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或许价格战可以让开发商在短期内抢得市场先机,然而,楼市要获得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以服务为中心的品牌战。当楼市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一个困扰买卖双方的问题被提出来:购房是否也能实现"三包"?对于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而言,"三包"(包修、包换、包退)已经非常普及,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消费周期长而且需要多方参与,并没有明确的"三包"规范。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楼市交易异常活跃的上海和新兴的西部城市重庆1月27日宣布,率先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的改革试点,这被市场解读为对楼市的"敲山震虎"。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一季度,全国楼市出现了一波"小阳春"行情,各地楼市均出现销售量有所回升的态势。于是,很多人把"小阳春"作为了"回暖"的征兆,甚至有些开发商迫不及待地开始涨价。其实,楼市未来走势如何,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2007年楼市的"火爆"与2008年楼市的"寒冬",再与2009年楼市出乎意料的转好之间对比,形成了鲜明的V字型状态。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短短三年间,楼市如此之大变化,不知令多少  相似文献   

5.
章林晓 《城市开发》2014,(12):50-51
正无论是现实还是态势,许多地方楼市降温已日趋明朗,"限购"松绑无疑也将成为普遍的趋势。最近,继南宁、天津、杭州、无锡等地陆续放松楼市限购政策后,安徽铜陵也加入到了松绑"限购"的队伍。相对于南宁等地的"羞答答",铜陵楼市新政堪称"大尺度",文件内容涉及购房入户、契税补贴、下调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一系列利好楼市政策。现在,其他城市会否全面跟风还不好说,但  相似文献   

6.
涂山青 《城市开发》2014,(12):56-58
正楼市发展步伐和价格适当回调,有利于挤出泡沫,促进房地产去除投资特点,回归居住属性,行业发展才能实现理性回归。最近,无论是纸媒还是网络,有关楼市拐点、崩盘、松绑、救市的话题吵得正酣。从眼下的趋势看,楼市继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在高层既定的"分类调控"的总基调下,一曲曲"救市"大戏恐怕将在华夏大地轮番上演。"松绑"有效但有限5月22日临近下班时点,一则从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地产界,"-刀切"式的认识观,依旧成为主流意识,比如,将楼市成交量的回暖"解读"为房价要暴涨;将楼市低迷"武断"为整体要崩盘:将个别客户退房"升级"为楼市退房潮:将假按揭个案"推理"为楼市成交量全部造假等.这种以主观取代客观,以个别代替全部的"-刀切"思维,显然违背了客观事务的一般规律.面对这种现象,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以营销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发》2015,(2):40-43
<正>2014年的房地产走过了一段低迷的时期,2015年的楼市在业界的期许与猜测之中款款走来。楼市也从"黄金时代"转变为急需转型的"白银时代",投资增速逐渐放缓、库存居高不下、市场分化明显。楼市调控政策从行政化转向市场化。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处于改革创新前沿的企业必须有新的发展思维和新的发展手段,而房地产企业也将适应由"数量扩张、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的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9.
翟峰 《城乡建设》2012,(9):83-83
近期,一则"珠海楼市双限令松绑"的消息在网上广为传播。虽然珠海有关部门很快进行否认,但敏感的舆论再度猜测政府"微调"楼市政策的意图。由此可见,楼市"双限"信心是否坚定,这是对政府自身决心和能力的重要考验。一旦把握不当,便可能对市场自身运行、政府公信力都形成负面效应。此前,类似的地方"微调政策"传闻已多次出现。或是提高贷款额度,或是放宽税收标准,有些则是调整甚至试图取消限购,不一而足。对此,虽然政府多次强调楼市调控不放松,但市场仍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迹象:一些城市已出现排队买房、开发商涨价,楼盘降价面和降价幅度均在  相似文献   

10.
<正>郑州的春天很惬意!但,似乎是短了些,没过几天就得穿上短袖应付夏天.自然之春已到,然而——自然之春因地理位置气候带不一,因循着客观规律。而楼市的天气,自春节过后,销量是猛增,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楼市变局     
正在中国,买房已经成为一种"全民爱好",而楼市的繁荣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但与过去几年三四月份的楼市"小阳春"不同,2014年这个时段,楼市却迎来一轮"倒春寒"。中央以一招"无招胜有招"的收紧银根政策,改变了整个楼市的方向。权威数据表明,4月份房价涨幅超过1%的有11个城市,而下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全国"两会"的盛大开幕,众多与会代表关于楼市的声音也得到了格外的关注。透过这些声音或多或少可以折射出2014年楼市的走向及政策形势。  相似文献   

13.
综观南京楼市,房产新政的出台对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观望气氛已经无法否认.目前,房产新政实施至今已两月有余,南京房地产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吴学安 《城市开发》2014,(12):45-47
正地方政府的调控思路不能只是单一地松绑或者收紧,而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市场状况,既要支持刚性需求购房者,也要确保市场稳定。在经过2014年一季度的"由夏入冬"后,中国楼市在4月份延续降温的态势,百城房价疲态初显,上行缺乏动力。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与过去每年3、4月份时常出现的楼市"小阳春"不同,今年  相似文献   

15.
面对自1998年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又开始担心楼市里是否存在"泡沫",甚至有人预测"泡沫"将于2004年破灭.媒体上诸如此类的各类报道长篇累牍、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徐云 《城市开发》2011,(16):10-11
<正>步入立秋,在喜迎祖国华诞62周年的将要来临的同时,中国楼市将再次迎来地产盛会中的"金九银十"。但7、8月份的市场表现喜忧参半,数据显示,本属淡季的7月楼市实际情况看,该"淡"的成交量并没"淡",而不该"淡"的调控效应却有被淡化之嫌疑。  相似文献   

17.
鉴于当前房地产调控处于形势非常严峻的"相持期",楼市调控弹药充足,进一步加码空间巨大,中央政府应该及时推出新的调控政策。楼市调控是本届中央政府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十年九调"(2003年~2013年)足见政府楼市调控的决心。在全国房价上涨预期形成之初愈演愈烈之时,今年全国"两会"前,为稳定楼市预期与防止房价失控,国务院不负众望,楼市调控如期升级。调控压力仍大  相似文献   

18.
王舰 《城市开发》2010,(6):64-65
2010年新一轮地产调控政策正式启动,这是迄今为止对房地产市场最猛烈也是最有力的一次调控措施,楼市暂时止住了"只涨不跌"的脚步.房地产市场充满了悬念,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较多,预测楼市如同预测半年以后的天气形势一样困难.  相似文献   

19.
正"全民营销"是碧桂园最为响亮的销售变革。把"全民营销"这一法宝运用到极致,这成为"千亿碧桂园"最大的秘密。新年伊始,地产股遭到当头一棒。A股市场地产板块迎来了连续16个交易日的下跌。但有目共睹的是,2013年楼市火爆收官,房地产行业"涨"声一片。在2013年楼市持续回暖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分化、强者恒强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年内销售突破千亿元,房企从2012年的3家增加至7家,房企进入销售前10的门槛有可能达到600亿元,比2012年  相似文献   

20.
正低迷?观望?降价?崩盘?眼下楼市热门关键词非它们莫属。楼市风吹草动,牵动着多少人敏感的神经。2014年:楼市山雨欲来?今年以来,诸如"鄂尔多斯、温州楼市崩盘"、"香港、杭州、常州楼盘降价"、"银行停贷"、"资金链断裂"等利空消息频出,让楼市遭遇恐慌。行业数据也显示,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成交萎缩,市场普遍低迷,越来越多城市的楼盘项目加入到降价促销的阵营。年初就传得沸沸扬扬的"崩盘论"持续发酵。而业内大佬们的观点更是引人关注:王石说今年"形势不妙",王健林对今年楼市"并不乐观",任志强表示"不要对2014年太抱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