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颅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对诊断颅底骨折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指导。方法:对150例外伤,临床或CT常规扫描怀疑颅底骨折患者,予以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较薄层CT扫描能够更清晰准确直观地显示颅底骨折的存在、部位、范围等,尤其是对副鼻窦、乳突等含气空腔壁的显示明显优越于薄层CT扫描。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能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为手术方案提供极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颅底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做螺旋CT三维成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61例,诊断率为84.7%,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诊断颅底骨折的80例患者行常规CT检查及HRCT扫描,并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中,HRCT显示骨折65例,常规CT显示47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合理应用。方法:对53例临床怀疑输尿管结石而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结果:53例患者检出56枚结石,其中单侧输尿管结石48例,双侧4例,1例未见结石。结论:螺旋CT扫描对输尿管结石具有诊断准确、可靠且方便快捷、无创伤等优点,可作为经常规检查未显示结石的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薄层扫描骨算法重建技术在颅底骨折检查中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60例颅脑外伤可疑颅底骨折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后,对其颅底影像进行骨算法薄层重建,并与常规扫描所得颅底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脑外伤患者在常规CT扫描仅有25例显示骨折线.行薄层骨算法重建后60例均可见到明确骨折线,同时能够更清晰的显示筛窦、蝶窦及乳突气房积液情况.结论 CT扫描骨算法重建技术简便易行,对颅底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在临床中具备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晓丽 《中国医刊》2003,38(3):36-37
目的:探讨螺旋CT常规扫描与高分辨率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进行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与高分辨率CT扫描所获图像对比分析。结果:高分辨CT对肿瘤内部(支气管通气、钙化、空泡)及肿瘤-肺交界带的CT征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明显高于螺旋CT。结论:对周围型肺癌(尤其是肿块小于3cm)最好的检查方法是采用螺旋CT结合高分辨率CT扫描。  相似文献   

7.
胡迎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55-155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采用16排螺旋CT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对57例泌尿系统梗阻患者实施扫描,将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结果同16层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57例患者中,3例神经源性膀胱疾病、12例肾结石疾病、29例输尿管结石疾病、6例输尿管占位性疾病、3例单纯肾盂积水疾病、2例输尿管结核疾病、2例输尿管狭窄疾病。患者进行IVP检查后,15例显影发生延迟、11例仅有一侧显影、6例没有显影。泌尿系统梗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16排螺旋CT检查显著高于IVP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疾病采用16排螺旋CT实施检查诊断,检查时间短、准确性高,可以配合常规检查方法,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实施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文平  郑战传  黄龙生 《广西医学》2006,28(8):1197-1198
目的 通过对薄层高分辨CT扫描与常规扫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对比研究,评价薄层高分辨CT扫描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颅底骨折的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头颅常规CT扫描和颅底高分辨扫描.结果 32例颅脑外伤患者常规CT扫描时,怀疑以及能确诊的颅底骨折12例;而颅底高分辨扫描后30例可确诊颅底骨折.高分辨薄层CT图象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及各种相关的间接征象.结论 薄层高分辨CT扫描能降低部分容积效应,提高空间分辨率,利于颅底骨折的显示,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12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均进行常规螺旋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析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结果相比,常规螺旋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肺结节数量及形态、图像噪声、辐射剂量。结果本研究120例疑似肺结节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肺结节91例,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检查出肺结节88例,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出肺结节89例。常规螺旋CT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测肺结节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螺旋CT扫描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测肺结节数量分别为188、219个,且血管聚集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其他等肺结节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螺旋CT扫描图像噪声高于常规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常规螺旋CT扫描(均P<0.05)。结论与常规螺旋CT扫描相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排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在诊断肺结核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76例肺结核患者,均行常规DR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然后比较检出率情况。结果:76例患者均采用DR和CT检查,结果表明,DR检查检出结核病灶60例,未检出病灶16例;经CT检查后能清晰检查出DR没有显示的病灶,其中纵隔旁区5例,心影后区7例,肺尖区3例,检出率明显提高,达100.0%,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肺结核准确性高,优于DR检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常规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对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拟诊眼眶内侧壁骨折者行眼眶CT扫描。结果63例中60例在眼眶CT上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常规头颅CT加颅底薄层扫描显示的眼眶内侧壁骨折征象包括:眼眶内侧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内陷及粉碎性骨折,内直肌增粗、移位,眶内容物疝,筛窦积液,眶内积气等。结论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可以作为眼眶内侧壁骨折诊断或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扫描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探讨HR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具有明显的颅底骨折症状的135例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系列双螺旋CT扫描机,先CT常规扫描(层厚层间距5mm),然后进行HRCT扫描,并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35例颅底骨折中HRCT显示骨折线105例,CT常规扫描显示骨折线69例,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HRCT扫描法能大幅提高颅底骨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颌骨骨折和牙齿与颌骨关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扫描和128层CT扫描,将扫描结果与最终手术结果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牙齿与颌骨关系的诊断结果。结果 128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颌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为96.59%,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的87.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扫描以及数据曲面重建对于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高,能良好反映牙齿和颌骨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自由呼吸条件下,2种飞利浦CT机型胸部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80例在飞利浦256层CT上进行检查(40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40例采用快速扫描模式)及80例在飞利浦16层CT上进行检查(40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40例采用快速扫描模式)的患者.256层常规扫描组在深吸气后控制呼吸条件下选择常规螺旋模式,螺距为0.977;256层快速扫描组在自由呼吸条件下选择快速螺旋模式,螺距为1.473;16层常规扫描组在深吸气后控制呼吸条件下选择常规螺旋模式,螺距为1;16层快速扫描组在自由呼吸条件下选择快速螺旋模式,螺距为1.472.对4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并由2名资深胸部诊断医师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并评分,分析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客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显示,密度分辨率比较256层快速扫描组>16层快速扫描组>16层常规扫描组>256层常规扫描组,空间分辨率比较16层常规扫描组>16层快速扫描组>256层快速扫描组>256层常规扫描组,背景噪声比较16层常规扫描组>16层快速扫描组>256层常规扫描组>256层快速扫描组.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显示,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1).结论 256层快速CT扫描能有效改善自由呼吸条件下CT图像的呼吸伪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CT表现和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轴位扫描,结合临床和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205例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结果205例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直接征象是骨折线和颅缝分离。共有71例显示有眶顶(颅前窝底)骨折。67例显示有筛骨筛板骨折。二者之和占67.3%(138/205例)。颅缝分离不易显示和辩别。间接征象是筛窦小房“混浊”或液平和气颅。共有123例显示有筛窦小房“混浊”或液平。62例显示有颅内积气。颅前窝底骨折常合并其它比较严重的颅脑损伤。结论应用CT轴位扫描能明确颅前窝底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和类型。在临床上对颅前窝底骨折有确切可靠的诊断价值,对眶尖部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冉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14-115,12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头皮巨大血管畸形患者,分析其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确诊,平扫后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然后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RP)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 4例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同时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合并动静脉瘘2例,CT平扫结果显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增强扫描显示:蚯蚓状或条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两例还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一例出现左侧横窦微小变异。结论通过CTA重建,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及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能够被充分显示,能够代替常规的DSA检查,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晶  钱斌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500-1501
目的:观察低剂量CT扫描在小儿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选取高度怀疑存在颅脑病变的85例患儿全部予以CT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复查,低剂量CT扫描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由常规剂量扫描的20.25mGy降低至6.75mGy,比较二者在其辐射剂量的差异以及对疾病的定量、定性诊断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剂量的检查后均显示有32例存在颅骨骨折;常规剂量CT扫描共检出78例颅内病灶;低剂量CT扫描共检出77例颅内病灶,两种扫描剂量在病灶显示数量以及定性诊断方面分别比较,P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单发病灶的边缘形态情况方面,两组扫描剂量的显示完全相同.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具有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临床判读可靠性,又可有利于患儿脑部的辐射保护,故在小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79-80,82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使用MIP(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和VR(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4例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出9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MPR和VR都能够显示出患者的真假腔以及假腔内有大小不等的腹壁血栓。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空间分辨率提高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在患者一次闭气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得成像清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病例首次cT检查假阴性的原因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收治隐匿性颅底骨折68例病例资料,归纳各种导致首次CT检查假阴性的原冈及进一步诊疗措施。结果本组前颅窝骨折28例,中颅窝骨折33例,后颅窝骨折7例。结论造成CT检查假阴性的原凶可分为三类:一是CT扫描厚度大;二是颅底解剖的复杂性;三足“亨氏暗区”CT检查盲点存在。对首次CT检查阴性的可疑颅底骨折病例,一定要将CT结果与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复查或留院观察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50例胫骨平台骨折中,X线平片显示骨折45例,诊断准确率为90.0%。多层螺旋CT扫描湿示50例均骨折,诊断准确率100%。CT扫描发现的骨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均多于X线平片的诊断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检查胫骨平台骨折准确率高,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