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遗产中 ,优秀的民间文学是一颗闪着异彩的璀灿明珠。千百年来 ,它滋润着五彩缤纷的中华文苑 ,为培育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它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即使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育“四有”新人的今天也是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遗产中 ,优秀的民间文学是一颗闪着异彩的璀灿明珠。千百年来 ,它滋润着五彩缤纷的中华文苑 ,为培育我们民族的优秀品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它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是其它作品难以比拟的。即使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的今天也是如此。一中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作品 ,流传久远 ,结构单纯 ,语言朴素 ,并且题材、体裁丰富多样 ,所以具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的美育作用。从审美功能的角度看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 ,流传久远。选进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间文学作品 ,除《古代英…  相似文献   

3.
粤东客家民间文学与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粤东客家民间文学有相当大一部分以民俗为素材,它生动地反映了粤东客家民俗。客家人生产生活习惯、居住建筑特征、饮食服饰习惯、婚姻丧葬仪式、宗教信仰,以至早已失传的古风古俗都可以在客家民间文学中找到。粤东客家民间文学是一种形象的风俗画卷,它具有极大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学教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伊始,在非物质文化的大背景下,民间文学这门古老、朴素而稚拙的学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荡,我们渐渐看到了她的变化和革新。记得刘守华教授曾经说过:“民间文学如同多棱宝石,在一个时期,一种文化背景下,它的某一层面会黯然失色,可是转动另一层面,却又流光溢彩。”的确,当前的民间文学发生了种种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严格意义上去讲,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是两种不同范畴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属于作家个人创作的书面文学,而民间文学则是以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为特征的文学。它们虽然有这样的区别,但是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却有着一种天然的血肉联系。中外各国的文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民间文学常常象乳汁一样滋养着儿童文学,使它不断地得到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学园地中有一支奇葩—民间文学,它源远流长,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在文学领域中大放异彩。其中许多作品,如《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在流传过程中得以不断丰富,影响甚大,被改编成为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成为其他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寓教于乐,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和口头传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道德传统、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最方便、最常用、最形象、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中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普适性"道德观念,对于民众道德观念尤其是传统美德的培育养成具有教育价值,对于培育养成传统美德、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间文学寓教于乐,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和口头传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道德传统、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最方便、最常用、最形象、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中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普适性”道德观念,对于民众道德观念尤其是传统美德的培育养成具有教育价值,对于培育养成传统美德、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不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丽娟 《昆明大学学报》2004,15(1):30-32,69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作为文学的一个种类,它的特性正是区别于其它文学种类的标识。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的分类特性入手来深入分析它在民俗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是历代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最古老的文学。它不仅有文学、美学价值,而且还有历史、科学、风俗及哲学价值。从研究民间文学的哲学价值入手可以探索其哲学思想渊源,研讨认识的本质,总结思维发展的规律,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研究状况,对民间文学的哲学价值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民间文学哺育着历史上某些伟大作家,充当着这些作家的乳娘;则白居易创作的全部历程,恰恰是这一客观真理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她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  相似文献   

13.
节日作为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凡是有关生活美的内容都是节日民俗所需要的,它的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这种立体结构由民俗的本性所决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却从来没有固定在一定的模式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发展,民间文学无论是内容、形式、创作方法还是社会作用、流传方式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时代,民间文学在各个方面的演化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出了许多和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它既是一门最古老的文学,又是一门最具有群众性的文学。作为人民群众集体的口头创作,它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表达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鲜明的思想感情,它既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又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2.民俗亦称风俗,它包罗万象,如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信仰祭祀、民间文艺及游艺竞技等。它涵盖人类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又是精神生活的独特反映,是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民间文化现象。3.民俗学是研究民俗的人文学科。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提出“Folk lore”的概念,其原义是“人民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它的广义概念包括民间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衣食住行)、制度、巫术、医学、技术,民间歌谣、谚语、神话、故事、传说(民间文学)等各种学问。狭义的概念指人民的口头创作、口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生命在于它是否与社会生活同轨,适应人们生活要求和艺术情趣的就能强健地生存发展下来.反之则淘汰于滚滚历史长河之中,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了。文人文学如此,流传于民间的人们口头相传的民间文学也如此,目下,人们对民间文学颇有另眼,甚者认为它是“下贱的文学”、“原始的艺术”,终将消亡。我不以为然,下面就此谈谈浅见:一、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形,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它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千百年来流传不断,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巨大艺术生命力.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但它们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的。在文学史上我们不难看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几度融合。从民间采来的《国风》成为我国诗的总源头,在它的基础上产生了“离骚体”;东汉流传的诗,至六朝以后.多采用乐府民歌古题,风格亦近似民歌;唐宋词、最早起源于可以歌唱的民间歌曲,许多词的名称及风格颇受民歌影响;到元代,“书会文人”在勾栏瓦肆创作的元杂剧(元曲)影响一代文坛,其实曲也与北方各民族民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 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 2.民俗 亦称风俗,它包罗万象,如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信仰祭祀、民间文艺及游艺竞技等。它涵盖人类物质生活的许多方面,又是精神生活的独特反映,是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民间文化现象。 3.民俗学 是研究民俗的人文学科。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提出“Folk lore”的概念,其原义是“人民的知识”或  相似文献   

19.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批评的发端。它不仅给我国的文学批评带来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和新的探索空间,也逐渐沟通着以评点鉴赏为主导形式的汉民族传统批评与国际上以西方文学批评为主的理论化走向。并通过不断地相互探索对话和交流而缩小了两者间的差距,日趋走向对口和接轨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适应现代文化发展改进民间文学教学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是老百姓在长期历史中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中文系中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对增进大学生的民间文学知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自50年代起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