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对73例经肘静脉穿刺失败的新生儿改用经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73例新生儿经腋静脉穿刺全部成功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论:新生儿腋静脉暴露较为清楚,可作为肘静脉暴露不佳时的备用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观察组25例,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对照组25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和穿刺24 h内及1周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6.0%,平均穿刺时间(8.2±0.8) min,平均穿刺次数(1.2±0.8)次,首次试穿成功率68.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72.0%,平均穿刺时间(17.2±1.9) min,平均穿刺次数(2.4±0.2)次,首次试穿成功率28.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24 h内误伤动脉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1周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较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加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CVC)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1年10月至2004年2月,对115例肥胖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其中66例采用超声引导法,49例采用传统盲穿法.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结果经显著性检验比较.结果 采用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穿方法对肥胖患者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100%(66/66)和 91.8%(45/49,χ^2=5.58,P〈0.02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66)和 6.1%(3/49,χ^2=4.14,P〈0.05).结论 对于肥胖患者,超声引导法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盲穿法,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9.
胡荣改 《华西医学》2014,(4):610-61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8岁。因发现右乳肿物6个月于2013年4月30日入住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右乳腺内上象限低回声结节,入院当日下午行右乳局部肿物切除术。5月4日病理结果示: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查肝、胆、胰、脾未发现转移,拟近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考虑患者外周血管条件较差且化学疗法(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大,故术前采取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选用康新开口式4F导管(山东百多安公司生产),于左侧肘正中静脉穿刺,穿刺1次成功。  相似文献   

10.
姚碧君  陈芳芳  王利波  黄靖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50-1152
总结2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置管前,做好物品及患者准备;置管时,安置患者舒适体位,严格按流程行穿刺置管,观察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置;置管后,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做好导管维护。23例均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1.
总结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970例病人接受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前进行护患沟通,取得患的信任、合作,认真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本组病人置管期间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经胸前区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定位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对360例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和解剖标志点盲探穿刺置管术两种方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对比其效果。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对比,穿刺成功率、长期留置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三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感染率低、安全性好,对于静脉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于长期输液、营养治疗或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传统操作采用盲探式,主要借助患者自身的解剖标志进行定位,但穿刺风险较高,如误穿动脉、造成气胸、血肿形成、导管易位及死亡等,晚期可并发感染、导管失效、导管或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1]。依靠解剖标志定位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肥胖、多次置管、解剖变异、躁动等常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给药,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无法实施或穿刺失败的患者19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跟踪引导下,选择上肢最合适穿刺静脉,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血管的选择:左上肢静脉95例,右上肢静脉102例;选择贵要静脉150例,肱静脉24例,头静脉14例,肘正中静脉9例;穿刺时间为20 s~22 min;仅有5例出现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超声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达96.95%(191/1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穿刺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10例拟行后颅窝手术的神经外科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的经胸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前采用超声图像对腋静脉第三段的横截面、纵切面进行位置确认,然后采用平面内技术行实时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10例患者均穿刺顺利并成功在腋静脉置入静脉导管,无血管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外科后颅窝手术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盲探操作,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操作,比较两组准备耗时及穿刺操作耗时;统计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耗时显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感染及尖端异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PICC置管,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护理技术。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静脉输液治疗较多,PICC置管可以有效满足持续或间歇性静脉给药的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常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堵管、出血、血栓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渗血、脱管堵管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置管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4.4%(51/54),高于对照组的74.1%(40/5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8%(6/51),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4.1%(48/51)、88.2%(45/51),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62.5%(25/40)。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其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癌症患者中PICC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危险因素,估计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对医院资源利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地收集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接受了至少一次静脉注射抗癌治疗,并插入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癌症患者,采用频率分析比较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VTE)、感染以及置换和过早拔除的发生率,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估计。结果 ①PICC研究组的中位年龄为66岁,大多数为女性(56.07%)、患有早/中期或可治愈的癌症(57.05%),常见的肿瘤是淋巴瘤(29.18%)与胃肠道癌(23.23%),并且大多数患者具有中等风险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48.85%);②大多数(71.15%)的PICC置管选择右上臂,平均置管99天。PICC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5%,以出血为常见的事件;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26%,以导管移位为是最常见; 静脉血栓形成(VTE)事件占16.72%,其中CRT占54.90%、远处VTE占45.10%;每1000个留置日的总感染率为0.4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22。过早拔除PICC导管发生率为26.56%,一半以上是由于错位或机械功能障碍(占55.56%)。③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之间的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存在显著差异。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脏病病史、置入持续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之间没有关系。,而高体重指数(BMI)和高甘油三酯的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肿瘤化疗PICC患者中血栓形成,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呈先高后低再缓慢升高的趋势。因此,置管后 30d内开展2-3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可及早发现无症状血栓并采取干预措施;置管后远期应警惕导管其他并发症及治疗因素对 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诊断腋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45岁.左侧腋动脉的前上方、前下方分别探及直径5.0 mm、6.2 mm管腔回声,与腋动脉伴行(图1),自肱骨上端与肱静脉相延续,至锁骨中点下缘处汇合成一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