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清饮对大鼠肾问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和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包括肾清饮预防组(S组)、肾清饮低剂量组(SL组)、肾清饮高剂量组(SH组)、苯那普利组(B组)、肾清饮+苯那普利组(S+B组),每组8只。对M组和药物干预组大鼠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M组给予腺嘌呤灌胃,第4~6周给予蒸馏水灌胃;S组前3周同时给予腺嘌呤及肾清饮(0.4ml/d)灌胃,每毫升肾清饮含生药2.4g,第4~6周给予肾清饮(0.4ml/d)灌胃;SL组和SH组前3周给予腺嘌呤灌胃,第4~6周给予肾清饮灌胃,剂量分别为0.4ml/d和1.2ml/d;B组前3周给予腺嘌呤灌胃,第4~6周给予盐酸苯那普利灌胃,剂量为10mg·kg^-1·d^-1;S+B组前3周给予腺嘌呤灌胃,第4~6周同时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mg·kg^-1·d^-1)及肾清饮(0.4ml/d)灌胃。比较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肾组织病理学表现、问质纤维化指数评分及肾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M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ET-1水平及肾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ET-1水平及肾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各药物干预组之间相比,s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ET-1水平及肾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TGF-131mRNA表达降低最显著(P〈0.01)。结论肾清饮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肾纤康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纤康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纤康组、苯那普利组,采用左侧输尿管梗阻方法造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纤维连结蛋白(FN)检测,并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各治疗组肾间质TGF-β1、ColⅢ、FN面积比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肾纤康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肾间质TGF-β1、ColⅢ、FN面积比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纤康组与苯那普利组肾间质TGF-β1、ColⅢ、FN面积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纤康通过下调TGF-β1在肾间质的表达,抑制ECM的增生、积聚,防止肾间质纤维化,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所致肾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苯那普利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消瘀泄浊饮及其化裁方痰瘀同治方对单侧输尿管(UUO)大鼠肾间质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治疗组、消瘀泄浊饮组、痰瘀同治组。药物治疗14天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肾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cr、BUN、TGF-β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消瘀泄浊饮、痰瘀同治方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能降低肾组织中TGF-β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形态学观察也显示其肾脏损害轻于模型组。从实验数据来看,痰瘀同治方治疗组有优于消瘀泄浊饮治疗组的趋势。结论:消瘀泄浊饮、痰瘀同治方能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痰瘀同治方的作用可能优于消瘀泄浊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与TGF-β1、Smad2/3表达变化的关系。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淋巴循环障碍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各24只。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尿蛋白量(24 h)和Scr。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Ⅰ)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或)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ColⅠ、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 结果 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随着时间推移肾功能逐渐减退,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肾组织中ColⅠ、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 < 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 结论 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Smad途径,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MP-2、MMP-9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诺组(0.833mg/kg)、糖肾方大剂量组(2.67g/kg)、糖肾方小剂量组(1.33g/kg),每组10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0周。动态检测血糖和尿蛋白/肌酐水平;取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RT-PCR方法检测TGF-β1、MMP-2及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及Ⅳ型胶原表达。结果:大剂量糖肾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肌酐(P〈0.05),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P〈0.01),减少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MMP-9mRNA表达(P〈0.05),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减轻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和提高MMP-9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怡  岑洁  顾向晨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4):333-335,I0006,I000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有相关性。方法:应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去势)后和/或大肠杆菌由膀胱经不完全梗阻输尿管逆行感染制作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正常或去势后、或合并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及用氟哌酸或/和倍美力治疗后的大鼠雌激素受体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α-SMA及TGF-β在肾脏组织中表达的改变,探讨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结果: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组大鼠尿蛋白定量有所升高。去势、慢性肾盂肾炎均造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氟哌酸、倍美力、氟哌酸加倍美力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肾脏ER-β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单纯去势组、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大鼠肾脏ER-β较正常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慢性肾盂肾炎组、去势后慢性肾盂肾炎组大鼠肾脏表达间质纤维化标志蛋白α-SMA及TGF-β1明显增高,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氟哌酸加倍美力组可降低α-SMA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血清E2与肾脏ER-β呈负相关,与肾间质纤维化指标α-SMA、TGF-β1负相关,肾脏ER-β与TGF-β1有一定的正相关,而与α-SMA无明显关系。结论:雌激素及其受体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纤维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分为UUO模型组(n=11),缬沙坦治疗组(n=11),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n=7)。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大鼠,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比色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UUO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肾脏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下降(P〈0.05),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缬沙坦治疗组与UUO组大鼠比较,肾间质纤维化减轻(P〈0.05),肾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SOD含量升高(P〈0.05);同时肾组织α-SMA和TGF-β1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可通过减少UUO组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增加抗氧化酶的含量,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显著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肥大细胞(MC)在蛋白负荷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脏的分布并探讨其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的关系。 方法 60只SD大鼠行右肾全切术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复制蛋白负荷肾病大鼠的模型(n=30),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30),分别于模型成功后第3、7和11周,随机处死10只大鼠,检测尿蛋白和血生化指标。采用甲苯胺蓝组织化学和糜蛋白酶(chymase)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CF在肾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蛋白尿所致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 模型组大鼠随着BSA注射量的增加, 尿蛋白量(24 h)增加,第7周达到高峰[(199.1±98.4) mg], 以后开始下降,第11周为(133.7±67.8) mg。在模型组大鼠的肾皮质、髓质均可见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及chymase阳性的肥大细胞, 以间质纤维化区域最为多见。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的加重, 肥大细胞数目增多,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GF-β1及SCF主要在肾小管、间质、部分系膜细胞及壁层上皮细胞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加,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肥大细胞的数量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TGF-β1和SC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2、0.521、0.916, 均P < 0.01)。 结论 肥大细胞浸润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蛋白尿可能通过SCF介导肥大细胞到肾脏,释放chymase,促进肾组织TGF-β1表达,介导蛋白尿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因子1(TSP-1)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丢失的关系。方法 36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CAAN模型组(用关木通浸膏水溶液间断灌胃)及对照组(仅自来水灌胃),每组18只。分别于第4、8和12周处死6只大鼠,用肾组织切片做免疫组化染色。对TS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氨基肽酶P(AP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间质TSP-1、肾小管TGF-β1及肾间质Col Ⅰ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1)。3者间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925、0.910、0.857,P均〈0.01)。模型组大鼠肾间质APP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TSP-1、Col Ⅰ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945、-0.883,P均〈0.01)。模型组肾小管VEGF表达上调(P〈0.01),其表达量与APP呈显著负相关(r=-0.607,P〈0.01),而与TGF-β1星显著正相关(r=0.625,P〈0.01)。结论 TSP-1-TGF-β轴表达增强及与TSP-1相关的PTC丢失均可能参与CAAN肾间质纤维化,而VEGF表达上调为代偿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出具有转染后能表达活性的骨形成蛋白-7(BMP-7)的重组腺病毒,将其直接导入肾纤维化大鼠肾脏,观察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无菌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组)组、BMP-7治疗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BMP-7组肾小管间质α-SMA表达显著减少(P〈0.05)。RT-PCR结果显示:TGF-β1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第28天,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BMP-7组比同一识相点UUO组TGF-β1表达减少(P〈0.05)。结论:BMP-7能够明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下调TGF-β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延缓和抑制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托考昔和秋水仙碱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托考昔组和秋水仙碱组,用酵母和腺嘌呤造模,分别同时给予上述药物治疗。5周后观察大鼠血尿酸、肌酐、尿素氮、校正肌酐清除率和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尿酸升高,肾间质纤维化,TGF-β1、PAI-1、IL-1β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托考昔组肾间质纤维化改善,TGF-β1、PAI-1和IL-1β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秋水仙碱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及TGF-β1和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托考昔和秋水仙碱可能通过下调TGF-β1、PAI-1、IL-1β的表达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肾康灵在5/6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中对残肾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10nag·kg^-1·d^-1)、肾康灵高剂量组(15g·kg^-1·d^-1)和肾康灵低剂量组(5g·kg^-1·d^-1)。8周后观察大鼠24h尿蛋白、BUN、Scr、Alb及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pI(TGF—β1)、Col—Ⅳ、纤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肾康灵高低剂量治疗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尿蛋白排出量、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病理上,接受肾大部切除术的大鼠均可见基质增生、肾小球硬化,但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肾小球硬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肾康灵高剂量组肾小球硬化程度最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用药组TGF-β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肾康灵高、低刺量组与苯那普利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灵对5/6肾大部切除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降低蛋白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纤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探讨肾纤康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纤康组、苯那普利组,采用左侧输尿管梗阻方法造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作肾间质TGF-β1、Smad2、Smad3、Smad7检测,并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和各治疗组肾间质TGF-β1、Smad2、Smad3面积比增加,Smad7面积比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组肾间质TGF-β1、Smad2、Smad3面积比减少,Smad7面积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纤康组与苯那普利组肾间质TGF-β1、Smad2、Smad3、Smad7面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纤康通过下调TGF-β1、Smad2、Smad3在肾间质的表达及增加Smad7的表达而抑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与肾纤康可调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有关,其作用与苯那普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参与的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UUO大鼠模型,分组:UUO组、治疗组(UUO+EGB)、对照组(假手术组)。治疗组给予EGB200mg·kg^-1.d^-1灌胃,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7d、10d、14d的肾组织TGF-β1表达量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测定肾功能、血TGF-β1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UUO组相比,治疗组的肾组织TGF-β1表达及血TGF-β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均较UUO组减轻,并且血TGF-β变化与病理轻重相平行。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减轻UUO术后肾组织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祛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祛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对照组)、祛毒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祛毒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术前1天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分别在术后第3天、7天、14天分批处死大鼠,检测大鼠尿N-已酰-β-氨基葡萄糖苷(NAG)酶、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变化,梗阻侧肾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半定量计算肾小管损伤指数(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index,TII),Masson染色测定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Ⅰ)、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成蛋白(BMP)-7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祛毒颗粒能明显降低UUO大鼠术后14d的尿NAG酶、Scr、BUN(P〈0.05);对梗阻侧肾组织HE染色进行TII评分发现,不同时间点,2个试验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指数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0.01);Masson染色测定肾间质胶原面积,2个实验组大鼠肾间质胶原面积少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0.01);免疫组化法染色发现,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大鼠CTGF、ColⅠ在肾组织的表达下调(P〈0.05),HGF、BMP-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祛毒颗粒具有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UUO大鼠致纤维化因子CTGF、ColⅠ在肾脏的表达,上调抗纤维化因子HGF、BMP-7在肾脏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防己黄芪汤对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祛风化湿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予防己黄芪汤低、中、高剂量干预,设蒙诺对照组。肾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BMP-7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防己黄芪汤干预组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有所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其肾组织TGF-β1表达下降、BMP-7表达上调。结论:防己黄芪汤下调UUO大鼠肾组织TGF-β1、上调BMP-7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发挥祛风化湿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致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组。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各处死大鼠10只,肾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HIF-1α、CTGF、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HIF-1α、CTGF、TGF-β1蛋白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HIF-lα、CTGF、TGF-β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模型组第3天HIF-lαmRNA表达与CTGFmRNA,TGF-β1mRNA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0.748,0.659,P〈0.05),模型组第7天组HIF-1αmRNA分别和CTGFmRNA、TGF-β1mRNA呈正相关(分别为r=0.663,0.645,P〈0.05),模型组第14天组HIF-1αmRNA分别和CTGFmRNA、TGF-β1mRNA呈正相关(分别为r=0.515,0.752,P〈0.05)。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节CTGF、TGF-β1的表达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衰保肾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物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建立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TGF-β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肾衰保肾胶囊明显抑制TGF-β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衰保肾胶囊能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为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7d、14d、28d)观察梗阻侧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致纤维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肾皮质中与肾脏纤维化相关的Smurf2、Smad7信号蛋白等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Smurf2基因和蛋白质明显上调,呈时间依赖性(P〈0.01);Smad7蛋白呈时间依赖性下调(P〈0.01),Smad7基因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TGF-β1基因在UUO后第7d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P〈0.01)。(2)甘草酸能改善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1),下调肾脏组织TGF-β1基因的表达(尸〈0.01);减少Smurf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上调TGF-β1信号传导中抑制性因子Smad7的表达(P〈0.01)。结论:甘草酸二胺能保护UUO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损伤。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减少Smurf2核酸和蛋白质的表达,增加抗纤维化作用的Smad7蛋白表达;减少TGF-β1表达,阻止TGF-β1信号传导,从而阻断肾间质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和干预组(缬沙坦30mg·kg^-1·d^-1,n=10)。第8、16周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K的表达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1)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与TGF-β1同向表达增高,随病程进展递增;(2)缬沙坦干预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1)DN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LK与TGF-β1同向表达增高,提示ILK是肾间质纤维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缬沙坦可能通过下调ILK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病变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