情态,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激动人心、荡涤情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序和后记,已经构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窥探出贾平凹创作的心境,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追求与艺术思考。梳理贾平凹初登文坛到至今的小说创作历程,我们可以从其小说创作的“序言”和“后记”中,发现贾平凹小说创作心境的流变,即前后经历了从激越到平和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的小说《天狗》是一出用现代意识复制的古典式爱情喜剧。作者表面上是对古典爱情模式的消解与颠覆 ,实质上采取民间文学还原的方式 ,又建构了一种新古典爱情模式 ,最终实现了他的地域文化和地域风情特色的所指。  相似文献   

18.
时间与空间,作为人类及个体生命必然的存在形式,虽然在众多作家或诗人的文本中都会有所触及,但因不同的人生经验与思考,却会呈现各不相同的时空意识形态。读台湾前行代诗人张默的诗,你能明显地感受到他对时空缱绻不已的诗性情怀和现代意识。这不仅因为他的诗歌话语中出现了那么多关乎时间和空间的语词,而且他还分别以小诗和长诗的形式,一方面记录下日常生活中时间与空间的点点印痕,一方面又以大开大阖的笔触、气度,刻镂出永远的时空雕像,由此体现出一种独异的时空诗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蕴深厚,本文通过对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分析研究,探讨贾平凹小说中的乡土情结。文本从对故乡山水的留恋,对西北女性的赞美及为其鸣不平,作者的商州情结,对故乡生活苦难的反思四个方面,展示了贾平凹对西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西北地区落后观念的担忧。通过商州故乡仁厚纯真的民性风情展现西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0.
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尼采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进化思想。他的“精神三变” ,既是文化的三个形态 ,又是文化进化的三个阶段 ,并在辩证否定中催生出“超人”。在尼采的文化进化论里 ,充满着生命、强力意志、自我超越和永恒循环的思想 ,尼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界定“人”的。“超人”就是在抗拒世俗的悲剧中自我超越 ,而一般的人则在世俗文化的滥觞中沉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