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设计了采用厚规格连铸坯生产薄规格船板的工艺技术,并分析了两种不同轧制工艺下生产的薄规格EH40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开坯工艺会显著影响到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微观组织。不合适的自开坯工艺使钢板混晶严重,并产生较多尺寸较大的异常晶粒,对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不利。而采用大压下量、少道次数完成自开坯,会减轻钢板的混晶程度,消除尺寸较大的异常晶粒,显著提升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300 mm厚连铸坯,采用TMCP工艺,通过合理分配轧制道次来保证单道次压下率和累计压下率,解决了压缩比低等问题,成功开发出200 mm厚Q235B特厚板。钢板厚度公差控制在±1.2 mm以内,板形良好,钢板1/4厚度0℃冲击功为86~91 J,1/2厚度0℃冲击功为55~77 J,厚度方向断面收缩率为27.0%~31.0%。钢板低温冲击韧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钢板组织中枝状晶破碎不彻底,在近表面形成了部分粗大魏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北普阳钢铁公司生产的6 mm厚S355J2薄规格钢板出现-20℃冲击性能不合格的问题,采用金相分析等手段,对造成钢板冲击性能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混晶以及大颗粒Ti N夹杂是导致钢板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整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利用Nb微合金化提高再结晶温度、不添加Ti元素、减少轧制道次等技术措施,消除混晶和Ti N夹杂,有效地改善了6 mm厚S355J2钢板的低温冲击性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厚规格合金模具板探伤不合格问题,采用酸洗低倍、金相、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缺陷试样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铸坯中心疏松是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通过从提高钢液补缩能力和铸坯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渗透两方面入手,改善了铸坯中心疏松,提高了钢板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成分分析、低倍、金相、扫描电镜及轧制数据的分析,找出特厚规格的Q345E-Z25钢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有偏析、夹杂物、心部裂纹等。通过加强铁水脱硫、RH脱氢、缓冷钢坯、加大压下率、钢板缓冷等工艺措施,改善钢板内部质量,特厚Z向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90.3%提升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理添加Nb和V等微合金化元素,LF精炼采取白渣操作,加强底吹搅拌,连铸机采用动态轻压下和电磁搅拌,严格加热、保温和轧制工艺控制,采用高温低速大压下的轧制方法,开发生产了Q345E厚规格钢板。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厚度为250mm板坯生产的80mm厚规格Q345E钢板,板材厚度中心位置的原始铸造缺陷在轧制过程能够基本消除,钢板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Z向性能,力学性能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规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邯钢3500 mm轧机生产10~20 mm规格Q345E钢板低温冲击韧性不合格问题,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中心偏析、钢板终轧温度高、待温后变形量不够、晶粒尺寸粗大是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生产中通过改善铸坯质量、保证加热温度均匀、降低终轧温度、加大待温后变形量,改善了Q345E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莱钢特厚规格Q275D热轧H型钢纵向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晶组织是造成低温冲击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根据莱钢现有设备,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和控制轧制工艺参数,使得此规格H型钢晶粒尺寸细小均匀,-20℃纵向V型冲击功平均值大于160 J,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生产,以300mm厚的Q345E连铸坯轧制145mm的厚钢板,探索了控轧、差温轧制、开坯轧制三种不同的轧制方式对钢板探伤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钢板的探伤合格率最低,开坯轧制的钢板的探伤合格率最高,提高轧制压下量、压下率及钢坯心部变形量非常有利于对提高钢板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莱钢宽厚板生产线采用低温烧钢、低温轧制生产模式。当订单量大,产线满负荷生产时,低温烧钢容易出现由于加热时间短,板坯温度不均匀现象,导致轧制状态不稳定,板型控制困难等问题。因此,优化了加热炉炉温的控制,并对热送连铸坯入炉温度,不同钢种及不同规格板坯的出钢温度定制了新的工艺,既保证了低温加热钢坯温度的均匀性和板坯轧制状态的稳定性,又提高了轧线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合格的特厚钢板产品,对特厚钢板轧制工艺进行优化,通过轧机扭矩测试、钢板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轧制道次压下率、轧制速度和开轧温度对轧机轧制过程扭矩及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开轧温度、降低粗轧道次的轧制速度,可有效控制钢板的变形抗力、降低轧机负荷、增加钢板芯部的变形量,使得试验钢板的各项力学...  相似文献   

12.
张晶波 《宽厚板》2008,14(1):18-20
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制度,E32级船板钢在工业试制过程中的-40℃纵向冲击功波动较大,对此现象的研究表明,在采用两阶段轧制时,由于中间坯的厚度较大,对未再结晶区的变形温度产生影响,易发生在部分再结晶区轧制时,钢板出现混晶,从而造成钢板低温冲击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大厚度14Cr1MoR钢板技术要求,分析了轧后ACC提高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终轧温度、ACC水量以及返红温度对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配套轧制工艺,成功解决了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实践证明,轧后ACC提高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是可行的,同时该工艺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引领大厚度14Cr1MoR类钢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现场过程数据,从温度、成分、相变、晶粒形貌、轧制变形应力等方面对低合金钢Q355B宽规格钢板在热连轧过程中产生边部横向裂纹缺陷的原因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宽规格低合金钢边部横向裂纹产生原因与板坯宽度方向温度均匀性相关,边部局部温度过低导致两相区和非再结晶区域轧制,边裂区晶粒度尺寸和形貌与正常区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轧制过程表层和次表层伸长率不一致,高温下局部金属拉伸变形抗力超过抗拉强度,导致了表面横向裂纹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通钢依托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FTSR)的工艺特点,充分利用控轧控冷技术优势,改善结构热轧钢板的组织和性能。本项目通过攻关,将钢中的锰含量由1.10%降低至0.45%,大幅度地降低了合金消耗;并通过钛微合金化工艺,解决了钢板带状组织严重的问题;采用新工艺生产的结构热轧钢板低温冲击性能良好。该项目在低成本条件下达到了提高品质的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板坯温度控制模型是加热炉过程控制的核心,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工艺和相关数学模型控制、协调和优化获得加热质量较好的板坯。针对中厚板加热炉过程控制的板坯加热环节多变量和温度预报不精准等问题,选取了热流密度和热物性参数,并结合有限差分法建立的二维差分模型,对板坯温度控制模型进行了优化。将优化后的模型嵌入到在线燃烧二级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现场应用效果为加热炉各段的温度稳定度在±10 ℃以内,板坯的开轧工艺温度合格率达到了98.28%,煤气节能率提高了5.56%,氧化烧损率降低了15.05%。通过现场应用效果可知,优化后的板坯温度控制模型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获得了加热质量较好的板坯,为各钢厂加热炉实际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低合金钢板大单重、特厚规格的市场需求,依托轧制复合工艺开展采用复合连铸板坯生产特厚钢板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连铸板坯进行复合组坯及轧制获得特厚钢板。综合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轧制复合工艺生产的特厚钢板结合界面复合良好,结合界面区域晶粒发生了充分的再结晶,实现了原子层级的冶金结合;z向(厚度方向)拉伸性能满足 Z35 要求,局部断面收缩率因结合界面微区存在的带状分布氧化物而偏低。  相似文献   

18.
董强  张建水 《中国冶金》2020,30(4):64-68
电工钢板形质量要求严苛,无取向电工钢热轧生产中存在的较大楔形,给冷轧等后工序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成为制约电工钢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通过中间坯断面形状测量统计、红外热像观测和轧辊磨损测量等方法对电工钢热轧楔形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基于电工钢实际材料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来料楔形、轧辊不均匀磨损和单相区以及两相区温度不均匀分布等因素对轧后带钢楔形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来料楔形在后续对称轧制条件下可减小但很难完全消除;工作辊磨损倾斜对楔形的影响比支撑辊更大;横向温度倾斜对楔形的影响最大,较小的横向温差即引发巨大楔形,两相区轧制时横向温度倾斜引发的楔形比单相区大。基于以上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无取向电工钢楔形控制措施,并分析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京唐公司热轧厂在IF钢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热轧工序导致的翘皮缺陷。经过系统分析,认为是板坯加热温度不均匀,以及轧制过程中板坯尾部温降快、轧机冷却水密封效果不佳等问题综合导致的。主要介绍首钢京唐热轧厂在消除IF钢翘皮缺陷攻关工作中采取的加热工艺措施。通过调整烧嘴开度优化炉内温度场,并按照轧制过程中的温差需求控制板坯头尾和宽度方向温差。经过黑匣试验验证,板坯加热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最终消除了热轧工序导致的翘皮缺陷。  相似文献   

20.
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调试生产阶段,精轧机乃多次出现轧裂卡钢停产事故。对轧裂钢板试样进行组织、夹杂物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严重的组织不均匀性是导致Q235热轧钢板轧裂的主要原因。采取降低连铸时钢水的过热度、提高铸坯出加热炉温度及增大粗轧阶段的压下量等工艺措施后,没有出现过F3轧裂卡钢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