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夏秋季感染性腹泻有多种病原体引起,但主要还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为多见。痢疾杆菌分为四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在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传染源为急、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特别是非典型病人因症状不重,患者本人及周围人群未加注意,故在疾病传播中有  相似文献   

2.
志贺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健康问题,该菌属包括4个种: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以及宋内氏志贺菌,引起的临床症状有:腹泻、痢疾性黏液脓血便、痉挛性腹痛以及里急后重等,甚至危及生命〔1-3〕。该菌属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泰国、越南等;而发达国家较少见,其感染发病的患者50%是前往发展中国家的旅行患者〔4〕。因此,目前志贺菌研究工作大多在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1,5〕。以下就志贺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志贺菌被发现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微生物实验…  相似文献   

3.
牟纲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02-102,105
目的了解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的状况、分析儿童肠道感染志贺菌的菌群分布状态及药敏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肠道感染715例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715例患儿的大便中分离出志贺菌109珠,其中包含福氏志贺菌104珠,痢疾志贺菌5珠。福氏志贺菌Ⅱ型检出91珠,占福氏志贺菌总数的87.5%,福氏志贺菌X变种7珠,占福氏志贺菌总数的6.73%,福氏志贺菌Ⅰ型6珠,占福氏志贺菌总数的5.77%。结论志贺菌是引起儿童肠道感染的常见菌株,本院分离出的志贺菌综合来看耐药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指由志贺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等感染所引起的痢疾样病变。本文仅讲述由志贺菌属的细菌 (又称痢疾杆菌 )引起的菌痢 ,又称志贺菌病。本病发病率高 ,是国内外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国家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因此 ,掌握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乡村医生有着重要的意义。1诊断要点1 1流行病学资料目前痢疾杆菌可分为4群及47个血清型 ,其中A群即痢疾志贺菌 ,B群即福氏志贺菌 ,C群即鲍氏志贺菌 ,D群即宋内志贺菌 ,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以B群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其次为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平罗县腹泻患者中志贺菌感染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及主要血清型分布,为当地志贺菌流行规律提供病原学资料。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县人民医院、城关中心卫生院、黄渠桥中心卫生院3家哨点医院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58份,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结果共有258份标本,分离到16株志贺菌(6.2%),其中宋内志贺菌和福氏志贺菌各8株,福氏志贺菌中,福氏2a为8株,福氏1a和2b各1株。检出时间集中在6~10月;检出的菌株中,男性56.3%,女性43.8%,儿童43.7%。结论平罗县引起腹泻的志贺菌主要为福氏和宋内志贺菌。虽然志贺菌引起的腹泻未形成大规模流行,但存在持续传播的可能,应加强监测,预防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志贺菌CRISPR相关基因的斑点杂交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PCR 法制备地高辛标记DNA 探针和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与志贺菌CRISPR相关基因进行斑点杂交。结果 设计出志贺菌CRISPR的相关基因探针;实现了志贺菌CRISPR系统的探针制备及杂交方法的建立。结论 斑点杂交可以快速大量检测志贺菌CRISPR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连市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志贺氏菌型分布及其药物敏感状况,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经生化与血清学复核鉴定为志贺菌53株,其中宋内志贺菌37株,福氏志贺菌15株,鲍氏志贺菌1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69.81%、28.30%和1.89%。药敏试验显示53株志贺菌敏感药物为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耐药的有利福平、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且有50株菌出现了≥3种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大连市引起细菌性痢疾的痢疾杆菌以宋内氏志贺菌为主,其次为福氏志贺菌;并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当引起重视。药物头孢噻吩、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可作为目前临床治疗痢疾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志贺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临床用药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细菌性痢疾项目监测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进行复核鉴定,按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系统检测。结果 6年共复核鉴定菌株91株,其中福氏志贺菌64株、宋内氏志贺菌20株、鲍氏志贺菌4株、痢疾志贺菌3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70.3%、22.0%、4.4%和3.3%。药敏试验显示,91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头孢噻吩敏感性较高,而对萘啶酸、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结论 2005-2010年黑龙江省分离的菌株以福氏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福氏c亚型志贺菌的生化特征、耐药性和毒性情况。方法从腹泻病人中分离菌株,生化鉴定采用API生化条;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法;毒力基因采用PCR技术法。结果 3种福氏c亚型志贺菌45株的生化结果与ATCC标准株一致,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分别为福氏1c亚型志贺菌[Ⅰ∶7(8)]、福氏2c亚型志贺菌[Ⅱ∶3,4;7(8)]和福氏4c亚型志贺菌[Ⅳ∶7(8)];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为多耐药性菌株(ESBLs);福氏1c亚型志贺菌携带ipa H、setl A、setl B毒力基因。结论生化结果显示福氏c亚型志贺菌生化特征未发生变异,福氏c亚型志贺菌以4c亚型最多,并检出国内较少见的福氏1c亚型志贺菌。福氏c亚型志贺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有较强的致病力,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福氏志贺菌2ab型(以下简称F2ab)和福氏志贺菌1a型(以下简称F1a),同时引起细菌性痢疾暴发进行实验室鉴定,以及相关性及同源性分析.方法 从脓血便中分离出9株福氏志贺菌,用血清学试验进行分型,用法国梅里埃API法进行生化鉴定,并对分离菌株测定药物敏感性和小鼠毒力实验.结果 2种菌型均为福氏志贺菌,其中2株F2ab既含有F2a的抗原成份,又有F2b的抗原成份,属于新型菌.结论 2株F2ab(新型菌)和7株F1a志贺菌同时引起细菌性痢疾暴发,2种志贺菌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具有相关性和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陈建英  钟学庆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24-1725
志贺菌是人类重要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可引起群发和散在的食物中毒,因此,人们对志贺菌的流行情况倍加关注,为了解食品从业人员志贺菌感染情况及其菌株特性,我们对从本市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验检测到的38株志贺菌进行菌型分析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志贺氏菌痢疾通常由被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引起爆发,但在被污染的水中由游泳引起传播志贺氏菌痢疾还很少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起在被污染的水库中游泳而引起志贺氏菌痢疾爆发的调查结果。1982年6月24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科拉瓦水库附近的医院收治了6名患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的儿童。询问病史时得知这6名  相似文献   

13.
黄奇荣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214-1215
目的为了准确检出宋内氏志贺菌,提高检出率,探索一种实用、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将含有大肠埃希菌与宋内氏志贺菌的标本分别作不同时间段、不同温度的增菌培养,同时接种SS琼脂、麦康凯、伊红美兰等三种选择性平板,观察两种菌落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平板上分离生长情况。结果宋内氏志贺菌在37℃10~12h中生长旺盛,18~24h增菌中,大量大肠埃希菌繁殖生长,抑制宋内氏志贺菌的生长。42℃增菌后几乎见不到宋内氏志贺菌生长。三种分离平板中,麦康凯和伊红美兰平板生长良好。结论采用37℃10~12h增菌效果最佳。宋内氏志贺菌在伊红美兰平板及麦康凯平板生长状态明显优于SS琼脂平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建省志贺菌属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两年共复核鉴定阳性菌株70株,检出志贺菌49株,其中宋内志贺菌34株,福氏志贺菌15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69.4%和30.6%。药敏试验显示,49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全部耐药药物为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2006年福建省分离的菌株以宋内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福氏志贺菌,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掌握福建省2005年-2009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特征及耐药特点,为制订细菌性痢疾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四年共复核鉴定菌株137株检出志贺菌97株。其中宋内志贺菌61株,福氏志贺菌36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62.9%和37.1%。药敏试验显示9,7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克洛、痢特灵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并对萘啶酸、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结论:2005年-2009年福建省分离的菌株以宋内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福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贺菌取代了继往的B群福氏志贺菌,B群志贺菌的F4c亚型取代了继往的福氏2a1、b亚型成为新的流行血清型。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186株志贺菌引起的感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医生医治细菌性痢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医院2011年3月-2014年12月门诊与住院患者,大便培养中分离的186株志贺菌,采用确证试验、改良三维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 C),并对两种酶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用K-B法(Kirby-Bauer method)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志贺菌血清群分布规律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本次检测的186株志贺菌中,有156株为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分别为f2a 100株、f4a 38株、f1a 18株,30株宋内志贺菌血清型全部为粗糙型(R);186株志贺菌中25株产ESBLs,检出比率13.4%(25/186),没有产Amp C菌株;福氏与宋内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不同;产ESBLs(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志贺菌的耐药性比非产ESBLs志贺菌耐药性明显增高。结论 186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分离率最高(156株),宋内志贺菌次之(30株),有13.4%(25/186)的志贺菌株产生ESBLs,耐药性呈现福氏志贺菌强于宋内志贺菌以及产ESBLs菌强于非产ESBLs菌趋势,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流行规律及细菌耐药谱慎重选择抗菌药物,用于菌痢的医治。  相似文献   

17.
志贺氏菌属感染若干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志贺氏菌属感染引志的细菌性痢疾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感染性腹泻,近来还发现志贺氏菌属能感染其它组织,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有成志贺氏菌属感染的某些方面较为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志贺氏菌属的侵袭力,分子生物学检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及志贺氏菌属感染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宋悦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82-1183
目的掌握安阳市志贺菌属的血清分群特征及变迁。方法采集安阳市各大医院肠道病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并对其进行血清分群。结果289份标本共检出志贺菌70株,分离率为24.2%。其血清分群结果:福氏Ⅰ型志贺菌占12.9%,福氏Ⅱ型志贺菌占7.1%,福氏X变种占57.1%,宋内志贺菌占21.4%。结论2006年安阳市志贺菌引起的腹泻中,福氏志贺菌占首位,且以福氏X变种为主,并发现1株新型菌F4C亚型,该菌型在河南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1985~1994年上海市金山县志贺氏菌属菌型分布与变迁的调查上海市金山县卫生防疫站201500余铁甫,胡锦元志贺氏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菌痢)的重要病原苗,由于志贺氏菌属菌型繁多而复杂,容易变迁。菌型间无交叉免疫,加之志贺氏菌属耐药率高,多重耐...  相似文献   

20.
42例福氏志贺菌型调查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氏菌属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原菌,我国以福氏志贺菌为最多,宋内氏次之。细菌性痢疾常年可发生,但以7、8、9、10这4个月为多见。我们在流行高峰期收集了两个月检出的志贺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当前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菌型和耐药趋势。1 材料方法1.1 菌株来源1998年8~9月期间,我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得到共58株志贺菌。1.2 志贺氏菌属的分类和鉴定按肠杆菌科的鉴定程序,以生化反应为初步鉴定,血清学试验为最终鉴定,并对其中的福氏志贺菌株进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菌型分析。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