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Tos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耳)施行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病例,总结技术特点,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听力。结果:26耳(92.86%)干耳;3耳术后鼓膜再穿孔(10.71%),其中2耳微小穿孔经处理后愈合。24耳术后3-6个月鼓膜恢复光锥,其中22耳保持鼓膜前倾角,1耳鼓膜-外耳道前壁夹角变钝,1耳鼓膜外移愈合。1耳再发性上鼓室内陷囊袋形成,1耳胆脂瘤复发。无听力下降、面瘫病例。手术前后纯音测听结果比较示:术后听阈[(42.80±17.97)dB]优于术前[(47.49±18.0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气骨导差[(19.76±7.49)dB]较术前[(30.65±10.02)dB]显著缩小(P〈0.01)。结论:改良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能有效清除鼓室及乳突病灶,并形成稳定的中耳含气腔和传声结构,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尤其是气化不良乳突的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Ⅰ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52例(5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30耳,骨疡型22耳)患者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术,其中单纯鼓室成形术12耳,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40耳。结果:全部病例均干耳,无一例胆脂瘤复发。语频段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5耳,提高20~29dB者9耳,提高10~19dB者31耳,小于10dB者7耳,无听力下降者。结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可行Ⅰ期鼓室成形术,鼓膜有效振动面积、镫骨及镫骨底板的活动度是影响听力的重要因素,咽鼓管功能不良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侧听耳患者的鼓室成形术,了解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对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进行了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对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和中耳炎后遗症进行鼓室成形术,并比较术后效果。手术后3个月~1年之间进行术后听力评价。结果46耳单侧听力耳术前言语频率气导平均听阈为60.2±23.1dB HL,骨导听阈35.7±17.0dB HL;手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为51.3±22.6dB HL,骨导听阈为36.3±10.6dB HL。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37耳外耳道宽敞,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泽;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23例(62.16%,23/37),听力不变13例(35.14%,13/37),听力恶化(下降10dB以上)1例(2.70%,1/37)。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后疗效评定:9耳术腔干洁,人工鼓膜完整,血运好,近正常鼓膜色;纯音测听500~2000Hz平均气导听力改善5例(56.56%,5/9),听力不变4例(44.44%,4/9)。结论各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都可作为单侧听力耳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只要注意手术技巧,认真仔细,一般不会造成手术后骨导听力的下降。术后干耳和保持原有听力是手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连型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方法以52耳粘连型胆脂瘤中耳炎为对象,其中男30耳,女22耳;左侧24耳,右侧28耳.年龄8~70岁,平均34.72±14.06岁.全部病例均行鼓室成形术治疗,其中开放式37耳(71.2%),完壁式10耳(19.2%),其他5耳(9.6%).9耳因合并感音性聋未做听骨链重建,行O型鼓室成形术.其余Ⅰ型1耳,改良Ⅲ型16耳,改良Ⅳ型26耳.结果粘连型胆脂瘤中耳炎占胆脂瘤中耳炎的34.67% .镫骨上部结构消失25耳(48.1%),明显高于上鼓室型胆脂瘤(P<0.05).总听力改善率为69.8%,其中开放式75.9% ,完壁式55.6% ,其他60.0% .术后穿孔3耳,鼓膜紧张部重新粘连4耳.结论粘连型胆脂瘤型中耳炎并不少见;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发病的直接原因;开放式乳突充填鼓室成形术疗效优于完壁式,粘连型胆脂瘤中耳炎选择完壁式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的主观感觉与纯音测听结果的关系 ,回顾性分析了 1992~ 1994年 115例鼓室成形术病人术后 1年纯音测听和病人主观听力改善情况。其中 89例术前中央型穿孔 ,3例边缘型穿孔 ,6例为内陷囊袋 ,17例为胆脂瘤合并边缘穿孔或内陷囊袋。 81例行单纯鼓膜成形术 ,8例鼓膜及听骨链成形 ,2 6例行乳突手术 (19例改良乳突根治术 ,6例完壁式乳突手术 ,1例上鼓室手术 ) ,其中 9例行一期听骨链成形术。术后 1年做纯音听力检查并询问患者日常生活中听力改善情况。主观听力情况分为 3种 :改善、无明显变化及变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37例(37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乳突根治+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1~3年,37例(37耳)移植筋膜成活,2例(2耳)鼓膜再穿孔,2例(耳)鼓膜疤痕内陷.术后6个月纯音气导平均听阈(0.5~4 kHz)为39.84±6.24dB...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ver-Under法鼓膜成形术在鼓膜大穿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接受Over-Under法鼓膜成形手术且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52例(54耳),比较手术前后的穿孔愈合率、听阈变化和随访结果 .结果 术后3个月,54耳中鼓膜穿孔愈合的49耳(90.7%),平均语言听阈(0.5、1、2 kHz)下降10 dB以上31耳,下降20 dB以上5耳,听力改善率达63.3%.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缩小≥10 dB以上的31耳,缩小≥20 dB以上4耳.随访6个月~2年,鼓膜再穿孔2耳(4.1%),钝角愈合5耳(10.2%),鼓膜内陷4耳(8.2%),无鼓室胆脂瘤发生.结论 Over-Under法鼓膜成形术适用于鼓膜大穿孔的患者,它能克服了内植法和外植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在加高Ⅲ型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听骨植入的方法及术后转归。方法回顾整理我院2009~2011年32例加高Ⅲ型鼓室成形术中植入钛听骨患者的听阈变化、术后赝复膜形态,总结钛听骨植入疗效。结果术后1年左右观察赝复膜色泽及厚度接近鼓膜常态,完全成活28例,残存穿孔4例,未见听骨暴露及排出。以听力指标判断,手术成功率为65.6%,术前气骨导差(31.11±12.47)dB,术后气骨导差(18.00±10.10)dB,两者比较t=3.61,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加高Ⅲ型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听骨植入,能有效提高患者实用听力,但应在病变被充分清除的基础上进行;采用软骨片加盖听骨的方式降低听骨排异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用钛质听骨行Ⅰ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援春  王希军 《耳鼻咽喉》2000,7(4):195-198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慢性化脓性及胆脂瘤型中耳炎32例采用单纯鼓室成形、联合进路鼓室成形及开放性鼓室成形三种术式,以钛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Ⅰ期完成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随诊2年内听力提高〉15dBHL者12例,听力达应用水平者20例,鼓膜愈合良好,未发现胆脂瘤复发及移植听骨排异现象。结论:结果表明采用上述三种术水平者20例,鼓膜愈合良好,未发现胆脂瘤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3年,23耳全部干耳,无胆脂瘤复发, 无眩晕和面瘫并发症。20例移植筋膜成活,2例鼓膜再穿孔,1例鼓膜疤痕内陷。术后纯音测听语言频率气导平均听阈,提高25~30dBHL 5耳,提高15~20dBHL 13耳,提高10dBHL 2耳,无变化3耳。结论: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根治病变,听力恢复效果好,复发率低,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局限于上鼓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86例(186耳)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上鼓室开放术,据胆脂瘤侵蚀范围和听骨链受累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胆脂瘤未累及锤、砧关节,单纯去除胆脂瘤,保留听骨链完整性共89例。胆脂瘤侵蚀锤、砧关节共97例,清除胆脂瘤后,还要切除病变的锤骨头或砧骨,用人工听小骨架桥于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重建听骨链。97例患者均用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颞筋膜修复鼓膜松弛部穿孔。结果 186例患者随诊1~3年,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术后气骨导差<10 dB者32例,<20 dB者108例,<30 dB者39例,30 dB以上5例。该组病例声音传导功能基本保留或恢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胆脂瘤复发。结论上鼓室胆脂瘤在早期治疗的同时,据听骨链的受损情况进行听骨链重建手术,既可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留和恢复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 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 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 HL(t =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 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 HL(t =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耳采用联合进路手术清除中耳乳突病变,同时一期完成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1~5年,鼓膜全部愈合, 形态良好,内陷2耳,无胆脂瘤复发.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31耳,占91.1%.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变组织,可重建听力,术后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快速愈合并避免遗留乳突术腔的外科技术——"四合一手术",即一期病变根除、乳突术腔填塞、鼓室成形和外耳道创面植皮全复盖手术。方法对73例(75耳)慢性中耳炎(肉芽型35耳,胆脂瘤型40耳)行"四合一手术"治疗。其中同时39耳单纯行鼓膜修补术,36耳行Ⅲ型鼓室成形术(鼓膜修补+镫骨加高术)。结果术后愈合干耳率达96%(72/75),修补鼓膜穿孔闭合率为94.4%(68/72),听骨重建成功率为97.2%(35/36)。愈合时间平均18.6天。随访0.5~3.5年,未见明显充填物萎缩、遗留大术腔、流脓和胆脂瘤复发者。术后1~3个月语频纯音测听显示胆脂瘤组和肉芽组气导听力分别平均提高16.6dB和17.3dB。两组气骨导差缩小至20dB以内者共60耳,听力改善率80%(60/75)。结论 "四合一手术"技术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安全、干耳愈合时间短、避免乳突大术腔问题并同时能改善听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和相关的经验教训.方法:对57例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实施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结果:随访1~8年,平均3.7年.术后5例感染流脓,其中3例经及时处理得到控制并愈合,2例二次手术处理后愈合;3例术后因胆脂瘤复发行开放式乳突手术获干耳;鼓膜完整但有内陷者29例,其中2级内陷者13例;术后8个月及1年人工听骨脱出各1例.术后言语频率气导听阈降低>10 dB HL为72.2%(39/54),气骨导差<20 dB HL为53.7%(29/54),气骨导差缩小25 dB HL以上占42.6%(23/54).结论:施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如果适应证掌握得当,技术条件许可,患者能按时随访.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耳乳突解剖结构和改善听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予优先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胆脂瘤型中耳炎116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1-5年随访,颞肌筋膜完全成活109例,6例再穿孔,1例复发流脓,患者均有短且大的外耳道,术腔上皮化、干耳.术后9个月听力提高10dB56例、15-20dB34例,25-30dB6例,20例无变化.结论施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只要彻底清除乳突、中耳病变,恢复中耳通气功能,可以消除炎症,防止胆脂瘤复发和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17.
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的临床分型与治疗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21耳)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行上鼓室凿开术,根据胆脂瘤侵蚀范围和锤、砧关节是否受累分型处理。胆脂瘤范围仅达锤、砧关节表面,而未累及锤、砧关节为Ⅰ型共5例患者,仅彻底去除胆脂瘤,保留完整的听骨链。胆脂瘤侵蚀范围超过锤、砧关节达上鼓室前间隙且锤、砧关节受累者为Ⅱ型共16例,除彻底清除胆脂瘤外,还要切除病变的锤骨头及砧骨,用人工听小骨(PORP)架桥于锤骨柄与镫骨头之间重建听骨链。21例患者均用带软骨膜的耳屏软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其软骨膜修复穿孔的鼓膜松弛部。观察术后上鼓室外侧壁和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随诊1~5年,所有病例上鼓室外侧壁及鼓膜松弛部愈合良好。术后气骨导差〈10 dB 10例,〈20 dB 7例,〈30 dB 3例,30 dB以上1例。该组病例的传音功能基本保留和恢复,术后随访听力基本稳定,无眩晕及耳鸣等并发症。结论: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需早期诊断,再分型处理,既可彻底清除病灶,又能保留和恢复传音功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耳内镜对43例(43耳)外伤性鼓膜穿孔、静止期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患者行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结果:43例患者术后均一次性成功修补鼓膜。术后6个月复查,1例有小穿孔;1例术后7d因上呼吸道感染致中耳流脓,移植物脱落,穿孔未愈合;1例失访。鼓膜穿孔愈合率为95.2%。6个月后听力测试语言频率提高>15~20dB HL者28耳,10~15dB HL者8耳,6耳(包括未愈合2例)听力无变化。声阻抗测听检查,30耳为A型(其中12耳为As型,4耳为Ad型),6耳为B型,4耳为C型。结论:耳内镜下改良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方法较简便,安全可靠,创伤小,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在凿开上鼓室,清除胆脂瘤组织后重建上鼓室壁并一期听骨链恢复传音功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上鼓室胆脂瘤23例行上鼓室凿开术,清除胆脂瘤上皮组织;酌情剪除锤骨头,取出砧骨体,然后行镫骨头上加高或锤骨长柄、镫骨头连接术.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23例4~12年,20例鼓膜愈合良好,2例鼓膜后上方外移,1例鼓膜发生2mm穿孔并且胆脂瘤复发.术后气骨导差值<10dB 8例,<20dB 6例,<30dB 6例,30dB以上3例.以镫骨头上加高听力恢复最好.结论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应以清除胆脂瘤上皮为前提,清除病变后根据情况重建上鼓室壁和听骨链,有助于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鼓室成形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胆脂瘤型中耳炎鼓室成形术最佳手术治疗策略。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作为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不同乳突处理方法,探讨其各自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对1997年4月—2003年10月间入院手术的4~14岁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42例(45耳)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1~7年,平均(3.6±2.0)年。结果首次手术以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作为治疗方法的有20例(20耳),再发6耳,再发率30%,听力改善率77%(13/17);有22例(25耳)进行了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再发1耳,再发率4%,听力改善率72%(18/25)。结论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具有保存生理性外耳道结构的优点,更有利于小儿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但应常规行分期手术,克服易复发的缺点;对于分期手术时咽鼓管机能仍然较差者,建议改行伴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