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其内注射骨水泥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达到止痛及加固椎体目的的一项微创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瘤、骨髓瘤、侵袭性血管瘤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粉、液比例分别按1:1、3:2、2:1共3种方式调配,每组10份,在体外测试其聚合过程。将4具正常成人尸体胸腰段,分成2组,1组取T12-14共10个椎体,在CT+X线透视下行经皮椎体穿刺,注入骨水泥,另1组取T12-L4共10个椎体,作抗压强度测试的对照组。将注射组和对照组分别游离成各10个单个椎体,双盲法测量其纵向最大抗压强度。结果:3种比例骨沙的稀、稠阶段持续时间及聚合时温度的升高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适的PMMA粉、液比例为3:2,均未发生椎弓根及椎体前缘骨皮质 损伤,平均每个注入骨水泥4.5ml,有4个椎体出现椎旁静脉渗漏,注入PMMA的椎体的最大抗压强度比对照组提高约38%(P<0.05)。结论:掌握适宜的PMMA粉、液比例和注射时机是 PVP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经椎弓根穿刺行PVP是可行的途径;椎体内注射PMMA可显著增强其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附295例553节椎体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临床疗效、适应证及相关技术。方法对295例患者553个椎体在X线C臂血管机导引下行PVP,包括骨质疏松症171例,转移性肿瘤103例,骨髓瘤12例,血管瘤2例,外伤7例。一般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量为2~7ml。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61/171),转移性肿瘤总有效率为81.5%,骨髓瘤患者有效为8例(8/9),外伤患者有效为7例(7/7)。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18例转移瘤PVP后3~4d行放射治疗;12例采用大平板血管机旋转X线采集和椎体三维重建成像指导手术操作。结论PVP已成为疼痛性压缩性骨折标准治疗方法之一,伴随手术方法和器材不断改进其适应证必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能否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常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多发性脊髓瘤患者共19个椎体(胸椎10个、腰椎9个)在DSA监视下行PVP术的术后疗效,其中5个椎体已发生压缩性骨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在术后第一天疼痛缓解不显著(P>0.05),术后一周疼痛缓解显著(P<0.05)。5个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个椎体发生下椎间盘渗漏,1个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平片复查均未见手术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或进一步塌陷(术前已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髓瘤的有效方法,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考虑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向其内注射骨水泥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达到止痛及加固椎体目的的一项微创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瘤、骨髓瘤、侵袭性血管瘤以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主要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相似文献   

6.
谭中宝  狄镇海  张建  毛学群  邹容  王庆庆   《放射学实践》2012,27(9):998-1000
目的:探讨CT图像模拟穿刺路径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61个椎体)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在CT图像上测量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术穿刺角度及旁开棘突距离,并在此参数参考下,于X线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WHO评分法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不同节段椎体穿刺角度及棘突旁开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8~L5椎体穿刺角度及旁开距离逐渐增大。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为95.1%。结论:对于不同节段椎体,PVP手术穿刺角度及穿刺点选择是不同的,术前根据CT图像测量穿刺参数可有效提高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颈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不同颈椎病变穿刺路径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CT引导下PVP治疗17例颈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合理的穿刺进针路径.结果 ①本组17例中,从前侧方入路,于颈内动脉鞘之前进针4例;于颈内动、静脉与椎动脉之间进针11例;从后侧方入路,于颈内动、静脉与椎动脉之后进针2例.本组17例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②术前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7.24±1.01)分,术后第1天降至(3.24±1.09)分,术后1周降至(2.4±0.80)分,术后3个月降至(1.82±0.53)分.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均为76.5,P<0.01).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评价分别为E级4例,D级7例,C级4例,B级2例,术后分别为E级10例,D级5例,C级1例,B级1例.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χ<'2>=4.52,P=0.033,P<0.05).③术后即时复查CT,骨水泥外漏发生率为35.3%(6/17),但均未出现显著临床症状.随访3~17个月,82.4%(14/17)骨转移病灶稳定,未见扩大.结论 ①穿刺路径的选择:一般上颈椎病变宜从后侧方入路,于颈内动、静脉与椎动脉之后进针;下颈椎从前侧方入路,于颈动鞘之前或者于颈动鞘与椎动脉之间进针均可;附件病变可从后侧方进针,但具体穿刺路径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②对不适合外科手术的颈椎转移瘤患者,CT引导下PVP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稳定颈椎以及延缓骨转移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病变时技术的优化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5例共62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血管瘤4例4个椎体、骨质疏松7例12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34例46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将不透X线骨水泥(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按粉剂与液体为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本组完全缓解率(CR)77.78%,部分缓解率(PR)17.78%,有效率为95.56%.止痛作用2周至18个月持续有效.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术后即刻CT证实有7例10椎骨水泥向椎体周边组织渗漏,只有1例硬膜外渗漏者导致暂时性神经根性痛.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只要我们操作得当,可以避免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共7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其中血管瘤6例6个椎体、骨质疏松9例16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42例57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将不透X线骨水泥(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按粉剂与液体为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在CT表现为点状分布3个,斑片状分布6个,团状分布42个,弥散分布28个。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15例良性病变全部达到止痛效果(15/15),恶性肿瘤止痛效果达90.5%(38/42)。 止痛从注入水泥开始到7d显效,持续6个月。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介入治疗椎体血管瘤、压缩骨折、转移性肿瘤、骨髓瘤等椎体病变的新方法。综述了其基本概念、治疗机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的研究近况,重点描述了硬化成形材料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及PVP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提高对该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溶骨性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5例33个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3~8)ml。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33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1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6例(6/25),部分缓解(PR)者16例(16/25),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 PR)为88%(22/25)。患者术前与术后24h、术后1周、术后1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6例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的溶骨性转移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脊椎的转移性肿瘤、血管瘤和骨髓瘤等往往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 ,还常伴有脊髓麻痹和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 ,造成护理困难 ,生活质量下降 ,加速患者的死亡。传统的治疗手段为放疗和外科手术切除 +内固定术。放射治疗脊椎的转移癌、血管瘤、骨髓瘤的疼痛缓解率可达 40 %~ 80 % ,但一般在 2周后才能显示效果 ,其最大的弱点是无法保证和加强因肿瘤破坏而造成的脊柱不稳定 ,以至于不能充分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 ,尤其是脊髓麻痹则更难恢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加强脊柱稳定和减压 ,手术方式为病灶搔刮 +植入新骨、或经前入路直视下注入…  相似文献   

13.
欧陕兴 《人民军医》2003,46(4):203-205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kypho plasty ,PK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的一项新型微创技术 ,该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等新型填充物 ,从而增强骨折椎体的稳定性 ,减轻疼痛。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供同行参考。1 发展历史1984年 ,法国介入神经放射学家向椎体血管瘤(angioma)病损椎体内注入骨水泥 ,随访 3年 ,结果满意。从此 ,PVP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 ,开始了PVP治疗病变椎体[1] 、椎体转移瘤、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压缩性椎体骨折等。 1994年 ,美国首次开展PVP技术 ,…  相似文献   

14.
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4~7肿瘤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下段颈椎肿瘤的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2008年共治疗16例中下段颈椎肿瘤患者,其中转移瘤12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穿刺入路采用前外侧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共穿刺和注射21个C4~C7段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100%.16例疼痛都得到了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7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7分,颈椎运动功能优良.结论 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中下段颈椎椎体肿瘤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单球囊扩张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23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使用单球囊先后置入两侧,完成球囊扩张,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72h内疼痛均完全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平均分别丢失(14.80±4.03)mm和(10.68±3.89)mm,术后平均分别丢失(10.32±3.92)mm和(6.37±3.58)mm。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1.2±5.9)°,矫正至术后(11.6±3.9)°。1例1个椎间隙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线表现。结论:应用单球囊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疼痛性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11个。在X线监测下,经双侧椎弓根穿刺伤椎,置入可扩张球囊,推注对比剂扩张球囊,使塌陷椎体复位,并在椎体内形成空腔,应用骨水泥在牙膏期时向空腔内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48h内疼痛均完全缓解,无临床并发症。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4°。1例患者术后CT检查发现在椎体前侧缘有少量骨水泥外溢。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CT模拟腰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测量和分析相关重要参数.方法 随机选取69例患者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工作站上模拟PVP,共345节椎体,测量项目为腰椎L1 ~ L5左右椎弓根的左右径、上下径、左右进针距离、左右旁开中心距离等数据,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1 ~ L5腰椎椎弓...  相似文献   

18.
徐霖  杜恩辅  周选民  李小力  杨守俊  陈平有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071-1074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首次椎体成形术后胸腰椎其它椎体新发生压缩性骨折再次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必要性、技术方法特点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41例首次椎体成形术后新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再次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在心电监护下采取局麻下手术操作,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在严密监测下依次向各病变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术后1周评价治疗效果。重点分析新发生椎体骨折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术中操作的技术问题和与疗效有关的因素。结果:41例患者46个病变椎体行椎体成形治疗,39例40个椎体为再次椎体成形,2例6个椎体先后施行第2~3次椎体成形。46个病变椎体中43个椎体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形,3个椎体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成形。各椎体内骨水泥注射剂量4.0~8.5ml,平均5.5ml,椎体骨髓腔内骨水泥大部充填者13个(28.3%);中度充填者27个(58.7%),少部分充填者6个(13.0%);术中未发生明显椎管和血管泄露及相关并发症,术后1周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者13例(31.7%);部分缓解者25例(61%);效果较差者3例(7.3%),但术后4周亦明显缓解。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中老年患者首次椎体成形术后性椎体骨折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应在严密的心电监测下尽早施行。对骨质疏松的椎体一般勿需预防性成形处理,但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反复发生症状性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经皮穿刺椎体硬化成形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钙缺失病变的有效手段.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及其他原发恶性肿瘤,也有人将其应用于脊柱以外其它部位骨破坏性疾病的治疗.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痛苦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lls vertebroplagty,PVP)是一种崭新的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体破坏。达到稳定脊椎缓解疼痛之目的。手术操作需在影像学设备(大型X光机或CT)监视引导下进行,采用经皮穿刺方式进入病变椎体。向椎体内灌注骨水泥。本文从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疗效、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此技术的最新进展、发展前景发表看法。从而得出较乐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