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判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治疗Colles骨折的优越性及安全性,为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的推广和改进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基于一志愿者的腕部CT图像建立包括尺桡骨、腕骨、掌骨及腕关节主要韧带、关节面软骨在内的前臂及手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与文献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上述有限元模型调整至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分别与柳木夹板、塑形纸质支架夹板及解剖型夹板数字模型完成装配,观察三种夹板在28N载荷固定下的肢体软组织表面应力云图与峰值、骨骼表面应力云图与峰值以及皮肤表面桡骨茎突、尺骨头、大鱼际部位同一节点的应力值。结果:成功建立并验证了前臂及手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三种夹板在掌屈尺偏位固定前臂模型,应力均集中作用于腕部周围,柳木夹板固定的肢体软组织及骨骼多处出现应力集中,尺桡骨远端、大小鱼际及骨突等部位也有较大的应力集中;塑形纸质支架夹板固定的肢体软组织应力分布较均匀,骨突、鱼际部位的应力小于柳木夹板;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固定下的肢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骨突鱼际等易卡压部位的应力最小。结论: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更贴合肢体,能有效避免局部软组织压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姓多见。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0~3.0cm范围内,其中伸直型骨折即Colles骨折最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7%~11.0%。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致伤。桡骨远端向背、桡侧移位,近端向掌侧移位。暴力轻时可发生嵌插,骨折无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可累及桡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分离或尺骨茎突骨折。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8岁,于1990年11月12日从汽车上摔下右腕着地致伤。伤后2小时来诊。检查见右腕掌侧腕横纹上2.5cm处有—5cm长横行伤口,桡骨近折端及部分屈肌腱外露,手指血循可,桡动脉可触及,尺动脉未触及,小指麻木,示指末节不能屈曲,中指末节屈曲无力,余手指伸屈活动好。X线检查片示右桡腕关节脱位,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和桡骨掌侧缘骨折,下尺桡关节分离(封二图9)。急诊行清创内固定术。术中发现桡骨茎突、桡骨掌侧缘及尺骨茎突均有骨折,且连同腕骨、尺动脉、静脉和尺神经、环指指深屈肌腱一起从下  相似文献   

4.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常伴有下尺桡关节的紊乱,下尺桡关节不协调,压迫及不稳定而引起腕部疼痛和前臂旋转受限。另外尺骨茎突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5.
尺骨茎突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一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1],很少有医师专门对其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为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要求及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逐渐增多,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影响其疗效及是否内固定尚存争议,此类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逐渐被提出来[2]。现总结归纳分析2006年5月-2013年11月行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6.
Colles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多发于青少年及中老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易发生[1],受伤后远骨折端向背侧、桡侧移位,伴旋后畸形及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Colles骨折分型方法较多,几乎所有分型都以受伤机制和骨折形态为依据,然而没有一种分型方法包括所有的骨折情况,绝大多数分型方法与骨折的稳定性更无直接联系[2]。非手术治疗时固定体位的选择尤为关键,若治疗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尺偏角、下桡尺关节稳定性和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任一方面恢复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具体影响价值评估。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观察组为伴尺骨茎突骨折,两组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腕关节解剖学优良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95.35%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Gartlant-Werley评分、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握力、尺偏、桡偏、掌屈、背伸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后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他治疗方式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吴冀  张亚弟 《中医正骨》2021,(1):34-37,42
目的:评价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对比合并或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的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或跨关节的外固定架固定。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和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组和无尺骨茎突骨折组)的腕关节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曲活动度:P=0.850,I^2=0%;WMD=-0.05,95%CI(-1.99,1.88),P=0.960。背伸活动度:P=0.990,I^2=0%;WMD=-0.67,95%CI(-1.35,2.68),P=0.520];2组患者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臂旋前活动度:P=0.090,I^2=51%;WMD=-1.56;95%CI(-4.64,1.53),P=0.320。前臂旋后活动度:P=0.620,I^2=0%;WMD=-0.39,95%CI(-2.19,1.40),P=0.670];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I^2=19%;WMD=3.72,95%CI(-0.20,7.65),P=0.060]。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不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桡尺远侧关节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情况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2011年4月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于三门峡市中医院接受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60例.记录病例整复后6个月的腕关节Gartlant-Werley评分.将所有资料按照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及Ⅱ型组、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组及未愈合组分组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平均8.2个月,60例桡骨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Ⅰ型组及Ⅱ型组相比,尺骨茎突骨折愈合组与非愈合组相比,整复后1 a的Gartlant-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整复传统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时,能够有效维持骨折及关节面复位,尺骨茎突骨折分型及其是否愈合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该方法适用,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尺骨茎突骨折处理方式(同期、非同期)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在该卫生院收治的40例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尺骨茎突内固定,实验组患者实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术。对Ⅰ、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Ⅰ尺骨茎突挂着与对照组患者的腕关节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比较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Ⅰ型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术后关节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Ⅱ型的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尺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解剖、生物力学和病理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对尺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病变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尺骨撞击综合症是导致尺腕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尺骨撞击综合症的定义、病理、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尺骨茎突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5例),均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尺骨茎突骨折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尺骨茎突骨折Ⅰ型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与腕关节活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骨茎突骨折Ⅱ型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与腕关节活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Ⅱ型术联合桡骨远端骨折术治疗尺骨茎突骨折并桡骨远端骨折可取得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腕关节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强力拔伸折顶后掌屈尺偏旋前整复粉碎性Colles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粉碎性 Colles骨折治疗较为困难 ,采用传统的提按复位法 ,虽然方法简单省力 ,但往往由于骨折复位未能达到要求而遗留腕关节变宽畸形。自 1993~ 1997年 7月 ,我们根据粉碎性 Colles骨折损伤机理 ,采用强力拔伸 ,折顶后掌屈、尺偏、旋前整复粉碎性 Colles骨折 2 6 2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 2例 ,男 86例 ,女 176例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17岁。跌扑伤 2 6 0例 ,击伤 2例 ;右侧 15 7例 ,左侧 10 8例 ;双侧骨折 3例。合并尺骨小头骨折 8例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119例 ,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中尺骨茎突骨折与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程度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60例患者(女55例,男5例,年龄为50~89岁),因跌倒引起桡骨远端骨折,排除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根据有无尺骨茎突骨折将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复位前的影像学资料,通过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评估骨折移位情况。损伤1周内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颈。通过末次随访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和腕关节活动度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组患者与无尺骨茎突骨折组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值、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掌倾角与尺骨茎突骨折存在显著相关性(P=0.045)。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能量损伤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中尺骨茎突骨折,其股骨颈骨密度降低与骨折的严重移位程度(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且51%~65%的桡骨远端骨折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影响腕关节的稳定性、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其治疗方式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治疗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指导意见。本文从尺骨茎突的解剖特点、尺骨茎突骨折的分型、尺骨茎突骨折与腕关节稳定的关系和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为上肢常见的骨折并脱位,这种特殊类型的损伤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向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的作用下均可造成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有的病例受暴力的作用,骨折处的远折端穿破此处的肌肤,形成了开放性骨折。尺骨上1/3伸直型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比较常见,多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呈伸直或过伸位,前臂旋后,手掌着地,传达暴力由掌心通过尺桡骨传向上、前方,先造成尺骨上1/3斜形骨折。骨折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移位,由于暴力继续作用和尺骨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90例,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克氏针固定术分为两组,其中49例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治疗(A组),41例无尺骨茎突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数据结果显示,A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平均为(11.88±1.28)周,B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平均为(12.08±1.3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450);A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95.92%,B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腕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肢从事活动、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量表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侧、患侧腕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尺侧旋转疼痛(2/49,4.08%),B组有5例尺侧旋转疼痛(5/41,12.2...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性 ,12岁 ,从 1层楼高跌下致左腕肿痛畸形 ,不能活动 2小时就诊。体检见左腕呈餐叉样畸形、肿胀、青紫 ,腕关节及手指不敢活动障碍 ,手桡侧三指半皮肤感觉消失。 X线片示 :左桡骨远端骨折 ,断端向背侧尺侧完全移位 ,骨折端重叠 ,侧位片上月骨位于尺骨远端骨骺背侧 ,正位片和尺骨远端骨骺重叠 ,余腕骨间关系及桡腕关节关系正常。诊断为左桡骨远端骨折伴尺腕关节脱位 ,正中神经损伤。给予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术后 3天左手皮肤感觉开始恢复 ,10天后腕部肿胀基本消退 ,手部皮肤感觉恢复正常 ,手指伸屈活动好。 4周骨折临床愈合 ,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检查结合尺骨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采用腕关节镜检查结合尺骨截骨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21~68岁,中位数55.5岁;病变位于左侧8例、右侧14例、双侧2例。致病原因为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17例、特发性7例(下尺桡关节不匹配合并下尺桡关节骨关节炎2例)。尺骨正变异20例、中性变异4例。均经3~6个月非手术治疗无效。病程6~84个月,中位数24.5个月。采用腕关节镜3/4、4/5入路,镜下切除增生的滑膜、月骨及三角骨剥脱的软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破损、尺骨正变异4 mm者,镜下清除破损的TFCC,并切除部分尺骨头。TFCC完整、尺骨正变异≥4 mm者,行切开尺骨斜形截骨术。下尺桡关节不匹配合并下尺桡关节骨关节炎者,采用前述腕关节镜入路,镜下切除增生的滑膜、月骨及三角骨剥脱的软骨后,再经下尺桡关节背侧入路镜下切除下尺桡关节面,然后行改良Sauvé-kapandji尺骨截骨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腕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腕功能。结果:24例患者均行腕关节镜检查,TFCC损伤Palmer分型ⅡA型5例、ⅡB型5例、ⅡC型7例、ⅡD型5例、ⅡE型2例。行腕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切除术5例,行切开尺骨截骨术19例(斜形截骨术17例,改良Sauvé-kapandji术2例)。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中位数25个月。切开斜形截骨者,截骨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3.5个月。患腕疼痛VAS评分,术前(5.7±0.8)分,术后3个月(0.8±1.2)分。术后6个月,依据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腕功能,本组(86.5±11.5)分,优18例、良4例、可2例。结论:腕关节镜检查结合尺骨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可缓解患腕疼痛、改善患腕功能。  相似文献   

20.
局部封闭治疗腕关节盘损伤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 ,笔者采用局部注射疗法治疗 30例腕关节盘损伤患者 ,并对其进行了随访 ,疗效较好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30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1 3例 ;年龄 1 3~ 55岁 ,平均 33岁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最长 1 0年 ,最短 1周。致伤原因 :跌倒后手掌着地致伤 6例 ,运动损伤 (鞍马、双杠等项目为主 ) 2 3例 ,车祸伤 1例。临床表现及体征 :损伤局部皮肤无明显肿胀 ,以单或双侧腕关节活动痛为主 ,部分患者伴疼痛及腕关节活动受限 ,尺骨头向背侧移位及桡尺远侧关节有异常活动。本组中绝大部分在腕关节尺侧尺骨茎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