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文化传统的转向、价值观念的更新、人格模式的变换,从而导致整个文化体系、文化结构的总体转型.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转型,民族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变迁,少数民族妇女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转型是推动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的、具有民族本色的女性文化模式,是当前少数民族女性文化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一、少数民族妇女现有的生活方式及其角色转换形式发生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少数民族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少数民族妇女一生中的几个重要时期对社会的作用 ;四、新时期少数民族妇女的自身锻造和社会的重视与培养是一个民族发展繁荣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海藏族妇女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毛措 《中国藏学》2001,(1):106-113
服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随着人类或一个民族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变化。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造就了青海藏族斑斓多姿、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尤其是藏族妇女的服饰,在向世人展示美的同时,也展示着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因此有“高原女人身上,‘穿’的是神话,‘写’的是历史”之说。[1]这一点我们通过了解青海藏族妇女的服饰,会得到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盛行、与汉族戴盖头婚俗的异同及其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着重指出: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它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民族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的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黎族是海南岛世居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以及五指山市,现有人口近130万,其中妇女约占49%.黎族作为我国的第18大民族,在三千多年的生存繁衍历程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传统文化既具有浓厚的热带雨林风格,又带有包融的海岛文化特色.建国以来,妇女的发展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生不息的动力,作为传统文化鲜活载体的黎族妇女,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也为璀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黎族传统文化中女性色彩更为浓厚的几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黎族妇女如何充分利用沿袭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 众所周知,妇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而少数民族妇女则是这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这部分人力资源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以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本文联系湖南省民族地区的实际,就少数民族妇女与“双学双比”活动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黎族是海南岛世居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地区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以及五指山市,现有人口近130万,其中妇女约占49%。黎族作为我国的第18大民族,在三千多年的生存繁衍历程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传统文化既具有浓厚的热带雨林风格,又带有包融的海岛文化特色。建国以来,妇女的发展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生生不息的动力,作为传统文化鲜活载体的黎族妇女,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也为璀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从黎族传统文化中女性色彩更为浓厚的几个方面入手,初步探索黎族妇女如何充分利用沿袭了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民族风情旅游与侗族妇女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旅游业在民族地区悄然兴起,旅游经济在民族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在侗族风情旅游业中,由于侗族妇女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她们在从事这一旅游服务业时展示出了不同凡响的聪明和才智,从而使得这一行业成为了她们增加收入的新亮点。一、侗族风情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与侗族妇女的参与密不可分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又富于创造力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湘、桂、黔、鄂四省(区)20多个县,近300万人口,其中女性约占半数。几千年来,侗族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包括饮食、建筑、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龙脊景区瑶族、壮族少数民族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妇女口述史访谈的方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妇女的角色与需求,通过田野调查的材料,揭示少数民族妇女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和需求来适应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妇女平等参与旅游业的考虑,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快速提高,但与其他民族相比,仍有许多穆斯林女性在社会参与中存在着明显障碍。文章认为,西北穆斯林妇女社会参与的优化需要从目标、能力、环境和结构等各个方面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1.
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和某些生活民俗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 ,通过对昌吉市回族妇女社会参与现状的描写及对回族妇女社会参与引起某些民俗变迁的研究 ,认为 :回族妇女在由传统单一的性别角色 (家庭主妇 )向家庭与社会二重角色的转变过程中 ,引发了自身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改变又是导致回族社会中某些民俗变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媒不但对《古兰经》所渗透着的女性关怀精神的本源性思想进行了“恶毒中伤”,还传布伊斯兰教反妇女论来“蓄意丑化”其自成体系的妇女观。本文力求全面梳理伊斯兰文化妇女观的主导精神与西方传媒所给定的“反妇女论”间互错的原因、表现、实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源与变异”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伊斯兰妇女问题,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13.
花腰彝是彝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支系,近些年因女子舞龙才逐渐为世人所知.花腰彝女子舞龙并非原生态呈现,而是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立足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建构出来的.女子舞龙的成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伸张了自己文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Economic activity among Muslim women in the UK remains considerably lower and their unemployment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mong the majority group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qualifications and othe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is study utilises two data sets to explore possible factors underlying these differences, such as overseas qualifications, language skills and religiosity. It reveals that while religiosity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labour market participation among British Christian-White women, economic activity among Muslim women are not negatively affected by high religiosity. Furthermore, family structure and the presence of dependent children we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explaining the latter’s labour market participation, although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moderated by qualifications. More women with higher qualifications were economically active even if married and with children, although some of them experienced greater unemployment, probably due to discrimination in recruiting practices and choices and preferences on religious grounds.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利用网络参与政治,并对当地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则会严重影响政治生态文明。本文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等,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网络政治生态建设的特殊因素,并对如何构建和谐的民族地区网络政治生态环境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的若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民族社区的文化旅游开发时,应该坚持以民族社区居民为本的宗旨,以实现民族社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在进行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时,必须坚持社区文化建设原则,居民参与原则,普遍受益原则,以及伦理原则.这四项原则既直接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持续进行,也关系到民族社区文化旅游开发能否最终促进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难点、特殊性及经验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以参与式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善民族妇女生活状况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文化 ,认为黑龙江省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反映了黑龙江省蒙古族的思想意识、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其源在社区,而且承在社区的特点,选择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践行方式。为实现开发与传承的良性互动,应以民族村寨为依托,构筑参与平台,提升参与能力,营造参与环境,充分实现社区主体角色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When Muslims migrate to Western countries, they bring their identity and culture with them. As they settle in their host countries, some Muslims encounter structural inequality, which is often revealed through media representation, unequal labour market status and racial profiling. Through the dynamics of structural inequality, some Muslim women remain doubly disadvantaged. Within their ethnic/religious community, Muslim women are expected to follow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in the wider society their overtly Muslim appearance is often questioned. The discussion of identity formation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interviews with Muslim girls and women in Australia,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ged between 15 and 30 years. Though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of these three countries are different, the practice of “othering” women have been similar. Through their life stories and narratives, I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identities. It was found that for many of these women their sense of identity shifted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identities, thus revealing that identity formation was a flexible process that was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relevance and importance of biculturalism in the women’s identity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