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视频喉镜用于经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食道超声探头置入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行经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患者40例,年龄39~62岁,体质量45~73 kg, ASAⅡ或Ⅲ级,NYH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视频喉镜组(G组)和对照组(C组)。G组患者在视频喉镜引导下行食道超声(TEE)探头置入,C组采用盲探法。记录TEE探头插入首次成功率及插入次数、插入时间、G组视频喉镜对食道入口的显露情况,口咽黏膜出血及损伤发生率(视频喉镜发现一处及以上损伤则计为损伤)、呼吸道并发症(包括气管插管脱出、错位、异位)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患者首次插入成功率95%,明显高于C组60%(P<0.05),插入次数明显少于C组(21 vs.30)(P<0.05),插入时间明显短于C组[(28±9)s vs.(51±11)s](P<0.05);G组患者口腔黏膜出血、血肿、损伤发生率及术后拔管1 d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包括气管插管脱出、错位、异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视频喉镜下经食道超声(TEE)探头插入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急诊重症患者60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A组(n=30)和B组(n=30)2组。A组采用盲法插入TEE探头,B组采用视频喉镜辅助插入TEE探头。比较2组探头一次插入成功率、插入所需时间、插入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插入时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B组一次插入成功率(82.8%)高于A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一次尝试成功插入所需时间长于A组,(24.6±3.1) s vs (15.5±3.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插入探头所需的总时间2组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部损伤B组少于A组(3.4%vs 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头插入时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喉镜可以改善经食道超声探头插入的条件,提高插入成功率,减少相应并发症,可安全用于急诊重症患者的TEE探头插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4 3例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经食管插入食管超声探头 ,进行二尖瓣结构、瓣膜开闭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 结果 术中 TEE监测使外科医生对 11例 (2 6 % )患者及时改变临床决策 ;在成功的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中 ,TEE发现即刻左心房舒张期内径显著变小、返流量显著降低。 结论  TEE监测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中安全可靠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TEE可以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判断瓣成形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在困难气道中使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lideScope videolaryngoscope,GVL)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GVL经口气管插管组和GVL经鼻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质费城颈托固定颈部,模拟困难气道。比较两种方法的气管插管时间、困难插管评分、总的插管成功率、试插的次数及插管并发症。结果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GVL经鼻气管插管的时间较短(49 s vs. 38 s,P<0.01),且插管难度降低。但两组总的插管成功率及试插次数相似。两组均无误入食管以及缺氧情况发生,但经鼻气管插管组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28% vs. 7%,P=0.042)。结论 在困难气道中,GVL经鼻气管插管较GVL经口气管插管快速、容易,但经鼻插管的鼻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胡廷保 《海南医学》2007,18(10):43-44
目的 观察门诊咽异物就诊者异物阳性率、漏诊率.方法 对2006年7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接诊的主诉咽异物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216例中检查发现并取出异物153例(70.8%),漏诊2例(0.9%);口咽常规检查及下咽间接喉镜检查发现异物148例(占异物总数96.7%),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异物3例,X线及CT检查各发现1例.直接取出145例,纤维喉镜下取出6例,食道镜下取出1例,颈侧切开取出1例.结论 口咽常规检查及下咽间接喉镜检查是咽异物诊治中的主要手段,有选择地采用纤维喉镜、X线等辅助检查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张传骧 《安徽医学》2013,34(7):900-903
目的探讨及比较两种视频喉镜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Mallampati I-Ⅲ级的患者90例。按照Mallampatis分级随机分为3组:M组(Macintosh喉镜组,n=30),A组(Airtraq视频喉镜组,n=30),H组(UE-HC可视喉镜,n=30)。比较各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误插率、咽部不适发生率,每组Cormack.Lehane分级情况。结果视频喉镜比直接喉镜更好显露喉部结构,插管时间更短,误差率、咽部不适发生率更低,一次插管成功率更高(P0.01)。结论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视频喉镜可明显提高显露喉部结构程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口咽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喉镜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喉镜辅助组(喉镜组)36例在气管切开前应用喉镜直视下将气管插管退至声门口,常规组34例则不应用喉镜.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喉镜组的手术时间为(6.1±1.7) min,明显短于常规组[(7.5±2.5)min];喉镜组发生缺氧事件0例,常规组8例,2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组出血量为(2.1±0.5)ml,少于常规组[(3.1±0.7)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镜组发生误吸0例,常规组误吸2例.结论 喉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适合在ICU气管切开时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皮瓣修复术后胃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方法:选择颌面部肿瘤术后出现胃管插入困难患者42例,分析胃管插入困难原因,根据不同病例特点,改变插胃管方法。结果:42例患者术后出现胃管置入困难后分析原因并改变方法,2次插管成功23例(54.7%);3次插管成功11例(占26.1%);4次插管成功者5例(11.9%);5次插管成功者3例(7.4%)。喉镜辅助插管11例(26.1%),内镜辅助下插管7例(16.6%)。插管过程中34例(80.9%)患者出现明显恶心、呕吐不适,血压明显升高17例(40.4%)。结论:口腔颌面术后口咽通道解剖改变,插管前正确判断下管位置,避免造成因插管困难损伤皮瓣血运,减小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下胃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黄业武 《右江医学》2010,38(2):149-150
目的对比观察全麻与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食管异物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50例予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复合麻醉,表麻组70例行1%地卡因口咽部黏膜表面麻醉,观察两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麻组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22.0%,表麻组发生并发症41例,发生率为8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89,P<0.01),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和急救中的可行性及通气情况.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C组(气管插管组)和E组(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5min内插入气管导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13例急救复苏患者全部1次插入食管.结果 E组51例中43例均一次盲插入食管,其他7例通过调整头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的位置后插入食管,1例插入气管.E组插入深度为(21 3±0 7)cm,食管套囊注气量为(12 8±1 9)ml,口咽腔套囊注气量为(85 8±14 8)ml.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C组SBP、DBP、MAP、HR均高于E组,通气30min后E组PET CO2轻度升高.13例急救复苏中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均一次成功,但均因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前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适用于手术时间不超过2小时及其气道困难的全麻患者,对时间超过2小时或在通气中有严重缺氧表现时应及时改变通气方式.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为急救复苏简便易行的开放气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