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氢氧化镁、硼酸为反应物,氯化钠-氯化钾混合作助熔剂,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硼酸镁晶须。通过正交实验探讨硼酸镁晶须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镁硼摩尔比1∶1,原料与助熔剂摩尔比1∶1.5,800℃高温固相合成2 h。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硼酸镁晶须结构表征及表面相貌观察分析,所制备的硼酸镁晶须长度20μm,直径1.5μm针状晶体。对硼酸镁晶须合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硼酸和碱式碳酸镁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硼酸镁晶须,研究了二元烧结助剂对硼酸镁晶须的结构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分别用TG、XRD和SEM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得到硼酸镁晶须的过程转变机理及硼酸镁晶须的组成晶相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当未添加烧结助剂时,孔隙率为62.57%,抗压强度为10.32 MPa,晶须直径为0.2~0.6μm,长度为3~5μm。添加二元烧结助剂会降低硼酸镁晶须的孔隙率并提高其抗压强度。当烧结助剂为Li_2SO_4-K_2SO_4时,孔隙率为48.37%,抗压强度为16.21 MPa;当烧结助剂为NaCl-KCl时,孔隙率为45.27%,抗压强度为16.39 MPa。  相似文献   

3.
以氢氧化镁和硼酸为原料,利用高温-助熔剂-湿法工艺合成了高品质的硼酸镁晶须。采用XRD、SEM、HR-TEM、SAED等手段表征,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硼镁物质的量比及助熔剂添加量对晶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4 h、n(硼)∶n(镁)=3∶1、n(钠+钾)∶n(镁+硼)=4∶1的条件下,可合成直径为0.5~0.8 μm、长径比为40~240且表面光滑的硼酸镁晶须。还对硼酸镁晶须的高温-助熔剂-湿法工艺合成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硼酸镁晶须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硼酸镁晶须在制备工艺及其应用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详细对比分析当前各种硼酸镁晶须的制备方法,回顾硼酸镁晶须的应用范围和增强效果,指出了硼酸镁晶须在制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中国硼酸镁晶须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就硼酸镁晶须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改性硼酸镁晶须/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偶联剂Si69对硼酸镁晶须进行改性,制备改性硼酸镁晶须/丁苯橡胶(SBR)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硼酸镁晶须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未改性硼酸镁晶须相比,加入改性硼酸镁晶须的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较好。硼酸镁晶须能够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与未改性硼酸镁晶须相比,加入改性硼酸镁晶须的SBR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周莉  徐新宇  李玉玲  赵园 《塑料工业》2012,40(7):91-94,39
以硼酸、乙醇胺、甲基丙烯酰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新型可聚合硼酸酯偶联剂BE-1。利用BE-1在硼酸镁晶须表面引发聚合形成有机涂层,并用改性后的硼酸镁晶须制备了硼酸镁晶须/聚丙烯(PP)复合材料。检测结果如下:由红外测试结果可以推断,合成产物即为可聚合硼酸酯偶联剂BE-1;在水解稳定性测试中BE-1稳定时间大于960 h,BE-1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及贮存性能;有机涂层形成的最佳反应温度为78℃,最佳反应时间为6 h;BE-1改性硼酸镁晶须/PP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热变形温度分别比纯PP提高了30%、40%和104%,分别比未改性硼酸镁晶须/PP复合材料提高了11.05%、23.52%、15.29%。  相似文献   

7.
使用自制的硼酸酯偶联剂BE-1和BE-2在硼酸镁晶须表面引发聚合形成有机涂层,用改性后的硼酸镁晶须制备尼龙6/硼酸镁晶须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硼酸镁晶须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热变形温度出现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硼酸镁晶须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BE-1改性的尼龙6/硼酸镁晶须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分别比未改性的尼龙6/硼酸镁晶须复合材料提高了14.47%、13.72%、29.73%和7.19%;BE-2改性的尼龙6/硼酸镁晶须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分别比未改性的尼龙6/硼酸镁晶须复合材料提高了23.37%、22.54%、37.84%和10.78%。  相似文献   

8.
硼酸镁晶须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硼酸镁晶须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主要介绍了硼酸镁晶须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制备方法中重点介绍了代表硼酸镁晶须发展方向、适合于工业化的高温固相合成法。最后有针对性地指出了现存的问题及今后硼酸镁晶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硼酸镁(Mg2B2O5)晶须的扩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硼酸镁晶须的发展及应用,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扩试。应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晶须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和XPS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产品为单一相硼酸镁,无杂质存在;SEM显微图像分析表明制备的晶须形貌规整,长径比大于10;增强尼龙-6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KH550是最佳偶联剂,经过KH550修饰的硼酸镁晶须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着硼酸镁晶须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上述研究为硼酸镁晶须的产业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硼酸镁晶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阳  王国胜 《化学工程师》2009,23(10):36-38,42
硼酸镁晶须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正在金属、塑料、陶瓷、高分子等复合材料中获得应用。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其使用领域在不断扩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硼酸镁晶须的制备方法及其特性,并对硼酸镁晶须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这对于硼酸镁晶须的应用和工艺改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六水合氯化镁和硼酸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碱式硼酸镁[MgBO2(OH)]晶须,将其焙烧得到硼酸镁(Mg2B2O5)晶须。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前驱体和焙烧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主要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并分析前驱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与反应物浓度直接相关,在Mg2+浓度为2.0 mol/L,硼酸浓度为0.75 mol/L的条件下,可合成形貌良好的碱式硼酸镁晶须,将其在较低焙烧温度650 ℃下焙烧3 h,可得到组分单一、直径为40~70 nm、长度为500~1 500 nm、长径比为10~20的硼酸镁晶须。  相似文献   

12.
翁泉沟硼铁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秉玲 《无机盐工业》2005,37(4):38-40,45
提出了翁泉沟硼铁矿的综合利用流程:即矿石先经选矿而得硼精矿和硼铁混合精矿;硼精矿用碳碱法加工而得硼砂;硼铁混合精矿用硫酸溶解其中的硼镁石,在阻溶剂的作用下,磁铁矿溶解很少,酸解后进行固液分离,固相即为铁精矿,送去炼铁,酸解液除铁后,加入盐析剂氯化镁,在高温下蒸发析出硫酸镁,过滤后母液冷却至常温又析出硼酸,硼酸母液循环回到蒸发器,从而高回收率得到硫酸镁和硼酸。  相似文献   

13.
以六水氯化镁、硼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为原料,采用高温助熔剂工艺制备了硼酸镁(Mg2B2O5)晶须。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产品为单一相三斜结构硼酸镁(Mg2B2O5)。XPS表明制备的产品中Mg、B和O的摩尔比为1.000∶0.996∶2.498,且价态分别为+2价、+3价和-2价,与Mg2B2O5化学计量比以及价态一致。SEM和TEM显微图像表明合成的产品为纤维状,且长径比大于10,并对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了硼酸镁晶须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综述.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微波固相合成法及水热合成法等方法可以制备出硼酸镁晶须,并且将其应用于金属复合材料、塑料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中.硼酸镁晶须与其他晶须相比,不仅生产成本低、制备条件温和.而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新型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制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苦卤、硼酸、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高温助熔剂工艺制备了硼酸镁(Mg2B2O5)晶须。系统研究了苦卤的脱色、镁硼比例以及成核方式对晶须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苦卤体积确定的情况下,脱色剂次氯酸钠的加入量在0.2~1.0 mL之间时,色度去除率随着脱色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镁硼比例为0.50和0.67时合成产物为Mg2B2O5;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与籽晶法生长晶须相比较,自发成核制备的晶须细而短,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制备所需形貌的晶须。  相似文献   

16.
易秋菊 《广东化工》2012,39(1):9-11
文章研究了未经热处理处理、人工时效(200℃,16 h)和固溶(415℃,24 h)时效(200℃,8 h)的Mg2O2B5w/AZ91D复合材料的热膨胀行为。结合它们的维氏硬度和金相,得出析出相的数量越多,热膨胀系数越低;残余应力值越小,CTE到达峰值的温度越低。固溶时效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在286.2℃时达到最大值2.60×10-5/K,时效样品的热膨胀系数在244.8℃时达到最大值CTE 2.19×10-5/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