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腹腔灌注降低胃癌术后腹膜转移风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胃癌术后存在腹膜转移高危风险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CAPOX)方案进行术后辅助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腹腔灌注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小剂量口服普萘洛尔联合静滴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结果其中11例随访6个月~2年,5例血管瘤明显缩小,6例血管瘤消失,有效率100%。结论利用普萘洛尔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婴幼儿颜面部血管瘤具有无创伤、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治疗较彻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经手术、硬化等治疗可能残留明显疤痕,影响外观的颜面部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ES)经动脉灌注给药与经静脉注射给药对兔VX2肝移植瘤的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开腹瘤块种植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8只.二维超声监测移植瘤生长情况,待肿瘤长到1 cm3左右时,分别对每组动物行相应干预处理:TACE联合动脉灌注ES组(A组)经肝动脉灌注ES 2 mg/kg、超液化碘油0.2 ml/kg及阿霉素2 mg/kg;TACE联合静脉注射ES组(B组)经肝动脉灌注超液化碘油0.2 ml/kg、阿霉素2 mg/kg,耳缘静脉注射ES 0.7 mg/kg·d(10 d);对照组(C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10 ml,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d(10 d).干预处理前1 d及干预处理后10 d各组动物均行肝脏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及DWI.在ADW 4.2工作站上应用Function 2.0软件包对所得DWI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肿瘤及肝实质的ADC图并记录ADC值.用SPSS 1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处理前:①各组动物肿瘤的ADC值均小于相应肝实质的ADC值(P<0.05);②各组动物肿瘤ADC值之间的差异及正常肝实质ADC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处理后:①A、B组肿瘤ADC值较干预前分别升高25.60%、93.54%(P<0.05);② A、B组肿瘤的ADC值高于C组(P<0.05);③B组肿瘤的ADC值及干预前后升高幅度均高于A组(P<0.003).结论 TACE联合动脉灌注ES和TACE联合静脉注射ES对兔VX2肝脏移植瘤治疗后早期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后一种方式的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人组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应的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在灌注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静脉滴注治疗,连用14 d,间隔7 d为1个周期,对照组仅行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于2个治疗周期后比较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控制率、K氏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不大,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放射性心脏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恩度干预组,恩度(6 mg/kg)腹腔连续注射14 d;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照射25 Gy/5次,连续5 d;D组为照射+恩度干预组,恩度给药方法同B组、心脏照射方法同C组。照射后第1、3个月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CTGF及胶原蛋白Ⅰ(COL-Ⅰ)型表达。结果 照射后1和3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照射后1个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为(5.20±0.75)%,C组(10.12±2.17)%和D组(10.32±1.36)均高于A组(t=4.74、4.93,P<0.01),C组和D组的C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个月C组的CVF(13.17±2.67)%仍比A组(5.23±1.32)%高(t=4.49,P<0.01),C组的CVF低于D组(16.92±3.58)%(t=3.19,P<0.05)。照射后1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441±0.063,C组0.817±0.079高于A组(t=5.81,P<0.01);照射后3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501±0.110,C组0.832±0.150高于A组(t=4.19,P<0.01),D组1.403±0.133高于C组(t=7.24,P<0.01)。照射后1、3个月,各组间CTGF及COL-I的变化趋势与TGF-β1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射线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能会加重晚期放射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内皮抑制素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前后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的研究 ,探讨PWI在疗效早期评价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后第 15d ,以 3种剂量内皮抑制素皮下注射治疗 7d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2d进行PWI检查 ,观察肿瘤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 (rrCBV)变化 ,并与治疗结束时肿瘤生长抑制率 (Sv)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3种剂量治疗 2d后肿瘤rrCBV下降百分比分别为 (2 1.92± 3.36 ) %、(35 .5 6± 4 .14 ) %和(38.13± 3.90 ) % ,治疗结束时Sv 则为 (2 8.2 9± 3.4 1) %、(5 3.77± 7.0 8) %和 (5 9.4 6± 3.2 0 ) %。两者密切相关 (r =0 .85 ,P <0 .0 1)。结论 PWI可在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早期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不可切除且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09至2020-01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收治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为不能接受手术且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的Ⅲ期患者。采用TOMO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TOMO放疗剂量60~70 Gy,分15~25次完成,5次/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于TOMO前一周采用静脉给药模式,剂量7.5 mg/(m2·d),至少4个周期(持续给药14 d,间隔7 d为一个周期)。评估患者治疗后疗效、安全性及生存时间。结果 共纳入38例,中位随访时间[M (95%CI)]为42.6(17.2,87.4)个月。在38例中,ⅢA和ⅢB期分别为25例(65.8%)和13例(34.2%)。腺癌、鳞癌和其他类型分别为18例(47.4%)、11例(29.0%)和9例(23.7%)。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其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大于6周期的16例(42.1%)。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M (95%CI)]为37.3(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兔VX_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方法 3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灌注组(对照组)、TACE组及rh-Endostatin联合TACE组.治疗后5周,所有动物均处死,取出肝脏及双肺标本观察.测量动物体重、肝脏的重量、计算肝脏指数(HI),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动物体重均有明显的下降,肝脏重量增加,计算的肝指数各组分别为10.2±2.8、8.5±6.1、6.2±4.4;肿瘤体积各组分别为(36.2±3.4) cm~3、(23.6±4.5) cm~3、(10.9±5.1) cm~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坏死率分别为(52.0±2.3)%、(63.6±3.5)%、(78.6±4.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各组分别为50.3±31.3、53.6±35.1、16.8±18.4;转移结节的直径各组分别为(3.6±1.4) mm、(3.8±0.6) mm、(1.2±0.6) mm.rh-Endostatin联合TACE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肝内转移率、转移结节数目、rh-Endostatin联合TACE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rh-Endostatin联合TACE治疗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并对其肺转移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灌注及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压力注射器在磁共振灌注及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脑肿瘤患者脑灌注成像,28例血管病变患者常规增强扫描及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成像,使用Medrad Spectris MR injector注射器经上肢大静脉进行快速大剂量对比剂团注。造影前根据病变或血管的大小,首先预设置流速,流量及注射时间,对选定某一病变区域用动脉程序行短时扫描或延迟扫描,作为对照,另12例脑肿瘤患者脑灌注成像采用手推方式注射,并对脑灌注曲线做对比分析,结果:42例脑肿瘤中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6例外院手术,6例本院活检穿刺,28例血管病变经IADSA证实,所有检查均获成功。脑血流灌注曲线压力注射器组优于手推组,28例血管病变血管造影像及5例心肌灌注图像均达诊断标准。结论:压力注射器可保持稳定速度,确保对比剂浓度以完成准确灌注,江可根据灌注成像及血管造影成像程序调节速度和时间,更为精确地进行上述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治疗后,两组AF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VEGF水平升高,而观察组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提高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同步化疗与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疗组30例(诱放组)与同步化疗联合调强放疗组30例(同放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调强放疗。鼻咽癌原发病灶(GTV1)给予70Gy,2.10~2.25Gy/次;达诊断标准的颈部淋巴结(GTV2)给予65~68Gy,2.0~2.18Gy/次;高危预防区(CTV1)给予60~62Gy,1.8~2.0Gy/次;低危预防区(CTV2)给予50.4Gy,1.8Gy/次。化疗方法为紫杉醇150mg/m2d1,顺铂90mg/m2(每日30mg/m2)d2~4。诱放组为先诱导化疗两周期+放疗+辅助化疗两周期。诱导化疗为每21天1周期。同放组为先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两周期。同步化疗为每28天1周期。两组辅助化疗均为每28天1周期。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诱放组与同放组5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9.1%和74.5%(χ2=0.24,P=0.624),40.4%和74.5%(χ2=1.959,P=0.162),35.6%和74.5%(χ2=2.491,P=0.114)。毒性反应观察:同放组发生3~4级口腔黏膜反应为53.3%,诱放组为36.7%(P=0.032),同放组发生骨髓抑制率为50.0%,诱放组为20.0%(P=0.024),同放组的副作用明显要高于诱放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和诱导化疗+放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特别是T3~4N0~3的患者在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同放组较诱放组治疗毒性反应大,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联合调强放疗在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免疫功能、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治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159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前瞻性将159例初治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前者采用时辰化疗模式给药,后者采用常规模式给药,两组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时辰化疗组与常规化疗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的白细胞减少(Z=-2.222,P<0.05)、中性粒细胞减少(Z=-1.999,P<0.05)、呕吐(Z=-2.298,P<0.05)、口腔黏膜炎(Z=-3.571,P<0.05)发生率低于常规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辰化疗组CD16+56+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常规化疗组(Z=-2.332,P<0.05)。结论 时辰化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与调强放疗联合可在不降低临床疗效的同时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轻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MRI)在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8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治疗前、治疗第2~3周(治疗中)DWI-MRI和DCE-MRI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 例,年龄(67.1±7.7)岁。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IST)(1.1版)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表观扩散系数(ADC)、Ktrans的差值(ΔKtrans)、Kep的差值(ΔKep)、Ve的差值(ΔVe)、ADC差值(ΔADC)在治疗前、治疗中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Ktrans、Kep、Ve、ADC、ΔKtrans、ΔKep、ΔVe、ΔADC在治疗有效组、无效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的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 48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组32例、无效组16例。治疗有效组治疗前Ktrans高于无效组[0.42(0.33,0.55) min−1对0.29(0.25,0.42) 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9,P=0.007);治疗有效组治疗前ADC高于无效组[(1.42±0.38)×10−3 mm2/s对(1.14±0.21)×10−3 mm2/s)]、治疗中ADC高于无效组[(2.30±0.43)×10−3 mm2/s对(1.63±0.44)×10−3 mm2/s]、ΔADC高于无效组[(0.86±0.39)×10−3 mm2/s对(0.45±0.49)×10−3 mm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4、 −5.013、−3.068,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Ktrans(OR=1.093,95%CI:1.021~1.171)、ΔKtrans(OR=0.968,95%CI:0.939~0.997)、治疗前ADC(OR=18.304,95%CI:1.606~208.659)、治疗中ADC(OR=22.678,95%CI:3.920~131.211)、ΔADC(OR=9.996,95%CI:1.802~55.440)是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中ADC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95%CI:1.331~81.220,AUC=0.892,P=0.026)。 结论 DCE-MRI联合DWI-MRI参数预测模型可对进展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进行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半定量参数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寻找无创性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国际抗癌联盟(UICC)2010分期Ⅲ、ⅣA、ⅣB期,先行多西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TPF)方案时辰诱导化疗3周期;后予调强放疗(IMRT)同期紫杉醇化疗2周期。诱导化疗前均行DCE-MRI检查,并获取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将DCE-MRI相关半定量参数与同期放化疗结束的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7例患者中,71例完成治疗并有长期完整随访信息,中位随访77个月(9~86个月),3年、5年OS分别为80.2%、67.6%;3年、5年PFS分别为73.2%、60.5%;同步放化疗结束鼻咽病灶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组与部分缓解(PR)组之间的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537,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短组的OS(χ2=3.982,P<0.05)和PFS(χ2=4.019,P<0.05)均高于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组;年龄≥ 45岁的患者OS(χ2=7.593,P<0.05)和PFS(χ2=5.624,P<0.05)明显低于年龄<45岁的患者。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临床分期晚(ⅣA、ⅣB期)(P=0.048)、年龄≥ 45岁(P=0.031)是鼻咽癌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长(P=0.018)、年龄≥ 45岁(P=0.004)、N(2~3期)分期晚(P=0.032)和强化峰值<3 000(P=0.005)则为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DCE-MRI参数造影剂到达组织时间可能作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可靠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放疗敏感性是决定放射治疗疗效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在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准确预测肿瘤放疗敏感性,据此制订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帮助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多种功能MR成像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预测中。综述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等成像序列在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奈达铂与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初治的行根治性放疗的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筛选出62对患者(奈达铂组和顺铂组各62例)进行配对分析。奈达铂组采用奈达铂3周方案同期化疗2~3个疗程,序贯奈达铂+氟尿嘧啶方案辅助化疗2~3个疗程。顺铂组采用顺铂3周方案同期化疗2~3个疗程,序贯顺铂+氟尿嘧啶方案辅助化疗2~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奈达铂组和顺铂组的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9.9% 和91.1%,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0.5%和93.5%,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RFS)为96.4% 和96.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85.9% 和9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不良反应方面,同期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奈达铂组3~4级呕吐发生率均较顺铂组明显降低,辅助化疗期间,奈达铂组3~4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顺铂组明显升高。结论 对于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以奈达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IMRT2年各项生存率与顺铂组相似,且3~4级呕吐发生率较顺铂组明显降低。对于无法耐受顺铂治疗的患者,奈达铂也许可作为替代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脑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MRI表现.方法 选择临床和MRI资料完整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5T MR行头颅、鼻咽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成像,对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①脑神经第Ⅵ、Ⅴ、Ⅹ、Ⅻ对损害占前四位;②鼻咽癌局部复发引起脑神经损伤17例,单纯放射性神经损害12例,复发与放射性脑病并存的7例.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脑神经损伤有肿瘤复发、放射性脑病和两者共存三方面原因.MRI检查能早期、准确显示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Ⅲ~IVA期鼻咽癌患者共24例, 接受两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 mg)联合多西他赛+顺铂诱导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25 mg/m2连续3 d), 之后接受标准同步放化疗(处方剂量:PGTV、PGTVnd为6 996 cGy/33次、PTV1为6 006 cGy/33次、PTV2为5 096 cGy/28次, 同步顺铂化疗, 剂量为75 mg/m2)。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诱导治疗后鼻咽病灶客观缓解率(ORR)为91.6%[完全缓解(CR)45.8%+部分缓解(PR)45.8%];颈部淋巴结ORR为95.8%(CR 4.2%, PR 91.6%)。17例同意复查鼻咽镜, 咬检后显示13例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同步放化疗后鼻咽病灶CR为83.3%, PR为16.7%;颈部淋巴结CR为91.7%, PR为8.3%。13例IVA期患者诱导治疗后鼻咽病灶ORR为92.4%, 颈部淋巴结ORR为92.4%, 均为PR。同步放化疗结束后鼻咽病灶CR为84.6%, PR为15...  相似文献   

19.
RATIONALE AND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labeling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testicular perfusion in human subjec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tinuous arterial spin-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imaging was performed in seven normal male volunteers and in one patient with a painful scrotum following vasectomy. RESULTS: Normal testicular blood flow was demonstrated in 14 of 14 normal testes in seven volunteers, as well as in two normally perfused testes in the post-vasectomy patient. A change in the steady state magnetization was observed in all of the normally perfused testes of the seven volunteers.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blood flow to the normally perfused testes using noninvasive spin-labeling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is modality could potentially, in future investigations, be used to imag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testicular torsion and resultant testicular isch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