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2008年间,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桑托斯深水盆地盐下层序接连发现了3个超大型油气田,使得该区盐下领域成为新的勘探热点。分析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以及盐下油气成藏特征,指出巴西坎波斯盆地、大西洋彼岸的西非宽扎盆地、下刚果盆地的盐下层系,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在沉积时期属同一盆地,并经历了相似的盐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通过类比研究,认为这些盆地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其盐下层系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应是未来重要的油气战略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震、测井、岩心、铸体薄片、碳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等资料,对巴西桑托斯盆地H油田下白垩统Barra Velha组层序沉积充填特征开展研究,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预测礁滩体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其控制因素。BarraVelha组沉积期,整体为孤立台地—斜坡的沉积格局,裂谷期—拗陷期的气候变化致使Barra Velha组下部三级层序SQ1(BVE300段)和上部三级层序SQ2(BVE100段—BVE200段)沉积表现出由深水低能到浅水高能的演化特征。裂谷期伸展断裂和走滑断裂活动以及拗陷期台缘—台内沉积分异作用使得这两个时期的沉积古地貌均展现出“三脊两洼”的形态特征。礁滩体主要发育于SQ2-LHST时期,湖平面周期性震荡约束礁滩体发育在台地相区SQ2-LHST各高频层序地层单元的顶部。走滑断裂活动通过改变沉积古地貌的方式控制礁滩体在平面上的展布。正花状走滑断裂导致浅水台地边缘及内部形成局部高地并成为沉积高能带,为礁滩体发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巴西桑托斯盆地M油田盐下巨厚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硅化作用,目前尚未有相关研究探讨其成因机制。为此,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流体包裹体测试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资料,对M油田不同硅化作用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化作用在M油田较为普遍,超过一半样品受硅化作用影响,但仅有17%的样品属于中-强硅化作用。硅化作用成因类型包括3种,分别为沉积型、早期成岩型和热液型。沉积型和早期成岩型硅化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有限。综合证据显示,强热液硅化层段与侵入岩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同时其主要氧化物含量介于侵入岩和碳酸盐岩围岩之间,呈二者混染特征,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较高(87~193 ℃),证明热液硅化作用为岩浆期后热液所致。岩浆期后热液倾向于沿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的断层、裂缝、不整合面等构造薄弱带以及与这些薄弱带相连通的高基质孔隙带流动,使储层发生强烈硅化作用。当硅质含量大于10%,对储层物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巴西桑托斯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其盐下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而针对主力储层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盆内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对桑托斯盆地L油田盐下Barra Velha组(简称BV组)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划分,明确了湖盆沉积层序演化规律,建立了盆地内L油田BV组微生物礁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BV组可划分成1个三级层序、4个次级旋回;湖相微生物礁相作为BV组重要的储集相带,分布在湖盆两侧台阶坡折带,且在高水位环境加积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及火山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南部海岸含盐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巴西桑托斯盆地卢拉油田(原名图皮油田)盐下地层层序、热史、圈闭演化史等分析表明,卢拉油田的烃源岩为中裂谷层序与上裂谷层序的湖相页岩,储层则以坳陷层序的碳酸盐岩为主;圈闭类型为受尼欧克姆—巴雷姆期裂谷作用形成的地垒所控制的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其形成演化经历了早白垩世尼欧克姆—巴雷姆的裂谷早期、裂谷中期、裂谷晚期、早阿普特的坳陷期、晚阿普特的蒸发岩发育期,以及早白垩世阿尔布以来的油藏圈闭充注期等6个演化阶段;其成藏特征表现为盐下深层晚期中等成熟成藏。认为广泛分布的厚层盐岩(约2000m)及其高热导率的功效极大地延缓了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扩展了盐下勘探的深度范围;同时,地垒—地层型油气聚集带成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部海上盆地盐下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张金伟 《特种油气藏》2015,22(3):22-26,151-152
巴西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盐下相继发现了 Parati、Libra、Tupi 等一批大型油气田,已成为当今世界深海勘探的热点地区。 利用中石化合作区块获得的最新资料,对桑托斯盆地盐下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油气成藏理论,对典型大油气田进行解剖,研究了桑托斯盆地盐下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提出了盐下大型油气田成藏五要素,建立了盐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盆地东部盐下古隆起带是下一步寻找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盐下深海领域自2006年发现Lula特大型油田以来,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成为全球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勘探发现、油气特征等分析,对盐下油气系统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认为盐下湖相泥页岩生烃条件优越,形成多个生烃中心、强充注油气系统;巨厚膏盐岩层延缓烃源岩演化,有效保存油气;湖相微生物岩储层大规模发育是油气富集的关键。采用规模序列法对盐下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价,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约为331×10~8bbl。系统总结勘探历程与经验后,提出勘探思路转变、持续投入和技术进步是盐下大油气田发现的关键,商业性油气发现风险主要受优质储层规模、油气藏类型和经济储量规模的影响。裂谷期隆起区背景下的构造圈闭是最重要勘探目标,其次为地层—岩性圈闭,超深海远洋高隆带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2002—2012年间,在巴西坎普斯盆地盐下层系接连发现了15个油气田,可采储量7×108t油当量,其中大型油气田11个,凸显了坎普斯盆地的石油潜力,使得该盆地盐下层系成为继桑托斯盆地之后新的勘探热点。坎普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盐下层系是裂谷期(侏罗纪晚期—阿普特早期)沉积的典型陆相沉积体系,包括欧特里夫阶裂缝发育的玄武岩基岩和阿普特阶至巴雷姆阶的碳酸盐岩。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下白垩统LagoaFeia群黑色钙质页岩,该烃源岩有极好的生烃潜力;盆地发育多套储层。坎普斯盆地盐下层系勘探程度低,目前油气探明率只有约50%,油气潜力巨大。坎普斯盆地盐下层系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应是未来储量增长最快的领域。勘探的重点地区是中央隆起带;主要油藏类型是LagoaFeia群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主要圈闭类型是碳酸盐岩岩性—构造型圈闭。  相似文献   

10.
巴西桑托斯盆地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被动大陆边缘期3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盐下、盐岩和盐上3套层序.盐下下裂谷期烃源岩是盆地内的主力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盐下储层主要为上裂谷—坳陷期生物灰岩、上裂谷期介壳灰岩;盐岩层在深水区厚度大,呈连续分布,封盖能力强;基底断垒带有利于形成各类构造圈闭,有利的地质条件为盆地盐下巨型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基础.盆地北部深水区的基底断垒带是盐下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这一区域盐下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巨厚连续分布的盐岩层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基底断垒形成的古浅水区有利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断垒、翘倾断块、披覆背斜圈闭十分丰富,周边地堑区生成大量的油气就近运移到地垒区聚集成藏.其他地区盐下层序存在各种风险,成藏条件略差.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勘探历程及勘探实践成果,利用地震、重磁、钻井等资料,系统研究总结了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理论认识和勘探关键技术进展。提出盆地“两隆三坳”构造格局及阿—乌隆起带控藏的认识,认为裂谷期主烃源灶控制油气富集区带、古构造控制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规模和质量、连续厚层盐岩控制油气聚集与保存,揭示了CO2充注改造油气藏过程和机理。研发了层控、相控盐下构造变速成图、湖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侵入岩和喷发岩分布预测、湖相碳酸盐岩烃类检测以及超临界状态CO2流体测井识别等5项勘探关键技术。上述理论认识与技术方法为中国石油巴西深水项目超大型油田的发现和探明提供重要支撑,对桑托斯盆地及相似领域的深水大型油田勘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西桑托斯盆地盐下巨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当今全球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目前对该区域储层性质的研究程度还相对较低。该区域发育了碳酸盐岩、火成岩和砂泥岩等多种岩性的地层,不同岩性序列的地层相互影响重叠,导致直接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判别存在着较大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区域储层解释,制约了勘探进程。结合岩心、薄片、综合地质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桑托斯盆地碳酸盐岩、火成岩和砂泥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基于几种主要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将元素组分、物性及孔隙结构相结合,提出一种"三步法"进行地层岩性识别,识别精度较高,为储层精细测井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托斯盆地F油田位于巴西深水区域的盐岩之下,具有埋藏深、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与常规的以孔隙型为主的储层和中国西部“串珠状”的大型溶洞储层不同,研究区碳酸盐岩为深水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其溶蚀孔洞孔径小、裂缝类型多,导致地震响应特征极其不明显,常规缝洞预测方法不适用。另外,受上覆巨厚盐岩层的影响,缝洞发育储层段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增加了利用叠后地震方法预测其分布规律的难度。因此,针对研究区缝洞发育特点,采取井震相结合的思路,以消除泥岩及火成岩岩性干扰为前提,首先进行地震资料优化处理,然后充分利用岩心、FMI测井等资料以及生产漏失等信息,综合分析地震异常可能表达的地质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深水盐下多种岩性发育背景的小尺度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裂缝与孔洞的敏感地震属性,通过联合构造应力场进行裂缝预测,结合波阻抗、孔隙度及CGR等地震反演结果,开展溶蚀孔洞预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湖相碳酸盐岩缝洞储层预测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勘探目的碳酸盐岩沉积盆地的勘探目的可以包括寻找构造和地层圈闭。生油层可以是碳酸盐岩本身,也可以是以碳酸盐岩为主的页岩层。研究的勘探深度决定于地层现在的深度,地层曾经埋藏的最大深度以及地热梯度历史。对石油勘探而言,研究深度大约为1500米至3000米。碳酸盐岩储油层的孔隙,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形成: ·被覆盖的礁体或壳坝的原始孔隙。·白云岩中的石灰岩的转化,可能使孔隙度增加10%左右。·二氧化碳和水(H_2CO_3)的作用溶解碳酸盐岩。油的熟化(maturation)产生了二氧化碳,也是导致产生孔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发育多套巨厚的盐岩沉积,成藏条件好,因此,奥陶系盐下一直是勘探关注的重要领域,并对其进行了持续研究与不懈探索。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盐下勘探几经周折,逐步形成了"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侧向供烃、白云岩岩性圈闭成藏、区域岩性相变带多层系富集"的新认识。以新的地质认识为指导,在盆地中部的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终于获得了日产百万立方米以上高产工业气流井,开拓了该盆地又一个碳酸盐岩勘探新领域,证实奥陶系深层也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相碳酸盐岩在中国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广泛发育,油气勘探证实具生油和储油能力,自1956年在四川盆地获得发现以来,至2012年底,已在四川、渤海湾、柴达木等盆地探明湖相碳酸盐岩油气田63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97×108t。中国陆上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物源供给和海侵等多方面因素,主要发育生物礁型和复杂岩性型两类湖相碳酸盐岩,除分布局限的生物礁外,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多与烃源岩互层或共生发育,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高产受沉积相、裂缝发育和构造位置等多因素控制,甜点预测难度大。中国陆上以湖相碳酸盐岩为主要储层的致密油分布范围广、资源潜力大,评价认为分布面积在10×104km2以上,地质资源量在57×108t以上,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截至2019年5月,Petrobras公司在桑托斯盆地盐下群的开采已达10年之久,其产出效益及所达到的产能指标均属于海上油气工业中的佼佼者。共建有16座钻井平台,超过150口井,产量占巴西盐下产量的90%。低于$7/桶的举升成本和较高的产能都促使该盐下群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前沿领域。过去10年盐下层的累计产量为25亿桶当量,相当于阿根廷全国的探明储量。现如今,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的盐下群产出占  相似文献   

19.
桑托斯盆地是近10年来全球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其深水盐下多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令业界关注。为了揭示盐下裂谷系圈闭目标的分布规律,指导盐下油气勘探,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与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结合三维数据的应用分析及已发现的油气圈闭特征,明确了盆地盐下裂谷系圈闭目标的分布规律。盐下圈闭目标主要分布在构造高的地垒发育区,与背型盐丘共生;同时,在局部区域,圈闭目标受具有走滑性质的继承性活动基底断层控制,沿断裂带状断续分布,且主要分布在断层内部弯曲段或断裂带的叠覆区。这种圈闭发育模式的建立,能够很好地克服盐岩屏蔽作用对盐下勘探目标识别带来的障碍,提高对盐下油气藏分布规律的认识,从而降低钻探风险。  相似文献   

20.
渤海渤中凹陷独特的地质特征决定了湖相碳酸盐岩是其中深层重要的储层类型。综合运用地震、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渤中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湖相碳酸盐岩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对渤中凹陷湖相碳酸盐岩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渤中凹陷沙一二段具备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具体部位主要受层序位置、局部古地貌和物源的控制,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水下高地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部位。沙一二段沉积时期渤中低凸起等水下高地是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有利区,湖相碳酸盐岩规模较大。湖相碳酸盐岩的发育弥补了渤中凹陷中部缺砂的不足,是中深层重要的储层类型,是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