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护理本科生共情能力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对某护理学院208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进行调查,并从共情得分较低的学生中招募11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共情能力得分。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学生的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在提高实习护生临床适应能力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84名本科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实习护生按照常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观察组另给予两个月的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训练;干预前后采用临床实习适应能力量表分别测量两组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得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均分及除了职业认知维度外的其余各维度均分都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均分、除了职业认知维度外的其余各维度均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提高本科实习护生临床实习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实习结束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生的专业情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胡忠华等所编制"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某医科大学实习刚结束的120名2006级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总分(77.81±9.73)分,处于一般水平,专业情感维度得分最低,专业期望维度得分最高;男护生在专业价值观维度上得分高于女护生(P<0.05);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专业认同高于在二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P<0.05);第四志愿录取的护生专业认同程度最低(P<0.05);因自己喜欢的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专业认同显著高于其他原因就读护理专业的护生(P<0.01).结论 实习结束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中等,因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者专业认同程度最高;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程度还与性别、实习医院等级、不同录取方式有关.促进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需要社会、教师及护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效能团体辅导对护理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实习的37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18名,对照组19名。对试验组进行5次"我自信,我成长"团体辅导。采用临床实习效果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临床实习总效果及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效能团体辅导可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及其临床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模式对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法的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4月于某三甲医院实习的全日制护理本科生127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将2019年6月—2020年4月的65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将2020年6月—2021年4月的62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微信群进行辅助教学,干预后比较两组护生的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得分水平,干预时间为6个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65.33±2.34)分,自我效能总分为(85.37±1.20)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护生职业认同感的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5个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自我效能感的职业态度及信念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辅助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本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实习不同阶段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实习前、实习初期、学习中期对5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专业认同情况问卷调查,比较这3个时间点专业认同得分及影响专业认同因素的差异.结果 专业价值观维度:实习中期(2.67±1.01)分,低于实习初期(3.1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专业期望维度:实习初期(12.09±2.13)分,低于实习前(13.13±1.30)和实习中期(13.13±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维度得分在3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初期和中期护生都认为"带教老师"和"实际的护理工作"对专业认同影响最大.结论 临床实习不同阶段护生专业认同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期望方面,带教老师和实际的护理工作对专业认同影响较大,他人态度也是实习期间影响专业认同的另一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提高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敏感性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某高校2014级涉外护理专业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将2个班分别采用专题讲座、情境模拟教学进行干预。采用问卷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专题讲座组的多元文化敏感性总分及文化互动、教育背景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情境模拟组的多元文化敏感性总分及文化理解、文化互动、教育背景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情境模拟组多元文化敏感性总分、文化理解、文化互动、教育背景维度得分高于专题讲座组(P0.05)。结论专题讲座及情境模拟教学均可提高学生多元文化敏感性水平。情境模拟教学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组交叉案例教学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1~12月在我院肾内科轮转的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习单双月份分为对照组(单月,n=31)和干预组(双月,n=33),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干预组采用小组交叉案例教学,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实习前后的理论考试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结果实习前,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干预组学生理论考核分数、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交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思维和评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实习过程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不同年级护理本科学生自尊水平及人格特征,为学生的职业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尊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对护理本科1~3年级、临床实习前期及后期学生进行自尊水平及人格特征的调查.结果 学生在本科三年级的自尊水平最低(P<0.05);学生在掩饰性(L)维度得分,临床实习前期阶段最低,本科二年级最高(P<0.05);本科三年级学生的自尊与内外向(E)维度得分呈正相关,临床实习后期阶段,学生的自尊与精神质(P)维度及神经质(N)维度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年级护理本科学生的自尊水平及人格特征有所差异.护理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助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助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量表,对台州市某医学院助产护理3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00名助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总分为(99.26±7.96)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户口所在地、就读原因、家庭月收入及学习成绩水平(P0.05)。结论助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得分处于较高水平。户口所在地、就读原因、家庭月收入及学习成绩水平,是助产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院校、实习医院选择喜爱这个专业的学生,招生部门尽可能选择经济发达地方的学生。同时,加强在校助产护理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的教育。建议针对护生自身情况及专业认同得分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团体辅导对本科护生主观职业障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对某高校一年级、二年级58名本科护生进行团体辅导,比较本科护生团体辅导前后主观职业障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认同。结果:辅导前后本科护生主观职业障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认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认同,降低其主观职业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内蒙地区护理本科新生专业认同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培养护生的专业认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胡忠华等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内蒙地区4所高校2010级护理普授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内蒙地区护理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91.37±9.85)分;专业期望维度得分最高为(4.23±0.61)分,专业情感维度得分最低为(3.18±0.71)分;女性、因为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家庭收入低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更高(P<0.05)。结论内蒙地区护理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是影响护理本科新生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生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生专业情感培养,促进护理本科生形成稳定积极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护理专业学生专业适应性、团体依恋与学业求助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7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全日制一年级至五年级本科学生(以下简称护生)84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量表、团体依恋问卷和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团体依恋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38~-0.08,均P0.05);护生的专业适应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回避性求助得分呈负相关(r=-0.24~-0.16,P0.001),与工具性求助得分呈正相关(r=0.26~0.30,P0.001)。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发现,工具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在团体依恋回避与专业适应性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护理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干预学生团体依恋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李小玲  黄厚强  郑思琳  陈红 《全科护理》2021,19(7):997-1000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s standardized patients,TSP)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康复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与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康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39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康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学生46人为观察组,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增加TSP/OSCE带教。两组学生均在康复科接受6周临床实习,采用TSP/OSCE模式考核得分评价两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采用TSP/OSCE模式,能提高本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临床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对改善护理本科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方法 对护理专业708名一、二、三年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语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电影赏析在内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后,一年级学生的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参照水平有提高(P<0.05或P<0.01);二年级学生的职业自信、职业价值和职业自主分值有提高(P<0.01);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得分有提高(P<0.01).结论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对改善护理本科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效果,在护理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相似文献   

16.
王晓莉 《护理研究》2015,(4):412-414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对渭南职业技术学院8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总分62.69分±9.36分;专业技能维度得分最低(1.82分±0.48分),专业情感维度得分最高(2.83分±0.58分);女生、因为自己喜欢而就读护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认同度较高(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水平;影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最主要因素是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5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70名,随机分为2组,各35名。对照组教学采用集中讲授4学时和临床带教实习;试验组教学采用线上理论教学和线下实践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在干预前后采用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两组的临床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提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整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临床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概念图的临床教学对护理本科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在概念图的临床教学前后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测量并比较32名护理本科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 采用概念图教学后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开放思想和系统化能力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学研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将我校2011级45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12级43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干预组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产学研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别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结束时评价两组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得分。[结果]第二学年结束时,两组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学年结束时,干预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及满意度、灵活性、专业技能、沟通交流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学研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为构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护理本科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对503名大二至大四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及各因子得分的性别、生源地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级护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总分及自我认识、就业信心、职业生涯定向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总分与职业生涯规划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认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25%。结论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护理本科生的教育应注重增进专业认同的指导,促进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