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一起雷击事故谈砖混结构建筑物的雷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起砖混结构建筑雷击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结合砖混结构建筑的特点,阐述砖混结构建筑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探讨砖混结构建筑物在防雷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就大量旧式砖混结构建筑物提出防雷改造措施,确保人员和用电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从气象雷电防御视角对仿古建筑群粤剧艺术博物馆的防雷类别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该建筑群划分为第1级防雷古建筑,2类防雷建筑物。对建筑主体防雷措施进行了设计,根据其工艺和自身特点,对建筑的直击雷接闪、引下线、等电位连接和内部防雷等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建筑物特点、古建筑已遭雷击的原因和现状等多角度分析.从古建筑的防雷类别的划分到古建筑及高大树木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工艺技术等多方面,阐述如何对古建筑进行防雷设计和施工,做到既保证其防雷效果,也不影响古建筑的外观与其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我国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有数千处之多.现存古建筑的防雷存在防雷引下线少、不易采取均衡等电位措施、没有防球形雷防护措施和安防、消防电子设备频遭雷击等诸多问题.但是古建筑的防雷设计又不能完全按一般建筑物的防雷要求进行设计,除了从古建筑本身外,还要从电源、通信、火灾报警、安防报警线路防护等方面引起重视,要注意综合防护、特殊对待,以尽量不破坏原结构为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田洪进  龙衾颖  陈林琴  易丁 《贵州气象》2012,36(Z1):66-67,70
该文利用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实地勘察数据、湄潭县40a气象观测资料和6 a贵州闪电监测网实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IEC62305-2雷电风险评估方法对湄潭浙大旧址进行雷电灾害风险分析计算,得出:该区域属高雷暴区域,雷电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防雷措施可以使雷电灾害风险降低至可承受范围,为浙大旧址修缮时设计防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结论也可作为同类古建筑雷电防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嵩山历史古建筑群申遗项目防雷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在外形和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古建筑上采取的防雷措施也与现代建筑不同.针对嵩山历史古建筑群申遗项目中样式种类繁多的古建筑,制订了相应的防雷方案:对于一般具有屋面结构的古建筑,根据屋面结构特点采取敷设避雷带进行保护;对于古树、石碑之类特殊的地上文物,采用避雷塔或仿真树避雷针等形式进行保护.同时这些防雷装置在选材和安装工艺上也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做出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苏州紫金庵雷击原因分析及古建筑防雷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和总结了紫金庵遭雷击的3个原因:①高大古银杏树成为接闪点,②古银杏树接闪后对周围建筑造成雷电反击,③雷电电磁感应造成室内电路短路。对紫金庵内罗汉堂进行了系统的防雷设计,重点对紫金庵电源架空线直接入户部分进行了防雷整改。从古建筑物自身特点出发,对比分析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防雷。古建筑物和现代建筑物一样,也要注重雷电感应方面的防护。古建筑也有一些防雷方法,将防雷与艺术相结合值得现代建筑防雷借鉴。  相似文献   

8.
该文综合考虑地税稽查征管征收中心所在地雷暴活动特点及其内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等因素,对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该中心大楼设计了一套综合防雷的方案,在采用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着重考虑雷击电磁脉冲对建筑内部信息系统的影响,提出采用屏蔽、共用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加装SPD等综合技术.实施该方案可使建筑物的雷击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为大楼内部的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雷电灾害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较完整地介绍了古建筑雷电灾害的总体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古建筑构件的雷击破坏特征和机理,以及古建筑雷击起火灾害成因、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建议在雷击模拟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雷击破坏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古建筑绝缘避雷与采用防雷装置接闪泄流两种方法,认为后者科学合理。通过归纳古建筑雷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古建筑防雷新技术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古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现状。最后,提出古建筑防雷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展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实用的防雷新技术、古建筑雷击选择性、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等,特别是加强古建筑防雷新技术研究,尽量减小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做好古建筑的防雷保护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雷电是影响机场以及旅客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雷电灾害对机场建筑物和导航等设备电源、通信系统的影响,提出机场雷电防护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思想;通过对呼和浩特机场防雷工程具体案例分析了候机楼等建筑的直击雷防护、机房的屏蔽、等电位和浪涌保护器性能参数的选择等问题,并对机场的供配电、通信、导航等系统的具体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西1955—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和2004—2011年雷电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分别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简称新规范)和(GB50057—94,简称旧规范)计算的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Ngn和Ngo),计算了江西实际雷击大地密度,研究新规范的实施对防雷分类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小于116.40 d时,Ngn〉Ngo;大于116.40 d时,则相反;等于48.5 d时,两者相差最大,约为1.12次(/km2.a)。相较于旧规范,按照新规范划入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数量偏多。按照新规范,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比江西实测值大30%,即江西地区的同一建筑物,依照Ngn划定的建筑物防雷类别可能高于利用实测雷击大地密度计算结果划定的建筑物防雷类别。  相似文献   

12.
全球闪电活动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郄秀书 《干旱气象》2003,21(3):69-73
全球闪电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从卫星上观测到的全球闪电活动、闪电活动和全球电路对温度的响应,闪电和对流层上部水汽的联系,闪电和N0,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闪电活动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文中还对影响闪电活动和起电过程的热力动力作用以及气溶胶的作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烟花爆竹场所,介绍了建筑物防雷类别划分、雷电防护技术与设计要求,概述了防雷防静电检测技术要点,并就烟花爆竹场所的雷电防护与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工观测与闪电定位探测雷暴日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比分析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与闪电定位探测雷暴日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造成2种资料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了应用闪电定位探测雷暴日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认为,随着器测资料的积累。可提供1个客观的雷暴日分布场,从而改变人们对雷电分布的固有看法,以消除人工观测资料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够客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陈宇  王蕾  杨超  张莹 《气象科学》2017,37(6):832-838
本文利用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1月—2011年12月连续5 a的闪电监测数据,分析了大连地区闪电频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基于雷电频次和强度构建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地区闪电高发期集中在6—8月,该段时间内闪电数超过全年闪电总数的80%;6、7月雷电明显集中于午后和夜间,而从8月开始雷电发生时间向凌晨时段集中,午后明显减少,夜间闪电次数略高于白天。大连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密度值低于10次·km-2,两个极大值中心位于长海县和普兰店市;大连地区大部分区域的平均雷击强度值介于5~30 k A之间,平均雷击强度的极大值中心位于主城区、金州区、瓦房店市西部及庄河市东部,最大可达98 k A。本文依据模糊函数法综合闪电频次与雷击电流,构造雷电危险度综合指数预测模型,并以2011年4月14日雷击灾害为例,预报雷电危险度等级为4级。该模型可对大连地区的雷电危险度等级进行预测并发布预警,更加直观、方便、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 对安徽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的闪电频次、极性、雷电流强度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安徽南部山区总闪电频次约为北部平原的2.84倍, 北部平原正闪比高于南部山区, 这与两地区强对流天气类型有关。两地区闪电频次的月、日变化均呈单峰分布, 春季、夏季闪电活动明显多于秋季、冬季, 午后至傍晚为一天中的雷电活跃时段, 但南部山区在雷电高发月份及时段的闪电频次波动程度远大于北部平原。在雷电流强度方面, 北部平原整体上大于南部山区, 正、负地闪强度分别高出10.77 kA、9.52 kA, 其中正地闪强度峰值均出现在2月, 负地闪均为10月, 南部山区正、负地闪及北部平原负地闪日强度峰值与频次峰值时段相反。对安徽省总闪频次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 EOF分解的前5个特征向量累计方差贡献达到59.137%, 空间上表现出安徽南部山区与北部平原雷电活动变化趋势既具有一致性, 也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冯民学  焦雪  韦海容  殷娴  吴震 《气象科学》2009,29(2):246-251
根据江苏省46a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a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a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南部比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丘陵低山地区多于大片的平原地区,陆上大的水体附近也是多雷区,而且江苏省的雷电多发区与经济发达区大体重叠.这些地域应是防雷的重点地区.江苏省的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全省雷电多发时段在16-17时,但地域间因地形地貌及雷暴源地的不同,各地日平均逐时分布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结合镇海区实际,开展大片区建(构)筑物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解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仅停留在依据灾后损失指标的单体建(构)筑物风险分布评估情况。在常规电气—几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基础上创新应用,引入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将评估区域进行网格化分割,建立格点内包含建(构)筑物高度及其梯度、土壤电阻率及其梯度、直击雷防护效率、有效截收面积、地闪密度、电子电气设备系统、人口密度、火灾风险等指标在内的多层次网格化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辖区某化工企业厂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例,对模型实践可行性应用示例。结果表明:对各指标数据集综合分析计算并运用ArcGIS风险区划,结合厂区功能布局特点分析评价,结果与市级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省级雷电易发区划基本一致。采用地理信息技术网格化处理大范围、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点”到“面”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估区域范围及扩展范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政府决策支持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