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钼靶乳腺片微小钙化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对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乳腺钙化的形态、大小、数目、钙化密度均匀性、分布,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钙化分粗颗粒型、细颗粒型、导管型、混合型4型,与良恶性病变间有密切关系.结论钙化数目在10枚以上、形态不规则、成簇聚集的针尖样或泥沙样、导管型和形态多样的混合型钙化是恶性钙化的主要类型,钙化数目在10枚以下、形态规则、空心钙化是良性钙化的主要类型,细颗粒型钙化在良恶性病变中具有重叠性.乳腺钙化在鉴别良恶性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钼靶乳腺摄影对乳腺钙化在不同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乳腺钙化的形态、大小、数目、钙化密度均匀性、分布,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钙化分粗颗粒型、细颗粒型、导管型、混合型4型,与良恶性病变间有密切关系。结论:钙化数目在10枚以上、形态不规则、成簇聚集的针尖样或泥沙样、导管型和形态多样的混合型钙化是恶性钙化的主要类型.钙化数目在10枚以下、形态规则、空心钙化是良性钙化的主要类型,细颗粒型钙化在良恶性病变中具有重叠性。乳腺钙化在鉴别良恶性病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片中簇状钙化的影像特征,评估簇状钙化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肿瘤,钼靶X线片发现以簇状钙化为主要征象的97例乳腺病例,就其钙化密度、数量、大小、形态及与肿块的关系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片内簇状钙化的特征。结果:①97例乳腺分型显示,Ⅲ型索带导管型和Ⅳ中间混合型占86.6%,且乳腺癌居多。②乳腺癌94例,其中非浸润性有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共39例,占41.5%;浸润性有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粘液癌和髓样癌共55例,占58.5%。乳腺良性病变3例,其中2例乳头状瘤病合并中度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③94例乳腺癌所见簇状钙化的形态特征主要呈杆状、细砂状、针尖状和混合钙化,钙化数目>20枚/cm2;在合并肿块的77例中肿块内外均有簇状钙化灶的34例,无合并肿块20例,占20.4%.结论:成簇钙化是1种中性分布形态,良、恶性均可,根据乳腺钼靶X线片内的钙化特征可作为临床评价其良、恶性的较可靠依据。成簇微小钙化在临床诊断乳腺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乳腺钼靶显示的细小钙化对于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在乳腺钼靶摄片中发现钙化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65例,剖析钙化的形态、数目、大小、分布、密度情况。结果钼靶显示有钙化现象的良恶性患者分别为:良性钙化者34例,恶性钙化者31例。乳腺恶性钙化主要表现为形状不一致,大小不均等、密度不均匀,成簇状分布,区段性分布也可以是沿导管走行区域分布。乳腺良性钙化主要表现为颗粒状,形态粗,边界清楚,散在分布。结论总结乳腺恶性钙化的特点,有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对于提高乳腺癌诊断符合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中微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102例伴有乳腺微钙化的乳腺疾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分析乳腺微钙化的X线形态、分布特点,并与良、恶性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2例微钙化病变中,病理结果良性23例,恶性79例.X线表现:良性者多为典型良性钙化和中间型钙化,成簇或散在分布为主,占20/23;恶性钙化多为中间型钙化和高度恶性钙化,成簇或区域性分布为主,占67/79.结论 乳腺微钙化的形态、分布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博 《智慧健康》2023,(16):141-144
目的 研究乳腺钼靶诊断中应用乳腺钙化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择54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30例,恶性24例,实施乳腺钼靶诊断,对比两种病变性质的乳腺钙化情况。结果 对比分析良性和恶性患者发现,钙化灶小于0.5mm的人数在恶性患者中明显更高。此外,在恶性患者中,肿块内的钙化占比明显更高,且高密度钙化的情况也更为常见。另外,恶性患者中钙化数目超过20颗的比例也明显较高(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钙化数目超过20颗的恶性患者中,混合型的比例为66.66%(10例),而在良性病变中,钙化总数在20颗及以下的患者中,粗粒型的比例为80.00%(16例)。结论 在乳腺钼靶诊断中,应用乳腺钙化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显示为肿块型17例,包括实性及囊实性;非肿块型13例,主要指导管扩张型,内部充满弱低回声,伴钙化或不伴钙化。本组患者中超声提示导管内病变20例,其中考虑恶性15例,不除外导管乳头状瘤5例;其余建议穿刺或密切观察10例。结论超声作为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在导管内癌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MG)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组均接受MG、 DCE-MRI扫描检查,分析MG、 DCE-MRI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MG检查显示,良性组的病灶直径小于恶性组,病灶个数少于恶性组(P <0.05)。DCE-MRI扫描显示,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低于恶性组(P <0.05)。MG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MG、 DCE-MRI扫描检查(P <0.05)。结论 MG联合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9,(12):1854-1856
目的探讨超声BI-RADS分类在乳腺囊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乳腺囊实性肿块的超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0例乳腺囊实性肿块中,良性占44例(73%),恶性占16例(27%)。肿块各分型之间比较,Ⅳ型的恶性率高于其他类型。患者年龄、肿块最大径、形态、边缘、微钙化、血供、异常淋巴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BI-RADS分类有助于鉴别乳腺囊实性肿块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0.
云青  张竹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16-1317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研究分析数字化X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有临床症状的乳腺疾病患者,全部做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结果 X线诊断为良性病变236例,经临床治疗、随访或手术后为162例,准确度为69%;恶性病变为6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55例,准确度为82%。结论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恶性病变准确性可达82%,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对发现乳腺有恶性钙化乳腺癌的检出灵敏度及准确度可达100%;对良性病变及致密型乳腺疾病的影像特征常不具有特异性,其准确度为69%;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乳头溢液患者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不同分型钙化应用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进行检查,按照钙化结节特点分为Ⅰ型钙化、Ⅱ型钙化、Ⅲ型钙化、Ⅳ型钙化,其中经术后病理确诊良性结节为105个,恶性结节为60个,评估分型钙化与病理检查关系。结果:经超声检查后良性结节中Ⅰ型钙化共15个、Ⅱ型钙化共25个、Ⅲ型钙化共16个、Ⅳ型钙化共49个;恶性结节中Ⅰ型钙化共39个、Ⅱ型钙化共19个、Ⅲ型钙化共2个、Ⅳ型钙化共0个。超声诊断确诊率与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结节不同分型钙化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通过不同钙化类型结节区分良恶性,继而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Role of osteopontin in the formation of microcalcifications in breast cancer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INTRODUCTION: Osteopontin, a non-collagen, Ca-binding phosphoprotein, plays roles i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mineralisation processes. Its expression may be severely altered in malignant tumours.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ce of this protein in breast tumours showing mammographic microcalcifications.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the osteopontin expression in 26 breast tumours.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calcifications of the same tumours was also exam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linked to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Osteopontin expression was found within the tumours in the tumour cell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in the myoepithelial cells of the normal ducts, and in macrophages. Extracellular osteopontin positivity was seen around calcified foci.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osteopontin positivity and the examined prognostic factors: grade, type and size of the tumour, axillary lymph nodes status, or age. Two types of microcalcifications were seen: 1. Ca-phosphate only, 2. Those composed of various other elements.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osteopontin in the vicinity of calcified foci and in the vessel walls seems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osteopontin takes part in calcific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钼靶摄影与近红外扫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相关年龄段乳腺良、恶性疾病发病交叉情况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51例同时进行了钼靶摄影、近红外扫描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钼靶摄影对乳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和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10%、93.75%和78.13%,而近红外扫描分别为72.41%、73.44%和57.81%。良性疾病与恶性肿瘤在36~40岁、41~45岁、46~50岁3个年龄段出现发病交叉高峰,发病率分别为56.32%和54.67%,这对鉴别诊断早期乳腺癌意义重大。结论无论良、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钼靶优于近红外扫描,尤其在诊断早期乳腺癌方面,钼靶诊断的价值是肯定的。对于处于乳腺良、恶性疾病发病年龄高峰(36岁以上)的妇女或临床可疑乳腺癌患者,均应首选钼靶摄影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对乳腺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45例,患者均先进行常规MRI平扫,再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观察两组患者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征象,测定并比较动态增强MRI扫描良、恶性肿瘤的Emax、Tmax以及Slopemax等值。结果:常规MRI平扫良、恶性肿瘤显示率(22.37%、34.87%)均明显低于动态增强MRI显示率(40.13%、5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动态参数Emax(76.84±50.55)%和Slopemax(2.75±2.87)%/s均低于恶性肿瘤〔(115.70±28.01)%/s和(6.39±2.03)%/s〕,有统计学意义(P<0.05),Tmax(422.03±119.45)s明显高于恶性肿瘤(157.5±490.91)s,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肿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极高,并且可以很好地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所以是诊断方法中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Fisher线性分类判别方法,对分割的乳腺微钙化数据进行线性变换,预测乳腺微钙化的性质.方法:基于Fisher线性分类判别分析原理,建立预测判别模型对乳腺微钙化的良、恶性进行分类.选取在医院行乳腺癌筛查的432例患者的原始数据,将原始数据中的30项569条乳腺癌特征数据为输入变量,以乳腺微钙化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肿块的常规超声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的声像特点,探讨和比较ARF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ARFI弹性成像技术对110例患者124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获取病灶的常规超声图像及ARFI超声弹性图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然后采用双盲法分别运用常规超声、ARFI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结果为金标准,对常规超声和ARFI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超声技术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特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81.08%、80.77%及63.16%.ARFI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6%、96%及93%.ARFI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和ARFI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RFI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要优于常规超声,两种技术联合使用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可明显提高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钼靶X线和乳管镜三种不同定位技术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PB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NPBL患者临床资料,56例行超声体表定位切除,21例行钼靶X线导丝定位切除,23例伴乳头溢液症状者行乳管镜导丝定位切除,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析三种定位技术对NPBL的诊治价值。结果 56例经超声体表定位患者,联合美蓝染色后可准确定位并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存在病变,其中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36例,病理结果与BIRADS分级一致;21例钼靶检查患者,均可见钙化病变,联合导丝定位后可准确切除病灶,术后证实4例恶性病变,17例良性病变;23例乳管镜检查均见乳腺导管内病变,且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3%,经导丝定位联合美蓝染色,可准确定位并切除病灶。结论超声、钼靶和乳管镜三种定位技术在NPBL患者定位、定性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准确进行病灶定位、切除,提高了NPBL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石祥凤 《现代保健》2014,(16):110-1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质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术前高频超声检查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根据肿大淋巴结形态、内部回声等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内部血流分布状态、血流动力学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质初步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4%(180/206)。良性淋巴结多呈椭圆形或肾形,多数纵径/横径比(L/T)≥2,淋巴门结构清晰,内部无钙化灶及囊性变,血流信号多呈无血流型及门血管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正常;恶性淋巴结多呈圆球形及类圆球形,多数L/T〈2,淋巴门结构消失,内部常出现微小钙化灶及囊性变,血流信号异常丰富且紊乱,多呈边缘血管型及混合型,PSV和RI明显增高。良、恶性淋巴结血流分布例数、PSV、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质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疗策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正常乳腺、22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5TMRI扫描仪,行常规TIWI、T2WI及脂肪抑制、DWI、动态增强成像及延迟增强扫描。DWI中的b值分别取200、500、800、1000、1200、1500、2000。比较正常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表现为稍高信号;(2)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同一b值,恶性组与良性组、恶性组与正常组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良性与正常组无差异;(3)随着b值从200升到2000,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过程,在1000时最高,分别为91.2%、89.3%,此时的ADC阈值为1.22。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