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子:2011年10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受什刹海风景园林管理处委托,开展北京传统北中轴线(景山前街至鼓楼)的规划研究工作.现将部分工作成果总结成文,旨在从整体上对传统北中轴的主要历史及现状关键问题进行解析,期望能够提出对症下药的建议,转"治标"为"治本",为北京旧城特别是中轴线的规划建设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逸凡 《新建筑》2016,(4):120-123
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国传统建造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北京自建都以来多个朝代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信息,是古都文化的一个符号。2011年,北京启动"中轴线申遗"工程,在媒体、学者、民众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针对中轴线申遗引发的争议,通过解读"真实性"的概念和其在旧城保护领域中的演化,探讨在旧城遗产保护中真实性界定的复杂性,提出旧城保护的真实性界定不能脱离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和现状的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项目周边环境比较独特,与往常设计的观演类建筑不同。一般的地方性剧场和文化中心大部分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区或者周边环境具独特优势的旧城区,周边环境对设计的限制性不高。而天桥项目选址于北京城的中轴南端,地处代表着天桥百年文化的城市中心区域,结合着北京的中轴线申遗计划,该项目代表的不仅是地方性的建筑,更是一个建筑与一座城的文化思考,设计具时代的责任感。历史上的"老天桥"是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经  相似文献   

4.
中轴溯往—从北京旧城中轴线看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北京旧城中轴线历史文化的溯源,阐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北京旧城中轴线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轴线、皇城、长安街、朝阜大街四个地区(以下简称重点区域),集中体现了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也是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的核心地区,旧城路网是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几个重点区域和旧城路网是北京城市建设和发  相似文献   

6.
金磊 《住宅产业》2011,(5):24-28
北京旧城是我国历史性城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其北京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中心点,北至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公里)更称作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本文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研究了北京中轴线的演变史,探讨了加大传统中轴线保护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为启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城市设计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起点之美——北京市永定门广场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琢  姚欣  曲魁 《中国园林》2012,28(1):61-64
完整的中轴线代表了北京的历史文脉.永定门广场位于北京传统中轴线的南端起点,在改造荒废断桥的基础上,建设成由北部架空广场和南部绿地组成的公共开放空间.从分析项目环境入手,从3方面淦释了北京中轴起点之美:以中轴线为核心,构建连续、完整、和谐的中轴景观序列;保护、展示永定门的美学和历史价值;充分发挥广场的文化展示、历史教育作用,完善休憩、举行活动、仪式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地段在北京 地段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北段的地安门片区.是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一。旧城胡同四台院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段在地安门 地段位于南锣鼓巷.与周边的鼓楼、后海、地安门形成了著名的北京北中轴线传统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9.
<正>庙会(Temple Fair)作为中国传统世俗空间和生活景观,是老北京历史、民俗、商业、手工业聚集的场所,也是历史城市的商业和文化运作的重要模式。白塔寺庙会作为北京八大庙会之一,每月定期开市,历史悠久、价值突出。旧城空间的优势在于高密度、混杂、生活气息,而问题同样来自于此。庙会空间在旧城文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建筑师在旧城更新复兴中的扮演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爬山虎工作室9月29日主办了《庙会空间——北京国际设计周旧城文化论坛》,由设计大咖和文化学者在"白塔寺再生计划"主  相似文献   

10.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中建筑》2021,39(7)
在北京旧城保护与更新的背景下,建筑师对"北京四合院"的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满足新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协调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有时代的创新性和勃勃生机。四合院的传统形式语言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保留可以延续历史记忆和传统审美意境,而对其转译则是在传承中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该文在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三方面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需要保留和延续的北京四合院的两个重要形式特征,最后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传统形式语言转译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旧城风貌独具特色,中轴线和棋盘格式道路网奠定了旧城的基本格局,紫禁城是世界建筑瑰宝,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第61条"旧城整体保护"第1项规定:"保护从永定门至钟鼓楼7.8公里长的明清北京中轴线的传统风貌特色".应当说,这是抓到了保护北京旧城的重中之重.但中轴线上的"传统风貌特色"几经变化,应当具体分析.为此,笔者仅就有关内容试为述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梳理中国旧城更新的发展脉络,大城市已经产生许多成功的案例,然而小城镇的旧城更新面临着更新定位不清、缺乏资金来源、更新主体不明确、历史文化资源状况不佳的困境。[方法]以江西省永新县旧城更新为例,采用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通过建筑更新、街道更新、公共空间设置、滨水绿地建设等措施,在尽可能保持原状建筑和城市肌理的情况下植入新的功能与空间。[结果]实践一方面解决了破、危房带来的安全与风貌问题,另一方面以低造价、实用性的更新原则提升了老城的物质环境,保存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并且满足于当代的生活需求,延续了场所精神,促进了文化的复兴与经济的发展。[结论]永新实践为当代中国小城镇旧城更新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明华  马琰 《规划师》2007,23(11):49-53
八一七路是福州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规划通过梳理八一七路的空间结构,再现"三山两塔一条街"的空间格局,北部形成现代商业休闲街区,南部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娱乐街区;注重挖掘和塑造带有情感特色的传统场所空间,以强化历史文化、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和交通功能,传承地方特色,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烨  张海滨 《华中建筑》2022,40(1):18-21
建国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涌入,北京旧城四合院的居住舒适度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如何进行更新改造以激发旧城活力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该文以北京帽儿胡同三号院为例,以如何在杂院中塑造公共空间为出发点,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探讨新时代下如何对历史文化院落进行更新和保护,期望对北京旧城的改造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保护整治与开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是北京旧城北中轴上重要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历来是民间活动和风景游览中心。规划在继承传统特色基础上加以发展,使之适应首都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规划实施上与西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平房区问题的提出 划定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意义及问题 自20世纪新中国成立至今,关于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讨论和争议反反复复从未停止过,当然也正是在这些争议中,保护的思路逐步清晰.从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旧城,在旧城外建新行政中心方案被否定,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旧城城门城墙拆除,再到90年代末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2004年永定门复建,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程启动,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历程及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体现北京古都风貌重要标识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的重要魅力之源。这条中轴线在城市设计、城市文化营造方面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城市"中心之轴"的强烈可意象性、作为城市"文化之轴"的丰富人文性和作为城市"审美之轴"的有机和谐性。  相似文献   

20.
什刹海历史街区位于古都北京皇城以北,南北中轴线以西,北二环路(北京北城墙)以南和新街口大街以东,占地146公顷,其中水面34公顷,是北京旧城30片历史文化保护Ⅸ中规模最大的一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