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儿童全血锌铁钙铅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儿童锌、铁、钙、铅体内含量现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营养补剂和排铅品。方法对幼儿园与学校健康体检的238名儿童进行血锌、铁、钙、铅4种元素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238名儿童中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标人群,其中锌低标人群比例最高,占73.1%(P〈0.05),铁和钙低标儿童仅有16.0%和22.7%。锌和铁的低标人群均以7岁以下年龄组较高(P〈0.05),钙低标人群以0-3岁组比例较高(P〈0.05);铅中毒儿童占46.2%;铅中毒与锌缺乏率有明显相关性,与铁和钙缺乏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平顶山市儿童锌、铁、钙均有不同程度低标人群,锌缺乏和铅中毒的流行率较高,服用锌、铁、钙补充品应参照膳食结构和体内元素含量,不可盲目补充,同时应防治铅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台州市椒江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水平及分布状况。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1200例0~6岁儿童静脉血中铜、锌、铁、钙、镁、铅元素进行测定。结果:微量元素缺乏率依次为钙15.92%、锌16.67%、铁14.41%、铜1.58%、镁0.67%,铅中毒率为3.75%;婴幼儿组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均显著高于学龄前组(P<0.05),但铅中毒率显著低于学龄前组(P<0.05);ADHD患儿血铅的含量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血锌的含量低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ADHD患儿存在血铅、血锌异常现象;婴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应重点防治钙缺乏和锌缺乏,同时学龄前儿童还应重点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薛世萍  任为  黄彩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66-5068
目的:了解兰州市3~6岁学龄前儿童的血中铅、钙、镁、锌、铜、铁6种矿物元素的水平,为预防儿童矿物元素缺乏和铅中毒、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兰州市城区随机选择4所幼儿园共388名儿童,采指尖血80μl,测钙、镁、锌、铜、铁、铅浓度。结果:男孩的血铅、铜、铁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缺乏率最高,为38.92%。总的铅中毒率为12.63%,但3岁组最高,达到28.57%。铅中毒儿童的钙、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市3~6岁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以缺锌为主,铅中毒率较高。儿童缺钙易导致铅中毒,反之,血铅水平较高也影响钙的吸收。防止儿童缺钙是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端  范义兵  张志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88-3090
目的:了解参加体检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做好营养及保健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0~10岁534名儿童的血样,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Cu)、锌(Zn)、钙(Ca)、锰(Mg)、铁(Fe)和铅(Pb)元素的含量,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缺铁异常率达58.2%,其次为锌(26.0%)、锰(14.2%),而钙基本正常,铜几乎不缺,微量元素异常率除锌元素女(31.4%)高于男(23.0%)外(P<0.05),其他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6种元素异常无统计学意义;铅元素各年龄段均有一定异常,总体异常率达21.3%。锌和铅元素与多种元素有高度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铁、锌缺乏率较高,提示应关注儿童营养均衡,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铅增高,应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多吃排铅食品,必要时进行药物排铅。  相似文献   

5.
黄梅  韩煊  林志敏  贺喆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3-2785
目的:了解宝安区0~3岁婴幼儿有益微量元素缺乏发生情况和有害铅元素分布水平。方法:对2010年8~11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868例0~3岁的婴幼儿全血锌、铜、钙、铁、镁、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及统计分析。结果:锌缺乏27.19%、钙缺乏11.87%、铁缺乏10.37%、铅中毒5.29%,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铁、锌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之间微量元素平均值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微量元素缺乏以锌、铁为主,血铅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提示婴幼儿要定期健康体检和检测微量元素,及时调整膳食,适时补充锌、铁,针对性排铅是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就诊儿童无机元素缺乏的特点,为儿童保健与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在沧州医专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1241名儿童检测头发中的锌、铁、铜、钙、碘。结果:检测的1241例中发锌缺乏率为32.80%,铁缺乏率为22.80%,铜缺乏率为6.61%,钙缺乏率为16.76%,无碘缺乏。发锌缺乏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3.90%、41.53%(P<0.01),发铁缺乏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0.00%、25.56%(P<0.05);发锌缺乏率城区与农村儿童分别为41.04%、29.71%,发钙缺乏率城区与农村儿童分别为33.58%、44.93%(P<0.01);发锌、铁、铜、钙的缺乏率均以7~12岁组最高,不同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就诊儿童体内易缺乏锌、铁、钙,且各年龄组、性别、城乡缺乏率不尽相同,故针对性加强儿童保健对提高其健康水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 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儿童血钙铁锌含量变化与铅中毒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血钙、铁、锌含量变化与铅中毒关系。方法:选择来院就诊的1082例1~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铅中毒诊断标准(血铅≥100μg/L),将儿童分为铅中毒组和对照组。儿童血铅和钙、铁、锌的测定采用阳极溶出法。结果:铅中毒组血钙和锌水平(1.22±0.34 mmol/L和90.5±23.5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0.48 mmol/L和122.6±32.4μmol/L)(P<0.001),并且铅与钙和锌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血浆铁无相关关系。结论:儿童钙、锌缺乏时易致铅中毒,这有助于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昆明市0~12岁健康儿童血清钙磷及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儿童血清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健康体检的416名0~12岁儿童,检测血清钙、磷、铅、锌、铁、铜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血清微量元素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钙、磷、锌、铁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钙、磷含量呈下降趋势,锌、铁含量呈上升趋势。受检者未检测到铜元素缺乏及铅元素超标的情况,其他钙、磷、锌、铁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情况,其中不同年龄组儿童钙缺乏、磷缺乏、锌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清磷元素的含量及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昆明市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元素含量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情况,应在医师指导下改善膳食结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儿童血铅与其他五种元素的相关性,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血铁、锌、钙、镁、铜,采用阳极溶出电解仪测定全血铅;对本地区2010。2012年间2710例学龄前儿童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铅中毒发生率为9.37%,以1~7岁儿童居多;(2)本地学龄前儿童血清钙、铁和锌三种元素的缺乏率较高。儿童铅、铁、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钙呈下降趋势。除血铅外其他五种元素在性别上无差异;(3)正常儿童的血铅水平与钙呈负相关,而与铁、锌成正相关;儿童铅中毒时血铅与锌呈负相关。结论在儿童铅中毒的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钙和锌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各年龄段儿童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防治Pb、Cd污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918例0~12岁儿童按发育阶段分为4组,分别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取静脉血,采用北京博晖的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全血Cu、Zn、Ca、Mg和Fe含量,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Pb和Cd含量。结果:各年龄组间Fe、Cd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而不同年龄组间Ca、Mg、Cu、Zn、P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Zn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Ca、Cu、Zn缺乏和高Pb率在各年龄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Mg缺乏以及高Cd与年龄没有明显的关系,各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堰市儿童Ca、Zn、Fe缺乏普遍存在,Cu、Mg缺乏少见,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Cd污染程度较轻,需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预防Pb污染。  相似文献   

12.
儿童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儿童铅中毒及血铅水平与5种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铅等5种微量元素,选取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附院儿科及学院中心实验室2001年6月~2006年6月3561例3~12岁儿童检测分析。结果:①3561例受检儿童,血铅最低值0·024mg/L,最高值0·186mg/L,几何均值为0·068mg/L,铅中毒发生率15·8%;②线性回归显示锌、铁、钙标准回归系数最大,分别为0·064、0·058、0·051与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显著(P<0·01)。③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铅与血锌、血铁、血钙负相关。结论:儿童铅中毒可导致血锌、血铁、血钙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儿童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铅水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铅及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12岁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组儿童锌、铁、钙缺乏率均高于血铅正常组(P值均<0.05),血铅水平与锌含量相关系数为-0.43,呈中度负相关;与铁含量相关系数为-0.11,呈轻度负相关;与钙含量相关系数为-0.27,呈轻度负相关。结论铅中毒与锌、铁、钙缺乏有协同出现的趋势,且铅中毒儿童较血铅正常儿童更易存在无机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石家庄市2~6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Cu、Fe、Ca、Mg、Zn)和铅状况,以便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纠正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从8所幼儿园中抽取儿童1581名,其中男835名;女746名。按年龄分成4组,2岁~组360名;3岁~组408名;4岁~组420名;5岁~组393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和阳极溶出电解仪分别对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和铅进行测定。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进行F、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1倍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所有儿童全血微量和铅的测定结果如下(x±s)Fe,(5.14±1.17)μmol/L;Ca,(1.15±0.27)mmol/L;Zn,(107±20.9)μmol/L;Cu,(20.43±7.48)μmol/L;Mg,(1.70±0.45)mmol/L;Pb,0.357±0.13μmol/L。除Mg、Cu缺乏较少外,Ca、Zn、Fe的缺乏和铅中毒都占相当的比例,各元素间除血铅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外,其它元素性别、年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石家庄市2~6岁儿童全血Fe、Ca、Zn缺乏和铅中毒有相当高的比率,Mg和Cu缺乏的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刘银镖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74-2776
目的探讨河南省中牟县学龄前儿童血铅(Pb)水平及其与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锰(Mn)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24名2—5岁学龄前儿童血液中Pb、Zn、Cu、Fe、Ca、Mg、Mn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血中Pb与血中Zn、Cu、Fe、Ca、Mg、Mn等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以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制定的铅中毒标准(血Pb水平≥O.483μmol/L)为界限,学龄前儿童的铅中毒检出率为22.6%,其中男童铅中毒总检出率及其4岁~组铅中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男童血中Pb和Cu水平高于女童(P〈0.05,P〈0.01)。但是,血Pb水平与6种元素水平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中牟县学龄前儿童血Pb与Zn、Fe、Cu、Ca、Mg、Mn水平之间未见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姬松茸多糖(Agaricus blazei Murrill polysaccharides,ABP)对Pb中毒大鼠体内Pb、Cu、Ca、Zn、Fe、Mn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45日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正常对照组、Pb中毒组、多糖组、Pb中毒+低剂量多糖干预组、Pb中毒+中剂量多糖干预组和Pb中毒+高剂量多糖干预组。Pb中毒组和Pb中毒+多糖干预组都给予0.2%醋酸铅溶液,自由饮用,其它组给予蒸馏水。多糖、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分别按每天每只100、50、100、200mg/kg体重灌服姬松茸多糖液,各组灌服液体积相等,为1ml。正常对照组和Pb中毒组每天每只灌胃1ml的生理盐水。饲养60d后,取大鼠肝脏、肾脏、心脏和血,分别测定Pb、Cu、Ca、Zn、Fe、Mn含量。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b中毒组各组织和三个多糖干预组中肝脏、肾脏和血中Pb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中毒组心脏中的Ca、血中的Fe含量升高(P<0.05或P<0.01),其余均下降(P<0.05或P<0.01),多糖组中肾脏和心脏中的Ca,血中的Fe略有下降,其余均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Pb中毒组比较,低剂量多糖显著降低血铅含量(P<0.01),中剂量多糖显著降低心脏中铅含量(P<0.01),其他组织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ABP剂量的升高,三个多糖干预组中心脏中的Ca和血中的Fe的含量逐渐降低,而其他指标均逐渐升高,当ABP剂量达到200mg/kg时,显著下降或升高(P<0.05或P<0.01)。结论姬松茸多糖促进Pb的排出,对Pb致大鼠微量元素失衡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北京市区学龄前儿童红细胞系列参数及体内必需元素水平,探讨儿童贫血与必需元素之间及必需元素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ADVIA120血液分析仪检测北京市区学龄前健康体检儿童静脉血常规,同时采用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末梢血必需元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岁以内儿童HCT、MCV、MCH、CH、Zn、Fe均低于3~6岁组,而RDW、RET%、RET均高于3~6岁组。②本研究299名儿童中,贫血儿童2名(0.67%),均为轻度贫血。③299名儿童中,26.1%儿童存在锌缺乏,铁缺乏占6.0%,钙缺乏占3.1%。女孩锌缺乏率明显高于男孩,3岁以内儿童铁缺乏率明显高于3~6岁儿童。④Zn与Fe、Cu、Ca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0.437、0.331,P<0.01;Mg与Fe存在正相关,r值为0.589,P<0.01,与Ca存在负相关,r值为-0.130,P<0.05;RBC与Mg、Fe成正相关,与Ca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5、0.442、-0.160,P<0.01;Hb与Cu、Zn、Mg、Fe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3、0.262、0.274,0.626,P<0.01;CHr与Zn、Fe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5、0.196,P<0.01。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龄前儿童贫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但锌和铁的缺乏率较高,应予以重视。同时在纠正贫血、补充锌、铁时应考虑必需元素之间及必需元素与红细胞参数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以避免某些元素补充过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911名儿童指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璐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53-356
目的:了解吐哈油田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11例儿童微量元素钙、锌、铜、铁、镁。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镁、铜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锌、钙、铁含量差异显著(P值均<0.01)。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钙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婴儿组缺铁的比例最高,学龄组男童缺钙的比例最高。结论:吐哈油田儿童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铁、钙、锌、铜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