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选白毛七活血化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白毛七进行初步分离;以小鼠出血、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为考察指标,初步筛选白毛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部位;再采用冰水浴和盐酸肾上腺素致急性寒凝血瘀大鼠模型,以大鼠凝血时间和体外血栓质量为考察指标,进一步比较筛选白毛七活血化瘀有效部位。结果:正丁醇提取部位有显著的延长大鼠、小鼠凝血时间、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结论:白毛七具有活血化用的作用,正丁醇提取物可能是其主要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化汤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及子宫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效应及作用方式.方法:采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造成血瘀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采用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模型检测血栓湿重和干重;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其偏瘫形成及死亡率;采用子宫韧带微循环模型观察其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生化汤可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液黏稠度;对模型动物的血栓形成可降低形成率;对大鼠子宫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生化汤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抗血栓形成及促进微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健脑片对脑缺血的保护、动物急性脑缺血时脑组织SOD含量变化、动物急性血瘀模型时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及血液流变学等5个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和保护脑组织的效果。毒理学研究表明其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药物对人肝癌细胞复种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建立肝癌(HepG2)小鼠模型 ,观察不同组方的健脾疏肝活血化瘀药物对其肿瘤的影响。结果 :Ⅳ号方 (黄芪、柴胡、莪术等 )与Ⅰ号方 (黄芪 )、Ⅱ号方 (柴胡 )、Ⅲ号方 (莪术 )相比,其肿瘤体积和体重以及抑瘤率的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 ,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Ⅴ号方 (蒸馏水 )与Ⅰ、Ⅱ、Ⅲ、Ⅳ号方治疗后、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脾疏肝活血化瘀药物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且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法明显优于益气健脾法、疏肝理气法和活血化瘀法 ;从而 ,从治疗角度进一步反证了肝郁脾虚、瘀血内阻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利水法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伤科跌打片对照组和活血化瘀利水药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对除空白组外的其余组大鼠制备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连续治疗7d后处死动物,快速心脏取血,检测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伤科跌打片对照组、活血化瘀利水药物(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均有明显治疗作用,在降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方面活血化瘀利水药物组优于伤科跌打片对照组,且疗效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活血化瘀利水方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血液的高浓、黏、聚、凝状态,达到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病证结合角度分析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的研制种类、方法和未来的研究前景,认为血瘀证细胞模型的研究中应该体现“病”“证”结合的特点,走“微观”之路,应“宏观”之理,才能成为活血化瘀药物筛选中的重要技术平台,并为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药临床应用配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血瘀证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临床常见疾病 ,在发病和病变过程中 ,均有血瘀病理变化。因此 ,活血化瘀治疗也日渐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使活血化瘀药物发挥更好的疗效 ,笔者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特点探讨如下 ,以便更灵活、准确地应用活血化瘀药物 [1 ]。1 活血化瘀药物的自身配伍药物虽然具有活血化瘀功能 ,但是根据其临床治疗不同 ,即药理作用的强弱 ,一般将其分为 3大类。1和血通血类 :如当归、丹皮、川芎、生地黄、鸡血藤、益母草等 ;2活血行血化瘀类 :如蒲黄、红花、桃仁、刘寄奴、赤芍、五灵脂、丹参、郁金、姜黄、泽兰、三七、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肝病(COPD)模型大鼠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后肺血管的病理变化,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COPD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方法制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第29 ~ 42天,H组大鼠腹腔注射川青溶液8 mg·kg-1,每天1次,C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第6周处死3组大鼠,观察COPD模型大鼠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后肺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C组和H组均有COPD特征性改变,但程度不同.H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轻度增生,管壁轻度增厚,血管平滑肌细胞厚度/血管壁厚度比值、血管壁面积/血管面积比值与N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电镜下观察N组内皮细胞、基底膜、线粒体、板层小体正常;C组则出现明显变化,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水肿或空泡变性,胞核有明显固缩倾向,毛细血管腔内见多形核白细胞堵塞;H组内皮细胞、基底膜、线粒体、板层小体基本正常,毛细血管腔内可见少量多形核白细胞.结论:活血化瘀药物能够延缓或者改善COPD大鼠模型的血管重塑,指导临床慢阻肺从瘀论治,根据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并结合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灵活地运用活血化瘀药物,科学地看待活血化瘀在防治慢阻肺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常用药物。方法:以“关键词=股骨头坏死OR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D任意字段=中药AND年份=2005-2016”为检索式,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相关期刊文献,在筛选出的文献中筛选符合要求的中药并记录相关信息。结果:共检索出2272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10篇,其中包括180味中药,最终纳入13味中药。按其功效分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2大类,补虚药包括当归、黄芪、续断、芍药、熟地黄、杜仲,活血化瘀药包括川芎、牛膝、丹参、骨碎补、红花、乳香、土鳖虫。结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中医药治疗ONFH的2类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0.
日本驱瘀血药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症是汉方医学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抗血栓形成为驱瘀血作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日本近年研究驱瘀血生药及其方剂对血瘀症的影响,为活血化瘀药物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方防治子宫内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在大白鼠子宫腔内注射苯酚胶浆制成子宫内膜粘连模型,给以活血化瘀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表明:预防组形成子宫内膜粘连的动物数少且程度轻;治疗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轻,修复好,两组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活血化瘀方能够防治大白鼠因苯酚胶浆所致的子宫内膜粘连。本文还对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细胞模型最早被用来筛选抗微生物药物,随着高通量药物筛选的需要,细胞模型迅速发展成熟起来。该文综述细胞模型在药物高通量筛选和高通量毒性筛选中的应用,介绍利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药物体外代谢研究。并对细胞模型用于中药研究的前景进行分析,简单探讨了细胞模型用于中药筛选,活性成分确定,药理研究和药物代谢分析的可能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内治古方,按其主治病症进行分类,对不同主治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列举常用药物,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有274首古方纳入研究:臂痛方69首,肩背痛方48首,颈项痛方78首,手指麻木方79首。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组成古方的主要药物。活血化瘀药在各主治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基本近似,祛风湿药在颈项痛方中的使用构成比较高,手指麻木方的补虚药、臂痛方中的化痰药,以及肩背痛方、颈项痛方中的清热药都有较高的使用构成比。羌活、独活、防风是各主治方的常用祛风湿药,当归是最常用的补虚药,川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葛根、麻黄在颈项痛方中使用率较高,半夏是常用的化痰药,在臂痛方中的使用率最高。结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的主要药物,各主治内治古方有其常用功效类别药物及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4.
滕然  蒋益兰 《陕西中医》2020,(7):941-944
“瘀”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瘀血形成是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病机,临床中活血化瘀药物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肿瘤的作用也得到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近几年有些实验研究发现某些活血化瘀中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从而使活血化瘀药物的临床抗肿瘤应用出现争议。认为使用时结合辨病辨证、分阶段运用、合理择药、酌情定量、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仍能在防治恶性肿瘤转移中发挥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疾病逐渐增多,因此对于药物的研究更要加以重视。近年来,学者们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很多种,不同的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治疗药物有其独特的优势。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九种中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祖国医学在治疗"瘀血"症中收到较好疗效,施治法则多样,有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通活血等。有复方,也有单昧药。这些疗法及其药物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高凝倾向"有关。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九种常用中药,从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七项指标观察其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探讨传统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并用复杂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阐释其治疗机制。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获取治疗RA中药数据库,对纳入的高频药物使用SPSS Modeler 18. 0、SPSS Statistics 26软件进行关联和聚类分析,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高频药物的活性成分,整理TCMSP、瑞士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人类基因和网络功能分析数据库(Gen CLi P 3. 0)中RA的潜在治疗靶点,将药物和疾病靶点进行一一映射,了解作用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对其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功能蛋白协作网络(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模型和蛋白互作模型。结果 共纳入585首方剂,主要药物分类为解表药、活血化瘀药,通过关联和聚类分析方法发现常用药对为当归-川芎,筛选出其9个活性成分,9个作用靶点,主要通过调控9条主要信号通路发挥其治疗RA的作用。结论 RA治疗多以活血化瘀药为主,临床可配伍加减解表药和补虚药。其中,常见药对当归-川芎治疗RA的作用机制主要可能与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癌性疼痛中医外治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20年来癌性疼痛中医外治的文章,建立Ac-cess数据库,用频率分析法分析药物的使用频率、性味归经特点。结果:从209篇中筛选出127篇,共使用203味药物。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使用频率最高;温性药物使用较多;诸药味多辛、苦,归肝、脾、心经,三者均与气血相关。使用频次较高的主要有冰片、乳香、没药、延胡索、川乌、麝香。结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是癌性疼痛中医外治的核心药物。外治法用药思想是"气血同治"且以活血化瘀为主,通过调和气血而达到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52例慢性咳嗽患者,根据其病因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祛风活血、理气活血、活血祛瘀药物进行治疗,并作随访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7%,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配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咳嗽优于不用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防治糖尿病药物筛选的方法。方法:通过整合各研究文献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综述近10a来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出药物干预糖尿病的各种途径。结果:利用现有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进行降糖药物筛选的方法,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结论:利用现有的细胞模型和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药物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治疗药物和开发新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