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乳腺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日渐增加并年轻化,严重威胁着女性身体健康。随着转化医学迅猛发展,综合治疗乳腺癌理念逐渐被公众认可。其中内分泌治疗因其疗效显著、低毒等特点,备受关注。笔者就卵巢功能抑制、抗雌激素药物、孕激素、雄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激素-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4月—2005年9月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组、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单用内分泌、单用化疗及化疗序贯内分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患者5年总生存期(OS)及无病进展期(PFS)。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5年OS为94.7%,PFS为84.2%,均明显高于单独内分泌的80.0%和66.7%及化疗组的81.3%和68.8%(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序贯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延长无病进展期,对于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基础治疗,可显著减少复发和病死率。然而,并非所有患者能从中获益,如何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乳腺癌间质中的主要细胞成分,具有不同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的促肿瘤特性。CAF可改变肿瘤细胞的微环境,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内分泌治疗疗效。近年来,一些以CAF为治疗靶点的研究逐渐开展,并证实可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疗效。笔者对CAF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作用以及如何针对CAF改善内分泌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内分泌药物的选择除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以及受体测定等因素外,还要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而定。随着对内分泌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实,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乳腺癌治疗后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治疗后并已绝经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进行骨密度检测(包括腰椎正位L1~4、股骨颈以及全髋的骨密度测定),分析乳腺癌受体不同表达(ER、PR、HER-2)、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绝经时间、术后时间、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147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绝经时间、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术后时间与骨密度减低呈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治疗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BMI、术后时间(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乳腺癌治疗的多种因素都能够降低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对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认识,调整传统观念,笔者回顾性阅读研究了综合文献资料,所得结论要点为: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最近年才提出的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肿瘤的降期和局部控制,且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ER阳性、绝经后局部晚期乳腺癌行阿那曲唑治疗3个月,评估其疗效,并分析与组织学分级,PR,Her-2,p130Cas表达的关系。结果临床评价有效率为61.1%(22/36),超声评价有效率为55.6%(20/36),内分泌治疗后完成手术28例,病理完全缓解率为2.8%(1/36)。有效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与PR,Her-2,p130Cas的表达情况无关。结论对于新辅助化疗不敏感的ER阳性、绝经后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阿那曲唑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依西美坦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一代抗芳香化酶药物依西美坦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依西美坦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加以分析与综述。结果依西美坦是口服有效的芳香化酶灭活剂,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及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依西美坦可能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潜力,随着治疗实践的增多,将会进一步确定其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正>病人,女性,43岁。1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左侧乳腺内上象限一乳腺包块,约枣核大小,触之不痛,活动性可,当时未伴有发热等不适。近期自觉左侧乳腺肿物较前增大,并伴有触痛不适。乳腺B超检查提示:双侧乳腺腺叶排列紊乱,腺管扩张,右侧乳腺未探及明确结节,左侧乳腺12点方向距乳头2 cm处可探及28.6 mm×13.3 mm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见毛刺样改变,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可见密集强回声光点。CDFI:血流信号较为丰富(图1)。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及主要死因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认识到前列腺癌对雄激素具有高度依赖的特点后,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现已成为局限性、复发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ADT在治疗前列腺癌的同时却会出现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就骨质疏松而言,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ADT前已患有骨质疏松症,接受ADT会使其原有骨质疏松症状加剧,在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患者骨折的风险。因此探讨ADT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已成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及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前列腺癌ADT相关骨质疏松近几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就其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作以下综述,如ADT相关骨质疏松症中雄激素的作用机制、ADT的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和ADT相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为医务工作者们了解前列腺癌ADT相关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及防治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较常见病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一个或多个甲状旁腺病理性(肿瘤或增生)过量分泌甲状旁腺激素所造成.随着血钙测定和甲状旁腺素测定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目前我国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为骨型和肾型.治疗方面,主要以手术治疗和药物...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其已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高发病率及复杂的并发症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医药治疗OP已逐渐成重要手段,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骨代谢方面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方案多样及安全性高等使得其在临床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发病率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中医体质与OP的发病、治疗及预防相关密切,依据现代医学发展研究方向,从中医体质角度出发,探索中医体质与OP发病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OP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OP的水平及发挥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降低导致钙吸收增加、骨量减少而引发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折是该病的主要发现途径,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钙剂、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等,但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用药。如今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作用于成骨相关的多通路、多靶点,有效提高骨密度,减轻骨痛,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有独特优势。笔者从临床、动物、细胞等方面归纳中药及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持续进展,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不容小觑,已位居慢性病第三位.其初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往往在出现脆性骨折等并发症后才得以确诊,因此被冠以"寂静的疾病"之名.不仅影响了病患的生存质量,也增添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支出压力.确保骨骼健壮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也应该持续...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由代谢而引起的中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及脆性增加导致的骨折等并发症的形成。因此,如何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及防治其并发症的形成成为现在研究者最主要关注的问题。microRNAs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对调节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microRNAs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进展。既往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多与机体内microRNAs相关信号通路有关。PI3K/Akt、MAPK、Wnt/β-catenin、TGF-β/BMP、Notch信号通路等作为与microRNAs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表达干预机体内成骨细胞的破坏及破骨细胞的过度吸收,进而抑制骨质疏松的产生及发展。研究发现,中药通过干预上述信号通路的调节,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及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从而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及进展。本文通过对中药干预microRNAs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症进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中药运用于临床、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及广阔的治疗空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显著上升。近年来对传统补肾中药淫羊藿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较多,研究发现淫羊藿单体淫羊藿苷具有较强的抗骨质疏松症活性,能够通过调节骨代谢来有效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笔者从淫羊藿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来综述淫羊藿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淫羊藿苷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2020版共识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施治、临床推荐意见、临床疗效评价和监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等,增加了临床表现腰膝酸软、骨密度测量临床指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中医病因、针灸治疗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等内容。本共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为临床医师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防治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目前单纯的西医药物防治骨质疏松症尚存在各种不良反应与疗效不确切等问题,这为临床上通过其他方式寻找满意的治疗方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有独到的见解,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笔者对近年来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作一总结,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微生物是与宿主共生的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当其发生紊乱时将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代谢产物也对全身代谢性疾病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骨代谢性疾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能够很好地反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功能,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在骨代谢性疾病中起着调控作用。中药在调控肠道菌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SCFAs的调控。笔者就单味中药及提取物与中药复方通过调控SCFAs影响骨代谢,从而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