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3,(19)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诊断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47例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对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HA、IV-C、PIIIP和LN)检测,分析各指标对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探讨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相关性。结果: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相关性大小顺序为:r(IV-C=0.63)>r(PIIIP=0.40)>r(HA=0.28),而LN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相关指标经ROC曲线分析,对肝硬化诊断敏感度大小顺序为IV-C(82.0%)>PIIIP(80.1%)>HA(49.2%),对肝硬化诊断特异度大小顺序为HA(74.1%)>IV-C(71.3%)>PIIIP(69.3%)。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能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情况。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125-127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与无肝胆疾病史的10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对照,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A水平是随着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脏受损程度的不断加重,呈逐渐升高,在G3、G4级和S3、S4期时血清HA水平均呈现出明显升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肝硬化患者血清HA水平高达(605.3±215.7)μg/L,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达(277.9±126.5)μg/L,与对照组的(91.2±19.6)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A水平是诊断肝硬化严重程度以及评估肝纤维化发展趋势的灵敏指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21-2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肝脏纤维化、肝功能、炎性因子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5.759、10.558、14.751,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957、14.833、20.983,P<0.01);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933、12.394、8.360,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有助于阻止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进展,改善肝功能,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1317-1321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对肝纤维化患者的软坚散结作用,是否与miR-12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通路调节作用有关。方法: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4例,另留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片抗纤维化联合治疗。治疗前后同时测定各组血清中miR-122与IL-10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rgotein dismutase,SOD)、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活性,结合临床肝纤维化四项[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rocollagenⅢ,PCⅢNP)、IV型胶原(collagenⅣ,CIV)、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以及常规病理评价。结果:进行Ishak纤维化评分结果发现,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为5.5分;治疗后对照组平均为5.1分,观察组为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CIV、H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O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OD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可以调节miR-122/IL-10,从而控制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具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例早期肝细胞肝癌(早期HCC组)、70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组)、70例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Hpa、b-FGF、CD34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肝组织中Hpa、b-FGF表达进行半定量计数,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MVD计数。对各组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HCC组肝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7.1%(8/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20.0%(14/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28.6%(20/70)(P〈0.05)。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炎组的52.9%(37/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57.1%(40/7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808,P〈0.01),Hp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645,P〈0.05),b-FGF表达与Hpa表达亦呈正相关(r=0.629,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强阳性表达,而在慢性乙肝组及乙肝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肝窦多为呈阴性。结论 Hpa、b-FGF、CD34在早期HC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非肝癌组织,为早期HCC与非肝癌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4):135-138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例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和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影像学指标。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脏影像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病例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ALB)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可有明显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4):12-15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反应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8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GRACE评分、Gensini积分及存活情况者的检测结果,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GRACE评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GRACE评分、Gensini积分及存活情况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GRACE评分、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且对预后的反应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消化性溃疡与胃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胃泌素(GAS)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80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胃癌及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GAS含量。结果对照组、慢性消化性溃疡组与胃癌组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8.55±5.44)、(18.21±9.81)和(26.91±10.80)μg·L-1,血清GAS水平分别为(42.36±12.44)、(54.68±13.81)与(75.29±13.48)ng·L-1。慢性消化性溃疡组与胃癌组血清TGF-β1及G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胃癌组两者水平较慢性消化性溃疡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男性患者TGF-β1和GAS水平较女性患者明显升高,年龄>50岁的患者TGF-β1和GAS水平较≤50岁的患者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TGF-β1和GAS水平随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增高(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血清TGF-β1和GA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分期越高血清TGF-β1和GAS水平越高。TNMⅠ—Ⅲ期患者血清TGF-β1与GAS水平呈正相关(P<0.05),TNMⅣ期时TGF-β1与G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与GAS的高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0):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各4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ALB)、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影像学指标等。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2,P=0.044);治疗后,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影像学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病例组ALT、AST、TBIL、HA、LN、PCⅢ、Ⅳ-C、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8):15-17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肝脾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影像学指标。结果:病例组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HA、LN、PCⅢ、CⅣ均低于对照组,而ALB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