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东省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 方法 采用按蚊密度调查方法和生态习性调查方法在广东疟疾流行区进行传疟媒介普查。 结果 广东有 12个县 (市 )发现嗜人按蚊 ,嗜吸人血 ,兼吸牛血 ;9~10月份为密度高峰 ,与疟疾发病高峰相一致。全省绝大多数县发现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的分布 ,三者均主吸牛血 ,兼吸人血。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嗜人按蚊为 0 .35 %~ 0 .5 4 %,中华按蚊为 0 .15 %~ 0 .93%,微小按蚊为 0 .2 3%~5 .94 %,日月潭按蚊为 0 .0 5 %。 结论 在广东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的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日月潭按蚊 ,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是当前广东省疟疾流行的重要媒介 ,中华按蚊是疟疾传播中起次要作用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前两种是主要媒介;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3.
广西东部地区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曾高达544.8/万,居民平均原虫率为21.69%。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1]。经大力防治,疟疾发病率稳步下降,到1992年东部地区26县、市全部达到部颁...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当前疟疾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由于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传染源不断输入并在当地引起传播,广东省近年来疟疾疫情明显回升,当前疟疾流行主要有以下特点:媒介按蚊广泛存在,确认自然界有传疟作用者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漂按蚊、前两种是主要是;广东省流行的均为间日疟,已不存在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人,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山丘地带,疟疾病人中有3/4是流动性民工。  相似文献   

5.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广西雷氏按蚊嗜人亚种的分布及其传疟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3~1986年在21个县524个自然村和14个试点进行了调查,证实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呈点状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纬22°~26°地区都有发现。和微小按蚊、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相比,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更多地趋吸人血。寄生虫学和昆虫学的调查证明,它是广西部分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河南省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及其传疟作用。方法选择调查点,采用不同捕蚊方法捕获按蚊,以形态学或分子方法鉴定嗜人按蚊,调查其分布;通过采用现场和实验室观察,研究其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结果与结论嗜人按蚊分布于河南省北纬34^+以南的11个县、区;分布区普遍种植水稻或其他水生植物;6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9月上旬有两个密度高峰;主吸人血,家栖,传疟能量高,是河南省的主要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南阳市传疟媒介。方法 2005–2017年,选择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和桐柏县淮源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诱法和清晨帐内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调查。结果 2005–2017年,南阳市2个监测点室外半通宵蚊帐内人诱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65~22.30只/(人·h),密度高峰为6、7月;仅2008–2011年在桐柏县捕获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3~1.10只/(人·h)。2005–2011年, 南阳市2个监测点清晨帐内捕蚊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08~0.24只/(顶·夜),密度高峰为每年7、8月;仅在桐柏县捕获到少量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1~0.02只/(顶·夜)。结论 南阳市存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两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9.
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相关性分析肖宁康杨许国君冯超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四川省的主要传疟媒介是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由于两者在生态、食性、地理分布上有较大差异,传疟作用亦不同。为了解嗜人按蚊密度与疟疾发病的关系,自1986~19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6-2018年安徽省传疟媒介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6-2018年,在安徽省105个县(市、区)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和室外双帐人饵全通宵诱捕法开展传疟媒介蚊种监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捕蚊场所按蚊密度。结果 2016-2018年,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中有103个县(市、区)捕获到按蚊,其中灯诱法捕获32 494只、人诱法捕获36 228只。所有捕获按蚊经形态学鉴定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为6-8月,夜间活动高峰为19∶00-23∶00。不同捕蚊场所中,以畜禽棚按蚊密度最高(H = 18.835,P < 0.05)。2016和2017年不同地区中华按蚊密度均存在差异(H = 16.655、11.566,P均< 0.01),淮河以北地区中华按蚊密度较低。结论 中华按蚊在安徽省广泛分布,是当前安徽省最主要的传疟媒介。在消除疟疾后阶段,应加强安徽省媒介监测,在疫点及时采取媒介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境外输入性疟疾本地再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年来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季节消长、栖息、吸血和孳生地等生态习性及其密度变化情况,为消除疟疾前蚊媒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7—9月,选择京山县、广水市和随州市曾都区为调查点,采用人工叮咬、帐诱捕蚊和灯诱3种方式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和生态习性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调查捕获的传疟按蚊均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京山县人诱密度成蚊密度7月份最高,为7.50只/(人·h);曾都区帐诱密度8月份最高,为0.18只/帐;广水市灯诱密度7月份最高,为9.67只/夜。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在不同孳生地以8月下旬和9月上旬为高。结论湖北省原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区,现已很少发现有嗜人按蚊的存在,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地以稻田为主,中华按蚊幼虫密度和成蚊密度季节消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 15 个乡(镇),人口 14.4 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 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 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 1988 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 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对辖区内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下称“四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及传疟作用。 方法 2002年和2004年在横琴岛采用全通宵/半通宵人、牛饵诱捕和灯诱等方法捕蚊,观察该岛嗜人按蚊成蚊、卵和蛹皮形态,并与江苏嗜人按蚊进行比较。收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传疟作用的相关参数,估算媒介能量。 结果 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特征与江苏省的嗜人按蚊基本一致。嗜人按蚊是横琴岛优势蚊种,趋吸人血比例和人血指数分别为0.94和0.75。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分别为5.1914和0.7052,前者的传疟作用约为后者的7倍。 结论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形态与江苏的应属同种,以吸人血为主,具备较高的疟疾传播潜势。  相似文献   

14.
河南信阳恶性疟流行区1985~1989年疟疾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南信阳地区东部的淮滨、潢川、固始、商城4县位于北纬32°~33°之间,人口范围为310万,是我国北方疟疾高发地区,且有恶性疟流行。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传疟作用比中华按蚊更为重要,且是当地传播恶性疟的主要媒介,采取DDT室内滞留喷洒对控制嗜人按蚊有良好效果。1985年以来,在原单纯抓传染源防治的基础上,增加了DDT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辖10区4市6县,总人口10334405人。传疟媒介平原区仅有中华按蚊,丘陵和山区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过去曾是四川省疟疾主要流行区之一,经积极防治,至2003年本地疟疾降至3例,取得了近50年来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嗜人按蚊的分布及防制后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疟疾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嗜人按蚊是滇东北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而云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是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的生态习性与其完全不同,在防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及其特征,为云南省开展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我国“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对策研究”协作组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云南省勐腊县微小按蚊A、C种群密度高峰及其与当地疟疾发病的相关性,并比较微小按蚊A、C的嗜血习性。方法在云南省勐腊县选取人房,逐月收集微小按蚊,以复合PCR方法分子鉴别其为微小按蚊A或C,观察密度高峰;收集当地疟疾发病情况,分析其与微小按蚊A或C密度高峰的相关性。对勐腊和元江县人房和牛栏采集的吸血蚊经复合PCR方法分子鉴别后,以ELISA方法检测胃血来源。结果微小按蚊A的密度高峰出现在9月,微小按蚊C则在7月,两者密度高峰的出现均会引起当地疟疾发病人数的增加。微小按蚊A的吸人血率(19 .1 %)略高于微小按蚊C的(12 .8 %)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按蚊A、C的的种群密度高峰略有不同,两者均嗜吸牛血,尚不能认为微小按蚊A、C的嗜血习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太平县(现为黄山市)和旌德县位于皖南山区,两县毗邻,都属中度疟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传疟媒介,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均存在。经采取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措施,近年来疟疾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为深入了解疟疾流行现状及媒介按蚊变动情况,我们于1986年9月对两县进行了调查。一、方法选择原太平县铉瑞乡和旌德县兴隆乡的疟疾调查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辖40个县(市、区),人口约3060万,是间日疟流行区,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区20世纪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而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80年代末采取了灭蚊为主,结合消灭传染源的综合措施,自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宰下降到1/万以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总结不同媒介疟区防治工作,现将重庆市1997—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嗜血习性和传疟作用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人工诱饵法观察通宵叮人率。半通宵叮人率与晨间蚊帐按蚊密度之和计算睡前睡后叮人率 ,捕获新吸血按蚊 ,制成滤纸血膜送上海寄研所测定嗜血习性 ,解剖卵巢观察经产蚊比率。结果 1 .嗜人按蚊通宵叮人率平均为 3只 /人·夜 ,中华按蚊为 3 3只 /人·夜 ;睡前睡后叮人率平均分别为 2 .2 8只 /人·夜 ,4.43只 /人·夜 ,与 1 982调查比较 ,下降显著。2 .嗜人按蚊分布区 95 .0 9%的疟疾病人由嗜人按蚊传播 ,4.91 %由中华按蚊传播 ,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 2 0倍。 3 .嗜人按蚊媒介能量为 0 .0 75 2 ,中华按蚊为0 .0 0 60 ,基本繁殖率 <1 ;临界叮人率大于实际值。结论灭蚊、防蚊和及时治疗病人是防治疟疾的两大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