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阐述了辽宁柞蚕科技与柞蚕产业发展现状,总结、验证了柞蚕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保证与促进作用,提出今后适应产业发展的柞蚕科技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2.
田应书  詹永发  王庆忠 《农技服务》2011,28(10):1494-1495
术脓病是贵州柞蚕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贵州柞蚕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对贵州柞蚕脓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脓病的几种主要病征,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贵州柞蚕脓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柞蚕育种研究是柞蚕业生产的生命之源.柞蚕育种研究在我国的柞蚕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柞蚕育种研究的技术进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育种中的重要作用,并论述了柞蚕育种研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清至民国,一方面由于人地矛盾的加剧和商品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朝廷的鼓励和地方官绅的倡导,中国柞蚕业从山东开始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因为放养柞蚕不占农田、利倍功半,因此柞蚕放养很快传播至邻近省份.康雍乾时期是柞蚕业传播的发轫时期,柞蚕业逐渐由山东地区向邻近的河南、东北、陕西和贵州等地传播,柞蚕生产区域化格局初步显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北方口岸开埠通商,国际市场对柞蚕丝制品的需求日增,进一步刺激了中国柞蚕业的传播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山东、辽宁和河南三足鼎立的柞蚕业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对现在中国柞蚕业的分布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980~2005年的中国柞蚕产业获得的80项省、部级以上奖励科技成果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六五"至"九五"期间,我国柞蚕业获奖成果数量总体上变化不大,但"十五"期间获奖成果数量较前期有明显下降;从获奖成果的数量、等级的地区分布看,各省获奖成果数量所占比重与其柞蚕业的规模、发展程度基本一致,而且获奖成果主要分布在柞蚕保护、柞蚕育种、柞蚕放养技术及柞蚕场生态建设四大学科。文章分析了中国柞蚕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正确认识柞蚕业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优势发展区域;加大柞蚕科研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尽快扭转人才断层的被动局面;加强学科建设,保证行业发展后劲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英 《新农业》2007,(6):57-58
柞蚕饰腹寄蝇俗称柞蚕寄生蝇,属双翅目寄蝇科害虫。2006年春季干旱少雨,海城地区春柞蚕大面积受到了柞蚕饰腹寄蝇的为害,有的甚至绝产。了解其生活史及习性,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柞蚕稳产高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吉林省延边州柞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柞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制约延边州柞蚕产业发展的瓶颈,结合柞蚕生产、科研实际,提出了延边州柞蚕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蚕农在柞蚕卵面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柞蚕生产自推广应用卵面消毒法以来,对获得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柞蚕卵面消毒是柞蚕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增产技术措施,对脓病、软化病等都有明显的防病作用,因此在柞蚕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柞蚕丝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织造各种柞蚕茧绸、装饰绸,还作为一些工业、国防用丝制品的原料。本章就对柞蚕茧做简要介绍,旨在提高蚕农对柞蚕茧的认识。一、对柞蚕的简介柞蚕在外国称为中国柞蚕,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蚕蛾属、柞蚕种。它与印度柞蚕、日本柞蚕(又名天蚕、山蚕)同属异种。柞蚕生长在野外的柞树即栎树上,用人工看护,称放养。中国柞蚕品种很多,目前放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柞蚕(Antheraea pernyi)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柞蚕遗传学研究是新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品种改良是发展柞蚕业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柞蚕遗传学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柞蚕生产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概述了柞蚕部分性状的遗传学及育种学的研究概况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柞蚕遗传学及育种学今后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小燕  王丽君  刘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93-16594
[目的]探明柞蚕微粒子虫能否侵染非天然性宿主菜青虫.[方法]通过对纯化的柞蚕微粒子虫进行添食菜青虫,分析了不同浓度下柞蚕微孢子虫对菜青虫的侵染力差异,并采用SYBR Green Ⅰ染液对菜青虫体液内的柞蚕微孢子虫进行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果]柞蚕微粒子虫在转宿主情况下能够感染菜青虫,并且在特定浓度下能够在菜青虫体内大量增殖.[结论]为进一步开展柞蚕微粒子虫的非天然性寄生宿主范围以及转宿主后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柞蚕品种幼虫期血淋巴雌特异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  刘限  石生林  李群  王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71-11872
对10个柞蚕品种的雌特异蛋白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血淋巴雌特异蛋白含量与若干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蚕雌特异蛋白含量与某些经济性状密切相关。因此,柞蚕雌特异蛋白含量可以作为一项生理指标,在柞蚕育种中加以应用,对某些经济性状进行早期预测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柞蚕在自然条件下饲养,产量和质量不但受到蚕种质量、气象因子等的影响,还经常遭到虫、兽、鼠等天敌的危害,防治柞蚕敌害,对柞蚕丰产与否至关重要。近几年,黑龙江省部分柞蚕养殖区域步甲类昆虫危害柞蚕严重,受到危害的柞蚕收蚁结茧率降低了20~30个百分点,采用人工捕杀、药物防治、腥汤诱杀及利用蚕场地势等措施,对防治步甲危害柞蚕起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微波处理柞蚕卵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柞蚕微粒子孢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功率180W 处理10分钟效果最佳。不同卵龄的柞蚕卵对微波的耐受力不同,卵龄48小时对微波耐受力较强。不同功率微波处理柞蚕卵,卵的失水量不同。柞蚕卵经适当的微波处理后,有提高孵化率的趋势。经微波处理的柞蚕微粒子病卵,蚕期微粒子病死蚕率显著下降,证明微波对防治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鲁山县柞蚕生产现状,分析了柞蚕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鲁山柞蚕业发展对策,以期为柞蚕生产效益的提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柞蚕资源和柞树资源,是世界柞蚕业的始发地。柞树分布广泛,在我国南起云、贵高原,北至黑龙江省,东自山东半岛,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均有种植。由于柞蚕对大部分气候资源都能适应,因此,多数省份均有养殖柞蚕的历史。古人很早就掌握了对柞蚕茧制作成丝绵的方法,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对柞蚕的利用已经长达2 000余年。在改革开放后,柞蚕的生产又重新焕发了活力,被农民进行利用,为促进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黑龙江省宾县柞蚕二化一放生产的现状,从加强柞蚕场地建设与管理、饲养柞蚕关键技术、加强柞蚕场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柞蚕商品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进而提高柞蚕商品茧的优质率,达到科学养蚕,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测试敌敌畏和辛硫磷对3龄柞蚕幼虫的毒性,并系统观察了药剂处理3龄柞蚕幼虫后的中毒症状及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敌敌畏处理3龄柞蚕幼虫的LC_(50)为99.160 mg/L,对3龄及3龄以上柞蚕幼虫的安全间隔期至少3 d以上;辛硫磷处理3龄柞蚕幼虫的LC_(50)为68.627 mg/L,对3龄及3龄以上柞蚕幼虫安全间隔期至少2 d以上。  相似文献   

19.
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同河南省大多数蚕种厂一样,曾经因产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跌入停产半停产状态.但从2014年起,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在柞蚕业大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异军突起,变得生机勃勃,一下成长为河南省最具活力的国营柞蚕原种场.为此,笔者对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进行了认真调研,客观分析了方城县柞蚕原种一场重...  相似文献   

20.
"蚕得乐"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防治柞蚕各种软化病的专用特效药剂,并兼有促进柞蚕生长发育的作用,曾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推广应用,证明"蚕得乐"对预防和治疗柞蚕各种软化病作用明显,对促进柞蚕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