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水翁花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和1个已知化合物,采用质谱(MS)、一维核磁共振波谱(1D NMR)、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异核单量子相关谱(HSQC)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已知化合物为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DMC),新化合物为(Z)-6-羟基-4-甲氧基-5,7-二甲基橙酮。新化合物在水翁花中的含量极低,该实验利用水翁花中含量较高的橙酮前体DMC与醋酸汞反应合成新化合物(水翁花橙酮),产率为86.5%;该方法为水翁花橙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保障。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阳性药布洛芬相比,水翁花橙酮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PGE2的释放有更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6.12 nmol·L^-1;布洛芬的IC(50)为68.66 nmol·L^-1。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水翁花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酵母致发热大鼠模型,观察水翁花解热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水翁花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观察水翁花的抗炎作用.结果 水翁花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的痛阈值和抑制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亦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结论 水翁花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水翁花的镇痛和抗内毒素作用,为镇痛和抗内毒素药物的临床开发与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观察水翁花的镇痛作用,采用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法观察水翁花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小鼠连续7天灌胃给予水翁花16、8和4g/kg,均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能明显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生存率(P<0.05)。结论:水翁花对外周性疼痛有镇痛作用,对内毒素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紧密结合地方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以南药水翁花为对象,综合利用多种实验设备,设计创新型的药学综合实验.实验优选提取分离方法 ,高效分离纯化目标产物4',6'-二羟基-3',5'-二甲基-2'-甲氧基查尔酮,引导学生判断化合物纯度,鉴定结构,并测定含量.该实验涉及中药化学成分提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紫外分...  相似文献   

5.
李传厚  朱彦军  于绍华  蒋海强  周洪雷 《中草药》2019,50(22):5389-5394
目的对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对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花鬼针草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6-O-(4″-O-乙酰基-6″-O-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1)、奥卡宁-4′-O-β-D-(6″-乙酰基)-葡萄糖苷(2)、7,3′,4′-三羟基-6-O-(4″,6″-二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橙酮(3)、6,7,3′,4′-四羟基橙酮(4)、异奥卡宁(5)、丁香酸-4-O-α-L-鼠李吡喃糖苷(6)、奥卡宁-4′-O-β-D-(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7)、奥卡宁-4′-O-β-D-(4″-乙酰基-6″-反式-对-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4′-二甲醚-7-O-芸香糖苷(9)、cordifolioidyne B(10)。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I,化合物6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水翁花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其新 《中草药》1998,29(9):630-631
对水翁花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为水翁花的药材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宋艳霞  马强  李捷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097-1101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的代谢物中存在很多新的活性化合物。通过对红树植物海榄雌中一株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FJ-1的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了一个新橙酮苷(Z)-7,4’-dimethoxy-6-hydroxy-aurone-4-O-β-glucopyranoside(1)。通过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化合物1具有显著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强度优于氟康唑,与两性霉素B相当,并且能够浓度依赖性抑制磷脂酶分泌。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8)
目的研究糙叶五加Acanthopanax henryi(Oliv.) Harms花的化学成分及其粗提物抗炎活性。方法糙叶五加花70%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硅胶、反相C_(18)柱、Sephadex LH-20、HPLC、制备薄层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胶质细胞BV2为筛选模型评价提取物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芸香糖苷(4)、1,5-双咖啡酰奎宁酸(5)、1,4-双咖啡酰奎宁酸(6)、1,3-双咖啡酰奎宁酸(7)、4,5-双咖啡酰奎宁酸(8)、3,4-双咖啡酰奎宁酸(9)、3,5-双咖啡酰奎宁酸(10)、山柰酚(11)、芦丁(12)、二氢芝麻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13)、丁香酚苷(14)、3,5-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5)、3,4-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6)、1,3-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7)。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芸香科柑果子属植物(Limoniacrenulata)为一印度传统药物,但尚未进行系统的化学研究。作者对其进行了化学和光谱分析,得到两个新化合物,经结构测定为8-羟基-5-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D-吡喃葡糖甙(8-hydroxy-6-methoxy-2-methyl anthraquin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Ⅰ)和繖形酮-7-O-α-L-  相似文献   

10.
一.抗炎药的筛选所用的筛选方法是针对主要的病因和病理过程。目前,与致病有关的三个主要方面,已被看作是药物进行干预的可能位置:a.花生四烯酸代谢,b.与炎症有关的吞噬细胞和细胞功能,c.自动免疫过程。“抗炎药物”系指能干预急性和慢性炎症过程(如风湿病、关节炎)的药物。一般认为花生四烯酸代谢在这些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酚酸类、简单酚类、黄酮类,鞣质和萃丙烷衍生物自从经典的非甾体抗风湿药乙酰水杨酸问世后,已合成出无数的结构类似物,但在  相似文献   

11.
对水翁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得到4个新黄酮,并采用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方法测定了上述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皂苷抗炎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LU Ke-ming  袁丁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658-1660
综述了近年来皂苷抗炎作用的文献,对植物中总皂苷提取物和皂苷化合物抗炎作用及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Moon  T  清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5):293-294
干燥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根(1.3kg)用甲醇室温提取,提取物用己烷分配,溶于己烷的部分反复上硅胶柱,分别用己烷-乙酸、氯仿-甲醇洗脱,经甲醇重结晶后得到的白色针晶astilbicacid为3β,6β-二羟齐墩果-12-烯-27-酸。  相似文献   

14.
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pictus)中含有皂苷、多炔、苯丙烷类、木脂素和简单酚苷;其茎皮的乙酸乙酯组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本次以生物活性检测为指导,从刺楸茎皮中分离出2个具有抗炎活性的皂苷(1、2)和1个新的无活性皂苷(3)。  相似文献   

15.
文献报道白桦脂醇、白桦脂酸,熊果酸等三萜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由于莲(Nelumbo nucifera)的根茎中含有白桦脂酸等三萜化合物,为此,采用角叉菜胶和5-羟色胺诱导的大鼠足水肿模型,对莲的甲醇提取物及成分白桦脂酸的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经口给予莲甲醇提取物(200、400mg/kg)和白桦脂酸(50、100mg/kg)对大鼠两种炎症模型均呈现明显的抗炎作用,其作用与保泰松(100mg/kg,经口给予)和地塞米松(0.5mg/kg,皮下注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炎症模型,评价了忍冬(Lonicera japonica)丁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7.
董伟  周堃  王月德  吉炳琨  周敏  高雪梅  胡秋芬  叶艳青 《中草药》2015,46(20):2996-2998
目的对傣药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全株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半叶法检测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从竹叶兰氯仿-甲醇(1∶1)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3-羟基丙酰)-5-甲氧基-异苯并呋喃-1(3H)-酮(1)、香豆酸(2)、ω-羟基化愈创木丙酮(3)、3-甲氧基-4-羟基-苯丙醇(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竹叶兰苯丙素,化合物1表现出明显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相对抑制率为22.6%。  相似文献   

18.
对藏药喉毛花Comastoma pulmonarium全株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RP-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喉毛花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到1个萘甲醛类新化合物,该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鉴定为5-甲氧基-2-甲基-7-(2-氧代丙基)-1-萘甲醛(1)。对该化合物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对抑制率为32.8%,接近对照宁南霉素的相对抑制率31.6%。  相似文献   

19.
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抗炎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9,(3)
目的比较赪桐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部位抗炎活性。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筛选赪桐根活性部位。然后,建立去双侧肾上腺小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定足跖炎性组织MDA、NO水平和SOD活性,以及大鼠血清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赪桐根极性部位组对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对去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水平、提高SOD活性(P0.05,P0.01)。结论赪桐根4个极性部位均具有抗炎作用,以石油醚部位最强,其发挥部分依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机制主要与减少MDA、NO、TNF-α、PGE_2、IL-1β、IL-6、LTB4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桃金娘科)的煎剂在中医学中用于治疗皮肤病。此植物的化学成分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呈现抗皮肤真菌活性的该植物中抗菌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并测定了对须发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的影响。从水翁茎皮中分离出一种抗皮肤真菌性成分——齐墩果烷型三萜,并使用光谱法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