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蛹虫草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诱变获得高产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蛹虫草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UV)、化学诱变(LiCl)、复合诱变(UV-LiCl) 3种方式对蛹虫草孢子进行诱变;发酵检测存活菌株的胞外虫草素和虫草多糖的含量.结果:以胞外虫草素为指标,3种诱变方式的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化学突变(29.2%)>紫外突变(28.6%)>复合诱变(26.5%);以胞外多糖为指标,最大正突变率分别为紫外诱变(35.7%)>复合诱变(33.3%)>化学诱变(27.0%).紫外诱变突变株Z-5-1胞外虫草素产量达0.842g/L,比出发菌株高311%;紫外诱变突变株Z-4-7胞外虫草多糖产量达5.250g/L,比出发菌株高148%.在连续培养5代后,仍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紫外诱变能获得较高的蛹虫草正突变率,同时能获得高产虫草素、虫草多糖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G5的胞外多糖产生能力,采用太空诱变技术对其进行选育,从中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通过富集培养、平板筛选、脱脂乳发酵和遗传稳定性实验,最终得到两株高产胞外多糖且遗传稳定性较好的突变株EPS-33和EPS-43。突变株EPS-33和EPS-43在25℃发酵脱脂乳,发酵结束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220.42和198.49mg/L,为出发菌株的1.9倍和1.7倍。2个突变菌株与出发菌株产胞外多糖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产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3.
脉冲强光诱变保加利亚乳杆菌高产胞外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脉冲光技术应用于微生物诱变育种的可行性以及获得多糖高产突变株,以产糖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IMAU40160为出发菌株,进行脉冲强光诱变处理。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的测定,对比分析诱变前后菌株多糖的简单结构和抗氧化能力。SDS-PAGE电泳对脉冲强光的诱变机理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利用脉冲强光诱变技术可选育得到多糖高产突变株L27,其多糖产量高达(490.98±12.26) 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98%。结果表明,脉冲强光诱变不会对菌株多糖官能团产生影响;诱变处理后菌株多糖表面呈现不规则多孔状;脉冲光处理提高了菌株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引发了突变株差异蛋白的表达,为脉冲强光应用于优良菌株选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脉冲强光技术可应用于L. bulgaricus IMAU40160多糖高产突变株的诱变选育。  相似文献   

4.
灵芝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对灵芝真菌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30株诱变株中选出1株菌体产率和多糖产量明显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Hs-26,经遗传稳定性试验、10 L发酵罐发酵培养,Hs-26高产突变株发酵周期、菌体及胞外多糖产量都明显超过原始菌株,菌体产量相对提高38.71%,多糖产量相对提高79.16%,表明所得突变株是比原始菌株更优秀的稳定高产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藏区牦牛乳中分离出的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的单一诱变和复合诱变,筛选出Q4F8高产胞外多糖突变株,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此外,脱脂乳培养基中的胞外多糖与粘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今后筛选胞外多糖产生菌提供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单独诱变的效率低于复合诱变的效率,胞外多糖最高可达150.33mg/L,比初始菌株提高了80.95%。  相似文献   

6.
从来自全国各地120余份土样中筛选得到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生产菌株1504,经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504为黑曲霉。以黑曲霉150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亚硝酸钠化学诱变以及紫外-亚硝酸钠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其进行诱变育种,通过3步筛选的方法筛选高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对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试验,最终选育出1株胞外葡萄糖氧化酶产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UNⅡ021,该菌株产胞外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达到186.32 U/mL,为原始菌株的3.8倍,经5代传代试验表明,其产酶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虫夏草原生质体为材料,经紫外诱变获得了性状优于出发菌株的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诱变30s的8号菌株,生物量达到1.3445g/100mL,比出发菌株生物量提高55.16%;胞内多糖产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诱变30s的3号菌株,胞内多糖产量达到54.570mg/g,比出发菌株多糖产量提高52.9%;富硒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是诱变30s的8号菌株,富硒量达到125.8μg/g,比出发菌株提高50.11%。由结果可知,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可以用于冬虫夏草的菌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氯化锂、甲基磺酸乙酯(EMS)、亚硝酸诱变灵芝原生质体,对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氯化锂最佳诱变剂量为0.03%,此时诱变株L31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19.99 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914.72%;EMS最佳诱变剂量为0.12%,此时诱变株E40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6.14 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211.68%;亚硝酸最佳诱变时间为15 min,此时诱变株H48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10.13 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414.21%;3种诱变方式下,诱变株L31的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且遗传性状最稳定,第三、五、七、九代胞外多糖产量较原发菌株分别提高了738.58%、671.07%、683.25%、673.10%。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保存的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多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0.70%,亚硝基胍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5.78%。通过响应面设计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X2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多糖产量达19.868g/L,相比出发菌株增长了23.85%。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UV+氯化锂复合诱变灵芝原生质体,对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UV+EMS最佳诱变条件为UV照射10s,EMS质量分数为0.06%,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2.95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了49.75%;UV+氯化锂最佳诱变条件为UV照射20s,氯化锂质量分数为0.02%,胞外多糖产量最高为3.11mg/mL,较原发菌株提高了57.87%;2种诱变方式中,最佳诱变条件下,UV+氯化锂复合诱变所获得的胞外多糖产量较UV+EMS复合诱变的高5.42%。诱变株FE3第3、5代胞外多糖产量较原发菌株分别提高了40.10%、25.38%,诱变株FL10第3、5代胞外多糖产量较原发菌株分别提高了51.78%、30.96%,都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普鲁兰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普鲁兰酶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在250mL的摇瓶中可达到4.5μmol/(min·mL)的普鲁兰酶酶活.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玉米支链淀粉2g/dL,蛋白胨2g/dL,牛肉膏1.5g/dL,NaCl0.5g/dL,MnSO42μmol/L.摇瓶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17%,温度37℃,摇瓶转速220r/min,pH6.0,发酵周期32h.通过2L容积的发酵罐批式发酵,酶活可稳定在3.3μmol/(min·mL)左右  相似文献   

12.
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筛选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方法。在加有复合抑菌剂的初筛平板上涂布土壤悬液,于28℃培养7 d后喷洒次甲基兰溶液显色,挑出周围形成透明圈的菌落,再次接种培养,7d后挖取菌落周围的琼脂块,利用文中设计的简易转移装置,将琼脂块中的水溶性成分转移到滤纸上,然后分别用茚三酮试剂和Dragendorff试剂检测,挑取对2种试剂都呈阳性的菌落,进一步摇瓶复筛,发现1株放线菌的发酵液中有ε-聚赖氨酸。经生化反应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灰橙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aurantiacus)。  相似文献   

13.
胡雪芹  钱梅双  朱立  郭赓艺  叶明 《食品科学》2011,32(21):210-213
研究黑色素暗盘菌Plectania YM421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并对该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以获得高产黑色素菌株。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5g/100mL蜗牛酶,33℃酶解3h的条件下,Plectania YM421原生质体形成率最高;在距离20W紫外灯下30cm处,紫外诱变时间在15~25s之间时,获得突变株YM421-2#黑色素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03%,生物量提高了11.33%。该突变株可以作为黑色素工业生产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转谷氨酰胺酶产生菌的筛选以及菌种的鉴定。利用凝胶法进行初筛得到产转谷氨酰胺酶的菌株,再通过Folk的比色法确定菌株产转谷氨酰胺酶的量,得到SW-14(0.38 U/mL)和SW-215(0.42 U/mL)两株菌。根据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对两产酶菌株的进行菌种鉴定。初步鉴定得到的两个菌株属于放线菌科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15.
乙醇生产酵母菌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西燃料乙醇取得巨大成功,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糖价的下跌,以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已经向世人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潜力.但目前我国国内还尚未见到甘蔗汁乙醇的研究,作为一项储备技术,对甘蔗汁乙醇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商业化和实验室筛选的多株酵母发酵甘蔗汁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y酵母生长速度较快,gw2酵母产酒率较高,gw2酵母死亡率较低.综上,sy酵母和gw2酵母更适合于甘蔗汁发酵酒精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刘晶  时敏  徐速  于殿宇  江连洲  任运宏 《食品科学》2012,33(11):126-130
采用从大庆日月星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得到产脂肪酶的菌株xjA,在固态发酵的条件下生产脂肪酶,并将所产脂肪酶应用于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本实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产脂肪酶的最佳固态发酵条件:在种龄36h的情况下,碳源(麸皮)与氮源(豆粕)质量比(m麸皮:m豆粕)为1:4、V培养基:V加水量 1:1、接种量0.3%、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3d。在此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固态培养基中脂肪酶的活力最高,可达1450U/g;所得脂肪酶用于合成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产物中共轭亚油酸(CLA)接入率可达到13.6%。  相似文献   

17.
α-葡萄糖苷酶是生产异麦芽低聚糖的关键酶.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产生菌黑曲霉M-1为出发菌株,经UV、UV-LiCl复合诱变和60Co 诱变选育,成功筛选出了一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高产菌株C-1,其产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2.7倍.有望将来应用于异麦芽低聚糖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葡萄干、蜂蜜等含糖量较高的自然界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了一株产D-阿拉伯醇的高渗酵母L-84,以葡萄糖为主要原料,30℃摇瓶培养120 h,D-阿拉伯醇产量达到43 g/L,葡萄糖质量转化率达22.64%。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2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初步鉴定菌株L-84为Pichiaguilliermondii(季也蒙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19.
以一株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DG-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得到菌株DG-4-4,酶活提高了20.4%;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菌株DG-4-46,酶活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61.9%,比初始出发菌株DG-4提高了95.0%.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高产单宁酶的菌株,从多年种植的茶园、柿子园以及掩埋柿子、五倍子和茶叶的花园土壤中通过平板初筛和三角瓶固体发酵复筛筛选到一株产单宁酶的曲霉菌株DNM1-39,固体培养其产单宁酶活力为1.58U/g。以DNM1-3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照射、硫酸二乙酯单独处理和紫外线照射-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获得突变株UD-6,其产酶活力达2.80U/g。连续传代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活力不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