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家庭农场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其在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中在分析辽宁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从推进农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生产与服务的合作等方面来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2.
<正>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尽快制定工商资本祖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严禁擅自改变农业用途。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月的中央一号文件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由此,全国各地家庭农场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推广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专业化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我国家庭农场模式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适度的农规模与适宜的经营模式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农地产权稳定是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根基。本研究利用运城市400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预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年限对农业综合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年限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综合效率;土地流转年限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价格和是否购买农机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影响家庭农场的综合生产效率,即通过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少购买农机服务,购买农机以实现自我服务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农户内部的农机自我服务水平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强于外包农机服务。因此,本研究提出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收益动态调整机制,激励农户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合同;继续完善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加大补贴力度、持续推进农机自我服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地流转的加快推进,作为一种重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将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在分析我国农地流转动力源的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农场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大对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发展家庭农场是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提出的重要命题.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主体,是农产品商品化生产、保障重点农产品供给的骨干力量.本文在界定家庭农场内涵、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路与具体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发展家庭农场要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制度、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市场规律和因地制宜四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技能培训、信贷和保险为政策支持重点,完善农地流转市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山东省诸城市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经营现状及目前家庭农场土地质量不高,融资困难,土地流转期限限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和培训支持,培育高级的现代化职业农民;继续创新土地制度,全面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切实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为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条件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完善土地托管项目,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全程化经营服务体系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进新形势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山东省诸城市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经营现状及目前家庭农场土地质量不高,融资困难,土地流转期限限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和培训支持,培育高级的现代化职业农民;继续创新土地制度,全面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切实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为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条件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完善土地托管项目,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全程化经营服务体系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推进新形势下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及帮助。  相似文献   

9.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使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权能,让农民拥有承包地的权能更加完整和充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民同土地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有利于保护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用益物权,有利于扩展农地的生产经营功能,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通过承包经营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现行情况下,农民拥有的土地使用权主要是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农业兼业化、农民老弱化、农村空心化、土地细碎化等问题的出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与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相比,家庭农场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民专业技能不高、合作社员搭便车、农业生产过程难以监督等困难,实现规模经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农地作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农地产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大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农地产权的视角来研究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在阐述当前我国农地产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农地产权残缺带来的农地流转困难、融资困难和收益下降等问题,并从农地确权、农地交易市场、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4个方面提出对策来有效培养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测算其适度规模,为广西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分析广西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直观评估法测算其适度规模,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物质投入不足、经营者整体素质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其适度经营规模为6.6~9.5 ha,广西现有家庭农场的规模远小于此适度规模.[建议]应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流转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力资本投入、着力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广西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培良 《农学学报》2014,4(3):105-111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信息化、集约化、机械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福建发展家庭农场的状况进行调研后,笔者叙述了家庭农场对农民增收致富产生的显著作用,并分析了发展家庭农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发展家庭农场的质量;因地制宜,选择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综合实力,确保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种养结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流转、合作、联营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果。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得力措施,了解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流转。探索不同方式的土地流转模式,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既可提高农业生产的能力,又可改变农民弱势的地位,同时,可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稳固农业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意义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发展家庭农场是打破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和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本文提出培育发展好家庭农场需要做好土地合理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及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家庭农场的成功发展主要依赖于现代科技的引领、生产方式的创新和政府的大力扶持等措施,这为中国发展家庭农场带来一些启示:如坚持适度规模、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加大政府的扶持等,以期借此推动中国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柳杜 《甘肃农业》2014,(21):21-21
2014年以来,酒泉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坚持把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完善土地承包权能、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做精一产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机制,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全市土地流转呈现出规模扩大、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经营高效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农民分化与家庭农场成长过程中农地关系的演变,分析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内部动力的形成及作用机制,探讨现实中动力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其对农地流转发生和家庭农场发展的危害。结果表明,农户土地供给动力和家庭农场土地需求动力的同时存在是流转交易发生的重要基础。农地流转交易的发生还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供需动力要有足够的强度,二是交易成本一定要足够的低。外部动力来源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的机制创新和村集体的实践创新等,是强化内部供需动力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地顺利流转和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外部动力必须具备足够强度和遵循市场规律,才能有效增强内部动力,科学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调研发现,外部动力不足、过度和失当的情况在现实中同时存在。它们分别通过影响内部动力从而导致家庭农场发展总体偏慢、部分地区出现大跃进、部分地区出现结构性失衡。因此,政府应通过科学构建外部动力来合理调节内部动力,确保土地流转动力机制的充分平衡运行。一是要从消除流转农户后顾之忧和引导家庭农场健康发展两个方面强化供需动力,破解整体动力不足问题;二是要应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定位角色,避免过度推动土地流转;三是要将重点放在夯实基础和科学补贴上,防止动力失当带来家庭农场发展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家庭农场发展,指出现在发展家庭农场,最大的困难是土地流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内涵不明确;政府在流转过程中干预不当;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土地流转缺乏法律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够健全以及农地流转后非农化现象严重等.根据马列主义相关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当前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现有家庭农场相关研究为基础,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中国家庭农场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庭农场的形成是两种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需求诱致,二是政府引导。需求诱致来自宏观上农业产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微观农户为节约自身交易费用的努力;政府引导则通过提高制度供给,创造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环境来发挥作用,在中国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业经营现状下,表现为家庭农场的形成。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家庭农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重要特征,并针对阻碍中国家庭农场形成的困境提出了完善农地流转制度、规范农地流转契约、建立健全财政补贴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这种经营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分散经营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地流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益,是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农地制度起步较晚,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借鉴亚洲其他国家的土地流转制度,对于中国新时期完善和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