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法对不同类型沼气池的沼液应用不同方法处理后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发现沼液单纯离心、沼液高压灭菌和滤液经细菌滤器过滤除菌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抑菌效果依次为:离心沼液>过滤除菌沼液>高压灭菌沼液。综合实验结果,认为沼液中的拮抗微生物是沼液抑菌防病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浓缩沼液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和腐皮镰孢菌(Fusariumsolani)抑制效果的影响,该实验采用6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苯、乙醚、甲苯、环己烷、石油醚)对已经去除80%水分的沼液浓缩液进行萃取后再浓缩,将最终的萃取浓缩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6种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萃取浓缩物都对尖孢镰刀菌和腐皮镰孢菌有抑制作用,且萃取浓缩物的抑制效果强于浓缩液、原沼液和萃取后剩余浓缩液的抑制效果。该实验可为沼液防治三七根腐病的利用奠定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沼液对植物病菌作用的研究,采用11种常见植物病菌,用实验室杯碟法进行抑菌试验。发现不管正在产气或已停止产气的沼液对大部分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其抑茵效果有差异:对小麦根腐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效果较明显,稀释成10%浓度的沼液也有明显的抑菌圈;对玉米大斑、玉米小斑病菌、小球菌核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效果差些;对蚕豆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更羞些,浓度在50%以上才看到有抑菌现象;而沼液对苹果褐腐病菌、镰刀菌不仅没有抑菌作用,而且还有刺激生长现象。实验还证明了pH6.4的沼液抑菌效果不如pH7.2的;除去菌体和日光下曝晒6小时以上的沼液仍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阿魏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抑菌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26.46 mg/L,其次是氯仿提取物,EC50为574.88 mg/L,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差,EC50均超过了1000 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阿魏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提取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提取物对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抑菌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无水乙醇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326.46mg/L,其次是氯仿提取物,EC50为574.88mg/L,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提取物抑菌效果较差,EC50均超过了1000mg/L。  相似文献   

6.
浓缩沼液在无土栽培生菜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生菜进行不同氨氮浓度的沼液育苗试验和不同氨氮浓度的沼液无土栽培实验,探究浓缩沼液育苗生菜和无土栽培生菜的施用效果,为大连市推广沼液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喷施氨氮浓度为250 ppm的沼液,生菜种子出芽率为66.5%,相对增长率为7.26%;提高生菜的叶片数3.4%;育苗67天后,采用浓度为10%的沼液进行无土栽培生菜,其与营养液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育苗75天后,使用沼液进行无土栽培生菜,可向沼液中适当添加些Mg+,使其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7.
沼液抑制三七镰刀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气发酵残留物应用于种植业,能防治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关沼液抑制或杀灭植物病原菌的机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以三七镰刀菌为供试菌株,改变沼液的原料来源、pH值、温度和微生物状态,测定沼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原料来源的沼液对病菌有相同的抑制趋势,pH值在上限值为9.0,下限值为5.0的时候仍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沼液随温度的升高抑制效果减弱[1~4]。  相似文献   

8.
沼液对黄瓜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不同浓度的沼液浸种及喷施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低浓度沼液的浸种能促进黄瓜的发芽,高浓度的沼液抑制黄瓜种子的发芽,最适的浸种浓度在0.5%~2.5%之间。沼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抑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除,较高浓度沼液经高温灭菌、离心或调节pH值后种子的发芽率均比相应浓度的原沼液高,但抑制效果还不能完全消除。利用沼液进行苗期喷施,以浓度为20%的沼液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促进作用最好,研究结果还发现喷施适合浓度的沼液对抗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表明沼液除了具有促进种子发芽、苗期生长的作用外,还具有提高黄瓜系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菌核生枝顶孢霉(Acremoniumsclerotigenum)作为枝顶孢属真菌的优势种,其次生代谢产物多样。为了明确其对植物病害致病菌的抑制效果,以桃褐斑致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为靶标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6种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PD培养基发酵液提取物对桃褐斑致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53.6734mg/L和808.1584mg/L;培养5d的PD培养基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4458mg/L和309.6318mg/L;菌核生枝顶孢霉发酵液对桃褐斑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优于对孢子萌发效果。该研究结果为将其开发成生物源农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SBBR-小球藻-铜钱草组合工艺对猪场沼液进行了净化处理,研究了组合工艺启动和运行中污染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沼液经SBBR反应器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透光性改善,可用于培养小球藻,经小球藻培养系统处理后沼液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再经过放养泥鳅的铜钱草水培系统净化,出水COD,NH_4~+-N,TN,TP浓度分别在48.73 mg·L~(-1),6.47 mg·L~(-1),14.61 mg·L~(-1),0.90 mg·L~(-1)以下,沼液中COD,NH_4~+-N,TN,TP总去除率平均达到97.51%,99.11%,98.28%和97.28%。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稳定性好,能有效地去除沼液中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1.
刘野  王忠江 《农机化研究》2013,(2):237-239,243
在TS浓度为20%、发酵温度为35℃的条件下,研究沼液添加量(TS比)为20%,30%和40%时,对干湿耦合厌氧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沼液添加量对稻秆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较大。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沼液添加量为40%时,沼气产量、沼气成分、TS和VS降解率等厌氧发酵的主要指标均优于20%和30%组。这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沼液添加量40%为较优的工艺控制参数。该研究可为干湿耦合厌氧发酵的实际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州分散式养猪场沼液污染物浓度低、处理量大等特点,文章采用磷酸铵镁(MAP)结晶法对分散式养猪场沼液中氮磷的回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投加一定量MgCl_2·6H_2O和Na_2HPO_4·12H_2O,探讨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时间,PO_4~(3-)/NH_4~+,Mg~(2+)/NH_4~+投配比等因素对MAP法结晶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5℃~30℃时,其最佳结晶参数为:反应体系pH值9.5,反应时间30 min,PO_4~(3-)/Mg~(2+)/NH_4~+=1.2∶1.2∶1,该条件下COD,NH_4~+,PO_4~(3-)去除率分别可达33.33%,92.19%,97.89%。60 min之内,NH_4~+沉降动力学模型为lgd C dt=5.0175lg C-8.6954,NH_4~+等指标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浓度限值,且所投加的磷酸盐基本能结晶回收,无二次污染;XRD和SEM检测表明沉淀产物即为磷酸铵镁结晶体(Mg NH4PO4·6H_2O)。对于MAP法日处理500 t·d-1沼液年收益可达634.6万元。该研究可为分散式养猪场粪污/秸秆混合发酵沼液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数及为沼液处理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数和工程调试参考,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分散式养猪场粪污处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灰致沼液氮磷脱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沼液氮磷脱除的操作费用,提出向沼液中添加生物质灰来辅助氮磷脱除。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花生壳、棉花秸秆和玉米秸秆4种生物质在600℃下燃烧后的生物质灰对沼液pH值、氨氮浓度和总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生物质灰添加对沼液化学需氧量、悬浮物质量浓度、浊度及植物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灰在沼液中的溶解度最大,为12.97%,而花生壳灰溶解度最低,仅为10.67%。通过Ca~(2+)、Mg~(2+)和OH~-等离子的引入,生物质灰添加可部分沉淀沼液中的CO_2,提升沼液p H值至9.5~11.0,满足"热-吹脱"氨氮脱除工艺对p H值的要求。同时,随着生物质灰添加量的增加,沼液中总磷含量基本呈现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当添加100 g/L棉花秸秆灰时,沼液总磷最高脱除率可达78.74%,其质量浓度可由初始值19.66 mg/L降低至4.18 mg/L。这表明生物质灰添加有利于氮磷脱除,理论上可降低氮磷脱除的操作费用。另外,添加生物质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沼液化学需氧量、悬浮物质量浓度和浊度,其中棉花秸秆灰的综合表现最优,对三者的降低幅度分别达56.71%、57.24%和77.37%。最后,用添加生物质灰后的沼液富CO_2溶液培养大白菜种子,其发芽指数整体大于0.8,表现出较低的植物生理毒性。因此,生物质灰可用于辅助沼液氮磷脱除,有利于沼液后期施用,其中,棉花秸秆灰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喷施对葡萄叶蝉及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和温室试验各设6个处理,从葡萄展叶期开始定期喷施不同浓度沼液,开展霜霉病病原菌接种试验和叶蝉危害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对葡萄叶蝉危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与未喷施沼液的T0相比,露地栽培叶蝉危害显著降低,且随着喷施沼液浓度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喷施沼液原液叶蝉危害率为17.40%,防治效果达49.12%;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葡萄叶片对不同栽培环境下(露地和温室)葡萄霜霉病均具有防治效果,且喷施80%浓度沼液效果最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58.54%和50.56%。研究结果揭示了沼液在葡萄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沼液可在葡萄栽培中得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菌杀菌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菌悬液纯培养及原位培养的杀菌效果,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初步探究了其对灰葡萄孢菌的杀菌机制。研究表明,随杀菌时间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增加,微酸性电解水对灰葡萄孢的杀菌能力明显增强;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10 mg/L、杀菌处理15 min,以及有效氯质量浓度在30 mg/L、杀菌处理10 min时,对悬液中灰葡萄孢菌的杀菌率均达99. 99%。对用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落原位生长状态观察表明,微酸性电解水可以抑制菌落扩生,浓度越高抑生长作用越强,用有效氯质量浓度为30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处理菌落3 d后,菌丝逐渐变暗黄、枯萎,直至死亡,菌落停止生长,推测微酸性电解水可杀灭灰葡萄孢的新生孢子并抑制菌丝生长。通过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微酸性电解水处理可导致灰葡萄孢孢子细胞质壁分离,细胞质溢出,细胞器溶解,细胞皱缩,这可能是引起灰葡萄孢菌无法正常生长繁殖,最终达到杀菌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厌氧发酵残余物对草莓产量、品质及生理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厌氧发酵的残余物沼液、豆饼液肥以及液体尿素作肥料处理草莓,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草莓产量、品质及部分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尿素对草莓产量的处理效果最好,沼液处理的效果次之,豆饼液肥的处理效果不明显.50%浓度的沼液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处理效果最好,果实固酸比大,维生素C含量高,亚硝酸盐含量低,液体尿素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藻类生物絮凝剂对沼液的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正军  王新志  杨一盈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5):290-295,303
选择4种代表性藻种(小球藻、莱茵衣藻、紫球藻、斜生栅藻)在培养基中培养15 d,每天提取其培养液作为絮凝剂絮凝沼液,研究了不同藻种产出的絮凝活性物质对沼液的絮凝效果,选出能够高效絮凝沼液的藻种。经筛选试验,发现紫球藻所产出的絮凝活性物质能够最高效地絮凝沼液,沼液絮凝率可达到39.01%;利用最适培养条件下提取的紫球藻培养液,以絮凝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探究了pH值、絮凝温度、絮凝剂投放量、絮凝时间4个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沼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响应面模型,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pH值、絮凝温度、絮凝剂投放量、絮凝时间都会对技术指标产生较大影响,而助凝剂添加量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最优工艺参数为:pH值7.69、絮凝温度26.78℃、絮凝剂投放量47.70 mL、絮凝时间20.39 min,验证后测得絮凝率为76.09%;总氮去除率达51.30%、总磷去除率达57.00%、氨氮去除率达54.67%、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43.16%、总固体去除率达54.11%、挥发性固体去除率达57.80%、固体悬浮物去除率达53.71%。  相似文献   

18.
建立沼液安全施用研究方法,探究沼液在不同酸度的土壤中对小麦作物的安全施用阈值,为沼液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分析沼液成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对小麦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组分,进而确定各成分最高浓度。结果说明:1)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酸性土壤、无机离子在碱性土壤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VFAs主要以分子形式抑制小麦生长,VFAs在小麦分蘖期比越冬期更明显抑制小麦生长,温度高促进VFAs水解为分子;3)由于碱性土具有更强的保盐能力,小麦生长易受无机离子影响;4)无机离子主要成分为氮、磷、钾,按照测土配方施用不影响小麦生长。沼液施用至酸性土壤需控制VFAs浓度,pH值7.5的土壤沼液播后底肥、分蘖期至苗期、分蘖后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追肥的VFAs浓度分别不超过45 mmol·L-1、11 mmol·L-1、23 mmol·L-1、30 mmol·L-1、18 mmol·L-1,且土壤pH值越低,VFAs安全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沼液浸种对花魔芋实生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沼液对花魔芋种子萌发的影响效果,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沼液对花魔芋种子浸种24小时和48小时,分析其种子萌发效果。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沼液有促进魔芋种子萌发的效果,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25%沼液浸种24小时效果最好。沼液浸种促进种子萌发的主要表现在催芽的前期,适宜的沼液处理有促进种子新芽生长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木醋液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际应用及对其病原真菌呼吸作用的影响,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 7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研究其对供试敏感菌株——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的菌体三羧酸循环关键酶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对 7 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供试敏感菌株——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的抑菌作用表现最为显著,其 EC50 值为 4.98 μL/mL,在浓度 5.5 μL/mL 时,木醋液对其孢子萌发和生物量抑制率分别达 90.09% 和 95.22 %;经木醋液处理后,黄色镰刀菌的呼吸速率受到抑制,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三磷酸腺苷含量降低,二磷酸腺苷和磷酸腺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能荷水平降低,表明木醋液抑制了黄色镰刀菌的呼吸代谢,阻碍了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运行,干扰了其能量代谢,导致菌体细胞功能紊乱。初步探明,木醋液主要是通过破坏菌体呼吸代谢来实现其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