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体外循环下OPCABG术患者41例,比较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早期临床效果良好,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2.7±0.8)个,呼吸机辅助时间(30.1±16)h、监护时间(3.5±2.4)d、院内死亡率5%。结论体外循环下OPCABG术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CABG)术后5年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常规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常规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利用双源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常规CABG组及OPCABG组左乳内动脉(u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都达到100%,静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和94.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5年通畅率可以和常规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李扬  屈正  张兆光 《心脏杂志》2011,23(4):487-49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早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采集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25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343例)与OPCABG组(4 982例)。对两组患者各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OPCABG组实际手术死亡率(1.7%)明显低于CCABG组(6.7%),P<0.01;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P<0.01)。风险调整后CCABG组手术死亡率仍高于OPCABG组6个百分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略高于OPCABG组(P<0.05)。结论: CCABG与OPCABG早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后者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下不同术式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152例老年CH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83例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组69例,并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结果:OPCABG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CABG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F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活力(VT)、情感职能(RE)及一般健康状况(GH)维度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P0.05)。结论:OPCABG术具有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1例(29.5%)。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组平均搭桥(3.58±1.03)支/人,CCABG组平均搭桥(3.45±1.28)支/人,两组无明显差别。OPCABG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CABG组(1.4%:8.2%,P〈0.01)。与CCABG组比较,OPCABG组的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输血量、二次开胸、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平均年龄(66.2±8.5)岁。术前1月内急性心肌梗死14例,3例室壁瘤形成,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80例患者均伴有多项高危因素。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6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8例,其中7例为急诊手术。平均移植血管(3.2±1.1)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占5%。其中2例为急诊手术患者:1例OPCABG术后3h突发室颤;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壁瘤、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顽固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3d死亡。另1例术后5d死于急性肾衰。纵隔感染伴真菌性败血症死亡1例。其他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17例,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12例,肺部并发症16例,脑梗死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时间3~50个月,98%患者心绞痛消失,心功能Ⅰ~Ⅱ级。结论CABG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强调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手术技术及器械研制的进步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比较 ,OP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变化 ,术后心、脑、肺等常见并发症减少 ,死亡率低 ,ICU及总住院时间缩短 ,费用低 ,对高危患者更具安全性。是冠心病患者有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欧洲心脏外科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目前已广泛用于心脏手术后死亡和并发症的预测,国外研究表明EuroSCORE也能准确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的手术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价EuroSCORE对中国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术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终点为术后院内死亡。分别计算每位病人的additiveEur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并将病人按additive EuroSCORE分为低危组(0-2)、中危组(3-5)和高危组(≥6)。用EuroSCORE预测全组及各亚组病人住院死亡风险,并与实际死亡率比较,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分辨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校准度。结果共313例行CABG联合瓣膜手术病人纳入研究,6例发生术后院内死亡,实际死亡率1.92%,additiveEur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预测的死亡率分别为4.73%、4.34%。Additive EuroSCORE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5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315:logisticEuroSCORE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49,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343。对于不同风险亚组病人,两种模型对术后死亡的分辨力均较差,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结论 EuroSCORE模型高估了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手术病人术后住院死亡率,不适合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瓣膜手术病人术后死亡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低氧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589例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随访住院期间发生的低氧血症,比较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和没有发生低氧血症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有长期吸烟史、是否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和糖尿病等。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如主动脉阻断时间、搭桥数量、是否体外循环手术、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出血量及二次开胸等并发症。结果589例患者平均年龄(61.2±8.5)岁。体外循环下行CABG482例,非体外循环下CABG(OPCABG)107例,平均移植血管(3.9±1.2)支。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术前心功能、LVEF,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出血等因素有关。结论CABG术后低氧血症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应关注术前呼吸功能,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8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CCABG)32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27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30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体外循环下行CABG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体外循环组(50例)分别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  相似文献   

12.
Bi Q  Li Q  Zhang ZQ  Gu CX  Ma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3):202-205
目的 前瞻性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神经系统合并症术后的种类、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55例OPCABG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行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测评及颅脑影像学检查,术后确认有无神经系统合并症以及种类分成两组,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病2例(2/55),无死亡病例.与术后无神经系统合并症组比较,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无认知功能异常,简易智能状态量表、临床痴呆量表、总体衰退量表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例神经系统合并症外,余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变(P>0.05);术前轻度焦虑7例,轻度抑郁1例,整体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手术前后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OPCABG后认知功能、影像学、焦虑及抑郁在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OPCABG对神经系统而言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术后3-4年时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C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区别。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CCABG及OPCABG组在左乳内动脉(LI 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分别达到94.1%,94.4%,后降支(PDA)为88.2%,91.6%,钝缘支(包括对角支)的通畅率分别为88.9%,90.9%,静脉桥的通畅率为87.8%,88.0%,动脉桥的通畅率为85.7%,91.3%。各组间统计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4年通畅率可以和C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它的普及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OPCABG组75例,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ECCABG组1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OPCABG组术后15例(20%)出现房颤,ECCABG组术后31例(27.4%)出现房颤。二组房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房颤发生率,但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房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术后侧支循环逐渐关闭,改变心房的血液分布,诱发心房内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局灶激动,从而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规律,提出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同一术式手术的22例射血分数(EF)<30%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G的资料(组1)。同时随机选择同数目的 EF在30%~40%(组2),>40%(组3)的患者的资料作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组1与组3比较,在院术前调整天数,室壁瘤手术例数,IABP使用例数及时间,ICU停留时间,使用强心药种类,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组3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行OPCABG风险大,手术费用高,所占医疗资源多,应慎重选择病例。此类患者通过合理方式的再血管化,积极的围术期处理,亦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和术中处理方法。方法:连续57例患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予以适量扩容、小剂量α受体兴奋剂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采用心脏稳定器控制局部心肌运动幅度,阻断冠状动脉或在置入血管塞控制冠状动脉出血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全组吻合前降支57例,对角支21例,右冠状动脉27例,钝缘支42例,后降支20例。结果:术后1例死于并发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余患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冠状动脉造影示桥路和吻合口通畅。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极为重要。弹力线阻断靶血管近远端或腔内置入血管塞法均能有效地控制切开的冠状动脉出血。冠状动脉吻合的顺序应是先行前降支和右冠系统的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组成的混合盐,可迅速有效地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含量,本实验旨在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A组)及普通氯化钾对照组(B组)。A组将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潘南金)100 mL加入0.9%氯化钠液150 mL中;B组使用15%氯化钾注射液15 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于气管插管后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必要时两组可酌情输注15‰氯化钾或利尿剂以维持术中血浆钾离子浓度4.0~5.0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分别在诱导前、术后6 h、24 h及72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镁离子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在术后6 h、24 h及72 h的血浆镁离子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两组cTnⅠ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逐渐升高(P<0.05),72 h开始降低。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6h、24 h和72 h的血浆cTnⅠ和CK-MB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中常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可减轻术中心肌损伤,预防心律失常,有益于术后心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