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塘盆地有机质热演化与成烃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中生界7 000多块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筛选和综合研究可知,侏罗系烃源岩在羌塘盆地中部尚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向四周成熟度逐渐增高;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烃源岩几乎全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成熟生油范围已经很小.羌塘盆地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古地温、构造变形程度和火成岩及深成热流的控制.盆地中部及东部主要受最高古地温或最大古埋藏深度的影响;盆地断裂或褶皱带附近及其盆地边缘主要受强烈不均衡压力的影响;而在盆地西部,基底断裂带的深成地下热流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盆地中部具有2次(或3次)主要生烃过程(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与第三系沉积时期),特别是新近纪中新世早期至中新世后期,侏罗系烃源层的生烃过程对油气藏勘探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南襄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沉降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技术,通过对南襄盆地典型井的沉降史模拟及典型剖面的回剥,分析了南襄盆地的沉降史和构造发育史,并对盆地内各凹陷的沉降做出比较,进而反映该盆地的构造沉降特征和构造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南襄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期成盆过程,划分为白垩纪基底差异裂陷、白垩纪末期基底差异反转、古近纪基底差异裂陷、古近纪末期基底差异反转及新近纪基底整体拗陷5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两期成盆作用差异较大,盆地沉降中心发生明显迁移,从而造成各凹陷地层结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裂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平衡剖面正演模拟技术可快速、有效地正们盆地或局部构造的形成过程,合理地挪释盆地演化史和局部构造发展史.裂陷盆地构造沉降数值模拟可以估计上地壳与壳下岩石圈的伸展率及岩浆侵入体积.伸展率可用以计算裂陷盆地的古热流史,为预测烃源岩的演化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地区沉积盆地热演化和成烃史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于揭示大陆岩石圈的地球动力过程及沉积盆地中源岩的生烃历史而言,热体制都非常重要。中国西部地区的热背景较低,但由于各沉积盆地的地质演化历史不同,它们的热体制和热历史不一样。利用磷灰石裂变和镜质组反射率等古温度标志参数对塔木、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的热历史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地热梯度从第三纪以来逐渐变小,第四纪又微增;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史,二叠纪的火山活动使地热梯度相对较高,但新生代地热梯度下降很快,现今地热梯度仅约为20℃/km;准噶尔盆地的地热梯度和大地热流在其地质演化过程中逐渐减小。不同的热演化史导致不同的生烃史,对各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R。值为1.0%的生油气高峰期不同,从而使各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延吉盆地热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吉盆地的正演和反演热史分析表明,该盆地裂隙期热流值随伸展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在龙井期初时,经历了94mW/m2的高热流,进入坳陷期热流呈指数函数衰减,抬升剥蚀期热流逐渐减小。由于龙井组沉积末期盆地处于抬升剥蚀阶段,正处于烃源岩的成熟期,生成的油气因保存条件差而易于逸散和破坏,所以该盆地油气勘探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7.
合肥盆地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口钻井23个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深度(Ro-H)剖面斜率及其对应地温梯度的筛分对比方法,综合研究了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的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不同区块二叠系、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Ro数值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介于0.82%~2.70%,但其相应的Ro-H剖面斜率均显著大于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表明上、下白垩统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下白垩统的地温梯度分布在70.80~130.90℃/km,相对稳定区接近70.80℃/km,表明早白垩世存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构造-热事件。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Ro集中分布在0.40%~0.74%,地温梯度为38.30℃/km。晚第三纪以来,盆地整体抬升冷却,地温梯度降至现今的27.50℃/km。  相似文献   

8.
广西百色盆地构造-热演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色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第三纪走滑拉分盆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造成右江断裂带先左行(距今20~50 Ma)后右行(距今20 Ma以来)是盆地形成较确定的构造背景。盆地分田东、头塘和莲塘3个坳陷,那笔和那葛2个隆起。坳陷形成于NW向左行左阶排列断列的重叠、错列处,而隆起形成于NW向左行右阶排裂断裂的重叠、错列处。其构造演化分为六吜—洞均前拉盆期、那读—建都岭拉分期和建都岭末—第四系后拉分期3个主要构造阶段,每个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通过盆地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百色盆地的热演化程度总体较低。仅那读组生油岩达到低熟,极少数为成熟,其它生油岩层未成熟。盆地热演化总的规律是:从距今大约55 Ma开始,古地温随着坳陷沉降和沉积而逐步增加,并于距今大约25~35 Ma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地壳缓慢抬升,地层温度逐渐变冷。热演化程度低是控制百色盆地油气远景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莺-琼盆地的演化与构造-热体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是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盆地,前者是与红河大断裂有关的转换—伸展盆地,而后者则为伸展盆地。距今5Ma时的又一次新的热事件后使两盆地统一为一个盆地,开始了共同的新的沉降活动。采用地球物理方法,据盆地拉张指数、古今热流值等指标研究了盆地的沉降、构造演化以及热体制。运用DST和RFT测压、地震层速度和测井声波时差趋势多项式法换算压力数据,作出了超压剖面图及超压顶面等深图等,据此分析了盆地超压及高温环境形成机制。进而分别阐述了转换—伸展盆地演化与油气的关系,伸展盆地演化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四川盆地热演化异常成因,分析不同地史时期热场分布及其主控因素,通过四川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典型井、剖面露头镜质体反射率与深度热演化剖面的建立,分析了四川盆地纵向上热演化异常成因;在热演化剖面建立的基础上,通过镜质体反射率梯度法求取了四川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及现今的热场分布,并进行了热史演化特征分析。研究认为:(1)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超压并对镜质体反射率和烃类裂解产生差异性抑制,是四川盆地纵向有机质热演化“负”异常的主要原因。(2)盆地不同时期构造运动及盆地性质控制着四川盆地热场纵向的演化:中二叠世晚期区域性拉张作用改变了四川盆地早期统一的低热场,导致断陷内热流值不断升高,平均地温梯度在3.5℃/hm以上;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盆地东部开始隆升剥蚀,盆地逐渐向西萎缩,周缘冲断作用趋于平静,高热场开始降温;至喜马拉雅晚期的快速隆升及降温作用,形成现今低地温场分布面貌,地温梯度总体小于2.5℃/hm。  相似文献   

11.
油气盆地热史恢复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胡圣标  张容燕 《勘探家》1998,3(4):52-54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古温标恢复含油气盆地或烃源岩热史的三种基本方法:即随机反演法,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泫法,并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特别强调了古温标热史恢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内湖相有机质和煤系有机质在成烃模式上存在差异,即煤系生烃门限深度<湖相泥宕<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沉降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由裂陷期到坳陷期和裂后加速沉降期,沉降速率的变化呈"幕"式特点;构造沉降速率占总沉降速率的份额由下第三系裂陷期的3/5逐渐演变为上第三系的1/2,再到裂后加速沉降期的1/3;上述事实表明盆地产生沉降的主导原因在早期为构造活动、晚期演变为非构造因素为主。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岩石圈拉伸系数β值(1.85)对应于一个较强—强的生烃强度值,这为有效烃源岩的评价、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沉降模拟考察南里海盆地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里海坳陷的基底表面位于20~25km深处,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深的盆地之一。它占据了里海南部的深水区和两个相邻的低地:东面的西土库曼(Turkmenia)低地和西面的下库拉(Kura)低地。该盆地可以分成几个次级盆地和两个主要的沉积中心,一个在盆地的北部,也就是阿普歇伦(Apsheron)海底山脊的南翼;另一个称作前阿尔伯兹(Pre-Alborz)断槽,位于南里海盆地的东南部。南里海盆地的沉积充填已遭受严重变形。其中的一部分是外源沉积,已发生褶皱,覆盖在(渐新-早中新世)梅克普(Maikop)页岩内的塑性挤离带之上。这套褶皱层序之上是晚上新世一第四纪新的原地沉积物,两呈不整合接触。在上新-更新世,与阿拉伯板块和欧亚大陆的NNE-SSW向聚敛相关的强烈缩短事件影响了该地区。仅上新世-第四纪的沉积物厚度就达10kin。它们源自周围的高加索、阿尔伯兹(Alborz)和科佩特(Kopet-Dagh)造山带及附近的俄罗斯地台,沉积在一个快速沉降的盆地中。盆地中部西侧的地壳厚度只有8km,而在盆地东部超过15km。地球物理数据和重力模拟提供的证据显示,该盆地海域部分的基底是一套速度很高、厚度不大的复杂地壳。盆地沉降的部分原因是陆壳深处的变薄,而更有可能的原因则是洋壳的形成。这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弧后盆地发育的背景下,同时在白垩纪可能出现活化。然而有关南里海盆地洋壳增生和深水沉积的时代仍存在争议。目前得出的结论是以沉降分析为基础的,并补充了南里海盆地周边构造单元的地质资料。然而为了解释较年轻的上新世-第四纪的快速沉降阶段(与高加索磨拉石盆地的沉降和高加索造山带的隆起和侵蚀同时发生),还必须有另一种机理。这一快速沉降阶段可能具有挤压成因,因此一个简单的弹性挤压模型可得出大致相当的沉降幅度。另外,南里海盆地被造山加载地壳所环绕,这加强了盆地的下翘。在北面,盆地以一条俯冲带为界。  相似文献   

15.
海相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多期复杂热史的记录与恢复入手,介绍了常规热史恢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近些年古温标研究和构造-热演化模型方面的进展情况,然后针对海相残留盆地多期复杂热史恢复这一特殊问题,提出了盆地与岩石圈尺度并举、不同封闭温度的多种古温标和盆地模型结合的海相残留盆地热史恢复体系的初步思路以及工作的方法,藉以引起讨论和思考,促进海相盆地热史恢复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分布范围。晚第三纪以来盆地受陆内走滑活动及深部断裂导致岩浆的侵入与热液活动的影响,地温急剧上升,热流增大,现今楚雄盆地为一高热流区就是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沉降史分析与构造充填演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沉降史分析目前已成为盆地分析中的重要技术。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例,从层序分析入手,建立了该凹陷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凹陷的沉降史进行分析。通过典型剖面的回剥,对剖面上不同部位的沉降作出比较,进而反映该凹陷的沉降特征,总结了该凹陷的构造发育怀充填演化及其对油气生成、运移的控制关系,从而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石圈中不同岩相和结构复杂的沉积层乃是各种矿产-燃料(固态、液态和气态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成分和性质均不相同的地下水和盐水(包括含矿物和热液的)的生成源和(或)贮存库。其中许多矿产(石油、天然气、高浓度碘水等等)的形成都是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的成岩作用的必然结果。已确定,这些矿产的生成及其在地层剖面中的分布取决于沉积层的厚度,以及热  相似文献   

19.
莺-琼盆地高温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剖析影响莺-琼盆地10口高温高压井的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因素,结合热模拟实验结果,探讨高温、超压对第三系腐植型有机质热演化与生烃的影响。认为:高地热场为腐植型有机质向天然气转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存在短暂的深源热流体上侵,可能使浅层沉积中的有机质转化成低成熟原油;超高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是次要的,即便有少许抑制作用,也往往被高温效应掩盖。图4表1参17  相似文献   

20.
利用IES-PetroMod盆地模拟软件,在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单井埋藏史模拟的基础上,进行热史和生烃史模拟与分析。研究表明:1)凹陷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奥陶纪中期Ro就达到0.5%,开始成熟生烃,生烃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寒武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就已进入过成熟阶段;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海西晚期达到过成熟。2)东西缘斜坡区寒武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奥陶系烃源岩生油高峰期为海西期—印支期。3)库尔勒鼻凸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在海西早期已达成熟—高成熟阶段;在海西晚期大幅抬升,停止生烃,早期生成的油气被破坏;燕山晚期—喜山期持续沉降,但埋深有限,几乎无二次生烃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