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阐述骨性关节炎(OA)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骨性关节炎(OA)的定义、中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的中外研究进展的探讨,从而从根本上指导进行预防和治疗OA的最佳方案。指导临床。结果:中医治疗扶正祛邪,补肝肾、强筋骨,协调脏腑功能。尤其是早期患者治愈率较高,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因此,主张早、中期应以中医治疗为主,晚期可施手术治疗。西药目前疗效不佳。结论:目前中西医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随着中医药治疗和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发挥中医各家所长,施以综合疗法将是未来OA治疗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营卫关系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RA)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营卫逆乱"是导致RA发生的最核心病机.它包括了2个层次:一个是以营卫比例素乱为特点的营卫不和,它是导致RA发生的浅层病机;另一个是以营卫"叛变"为特点的营卫邪化、流注,它才是导致RA发生的深层的本质病机."营卫逆乱"理论可以统一目前关于RA病机的各种观点,亦可很好地破解有效治疗RA方药的奥妙.  相似文献   

3.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而有效的中医疗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对针刺机理的不断探索,已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tein,HSP)与针刺发挥作用机制有关.在神经系统疾病中,针刺可通过HSP70、HSP90增强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针刺可通过H...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 ,其不仅侵犯与骨骼连接的滑膜、软骨、韧带、肌腱和肌肉等组织 ,还影响到心、肺、血管等器官。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人体消耗大 ,致残率高。祖国医学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 ,更与古籍中“历节病”、“风湿”、“鹤膝风”等病的描述相似。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痹论》 ,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 ,“所…  相似文献   

5.
骨性关节炎(OA)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滑膜、软骨及附属组织的慢性炎症。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本痿标痹”。骨关节炎常分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肝肾亏虚3型。目前对中药治疗OA的研究越来越多,并逐渐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防治OA的作用机制。现就近年来中医对OA的认识及中药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与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发病机制作了分析,认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其发病之本,风寒湿邪外袭为其发病的外部因素,经脉血行不畅、停留为瘀为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从而提出临床治疗思路应从肝肾亏虚型、风寒湿阻型、气滞血瘀型3型入手,并对本病的预防思路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热休克蛋白,作为细胞抵抗外界刺激的产物,能够快速清除异常或变性蛋白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热休克蛋白的水平高于正常细胞,过度表达的热休克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关于热休克蛋白与肺癌相关性的研究,对用于肺癌治疗的热休克蛋白抑制剂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和展望,为研究肺癌发病机理及开发高效肺癌药物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蒙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搜索相关文献数据库,总结、整理、归纳、分析蒙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途径及靶点。结果:蒙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主要通过抗炎镇痛,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及抑制信号通路激活等发挥作用,其中抗炎机理研究较成熟,降尿酸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抑制信号通路激活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结论:蒙中医药治疗多以复方为主,能够多层面、多靶点干预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但因药味不同,配伍不同等因素,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这给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临床研究需要不断扩大样本、规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坤钰  陈进春 《江苏中医药》2023,55(4):48-50,51
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完全绝经的一段时期,此时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高,症状复杂多变,且发病机理尚不明悉。基于各医家对女性生理病理及类风湿关节炎的论述,围绝经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可归纳为脏腑虚损、气郁邪滞,治疗上宜以"开郁通滞、扶本疗损"为大法,具体可以调气开郁为先导,以解毒通滞法贯穿治疗始终,以扶本疗损防止病情进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张群  王竞秋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48-14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及对称性、破坏性的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6%-0.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发[1]。目前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具有某些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加重,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但其治疗效果仍无突破性进展。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应激(高温、缺氧、感染等)状态下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分子,参与相关蛋白的折叠、装配、细胞内运输及蛋白质降解等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HSP与肿瘤的关系逐渐被认识,HSP90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工业化发展及环境污染的加重,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但其治疗效果仍无突破性进展。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应激(高温、缺氧、感染等)状态下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分子,参与相关蛋白的折叠、装配、细胞内运输及蛋白质降解等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HSP与肿瘤的关系逐渐被认识,HSP90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在正常发育动植物,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或应激蛋白可被轻微的体温升高或药物和缺血等其他生理性刺激诱导产生。这种反应对机体发育中的胚胎具有保护作用。以往关于热休克蛋白或应激蛋白进行了针对从细菌到离体培养的椎体细胞多种生物体的广泛的研究,对恒温动物整体的研究却很少。已有人研究了热休克蛋白和艾灸作用的关系。本次主要对艾灸产生的热休克蛋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69-172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生物力学机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发病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基于生物力学的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在实际应用上却比较单一,没有体系化的治疗方案。以中医经筋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简述经筋力学失衡导致KOA发病的力学机制,提示临床上可从经筋力学角度制定能有效改善患膝力学环境的治疗方案。参考文献38篇。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分子家族。生理、病理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诱导热休克蛋白产生,故又称为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根据分子量大小和同源程度,HSPs可分为HSP110、HSP90、HSP70、HSP60、小分子HSP(sHSP)5个主要的家族。目前对HSP90、HSP70研究最多,而对HSP110研究较少。HSPs有许多共同点,但各个HSP家族都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HSPs对机体具有保护性,故设法寻找一种没有毒副作用的HSPs诱导剂或方法,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活跃领域。中医中的针灸和中药能影响HSPs的表达,就HSPs的结构功能及其和中医药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相较于稳定型心绞痛,UAP多无疲劳、情绪等诱因即可发作,且发病时疼痛感更为强烈、持续时间也更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阶段现代医学通过规范的药物干预,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梗发生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感染件休克是由革兰阴性或阳性细菌、立克次体、霉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引起的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进而引起病人全身各重要生命器管和细胞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一种危急重症,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8.
痛风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中医体质特征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它组织而引起病损及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过去认为此病欧美国家较我国更为多见,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摄入量的增加,我国痛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趋势[2].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机体,闭阻经脉而出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因其病程长,难以治愈,故中医称为“顽痹”、“旭痹”、“白虎历节”等。本病是国内外疑难课题,而中医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对近20年来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加以综合和分析,以冀广大同仁更加深入全面地开展研究工作。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膝骨性关节炎主要以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为主.目前认为,关节软骨退变的机制主要与软骨基质的丢失或改变、炎症介质对软骨的破坏作用以及软骨细胞的凋亡作用有关.现代中医对骨关节炎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中医外治法对软骨基质、炎症介质及软骨细胞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