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范敏  洪玲 《计算机安全》2009,(10):74-75
首先分析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当前实名制系统技术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可以保障网民言论自由和个人信息安全,又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网络取证手段的网络实名制体系,最后强调要顺利实行网络实名制,应建立相关法律和制度。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报道称,韩国将从今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络实名制。接着,腾讯公司发布公告称,为配合深圳市公安局对腾讯公司开展的网络公共信息服务进行整理,将进行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实名登记工作。消息一出,引起了高度关注,习惯了虚拟世界中的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的网民们,对“网络实名制”这一意在还网络一个“真实”的提法众说纷纭,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一个梦幻世界的破碎网络实名制,名真而意不实网络实名制不是洪水猛兽还网络一个“真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高校学生应用网络的行为更加的频繁。然实践中因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高校网络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因网络信息的虚假传播而造成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所以迫切对网络应用加强管理,实行实名制。本文将对高校网络实名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因其网络的独特性,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因此,网络实名制是依据人们对网络空间中一定社会事实的要求应运而生。它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法理根据,但从它一出现就遭到了各方的反对与抵制,因此,它非常值得在法学领域内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网络实名制牵涉到隐私权的保护和言论自由保护以及行政权力行为滥用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相关法律监察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实现,同时还需要依靠人们法治理念的提高来实现。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立网络实名制的必要性,并从法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对网络实名制的实施计划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实名制不应"独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教育部在高校启动BBS实名登记,新闻出版总署着手制定《网络游戏实名制方案》,信息产业部开始推行手机实名制。我国网络用户数量巨大且继续保持迅速增长的态势,发展网络实名制,势必对我国社会及广大公民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要建立什么样的网络实名制度以及如何建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发展我国的网络实名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相关立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介绍网络实名制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网络实名制的实施背景和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进而对现阶段推行网络实名制提出了完善法制建设、保护网民隐私、发展网络身份认证、综合治理等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果在网络上要实名注册才能发表言论,那谁还会自由自在地在各种‘坛子’里游荡?谁还敢说真话?”这是网民们对于网络实名制的最直接的反应,也反应了人们对于网络实名制的担忧。诸多争议认为,网络实名制的实施,会让习惯穿着马甲游泳的网民们不敢发言,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完整性四个方面对网络实名制身份认证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于PKI技术的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提出以基于PKI的数字证书作为网络实名制的身份认证技术,使用一种便捷的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内含密码算法),作为用户证书的载体,通过这些技术解决了用户认证的便利、用户证书的移动以及安全问题,实现了虚拟网络社会中的实名认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看到消息说“中国将采用网络实名制,而QQ是试点工程”。去GOOGLE用“网络实名制”搜索了一下,有关于该主题的信息就达到90万条之多.从中不难发现网友们对其可谓是怨声一片,从各大网站的网民有关于使用“网络实名制”的调查来看,投反对票的网友达到了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电子身份认证与实名制制度安排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晔 《信息网络安全》2011,(3):26-27,66
电子身份认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标识信息固化并能对其识别以确认特定事物的技术。实名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解决网络应用中真实、唯一主体确认的共同指向。社会生活要求以实名实施行为,电子身份认证和实名制的基本法律框架是一致的。电子身份认证从技术途径解决主体的确认,更为基础、根本,需要法律制度体系化的规范。实名制对主体而言作为外在的、附加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体现,其积极意义在于:行政法律关系可以通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设定单方义务集中资源,实名制的制度安排中以电子身份认证作为实现方式,成为解决实名制行政规范中众多问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实名制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网络匿名性所带来的问题,却又面临实名信息泄露的诟病。造成信息泄露的根源在于实名认证依赖于实名信息。基于社会认证的网络身份模型,依赖社会关系进行身份认证,其利用OSN节点的社会关系构建网络身份,在发挥网络监管作用的同时,避免实名信息的泄漏。模型首先在OSN中依据一定策略选择根节点;然后,采用担保方式进行社会认证;最后,在不依赖实名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节点的唯一网络身份SANI。SNAI身份含节点的社会认证信息,具有身份认证和行为溯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分析网络实名制的基本要求,指出网络实名制的实现途径,并以建议稿的形式绘制出网络实名制可能的面貌.该文认为网络实名制应通过网络服务提供商实施,实现上网账号实名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互联网法治不仅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更要求互联网企业的严格自律和积极措施。隐私政策作为实名制微博客法律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自律责任的外在表现,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和缺陷,亟需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个层次化的IPv6实名地址空间以解决实名上网中的身份标识问题,按照当前IP地址分配体系建立地址资源PKI对实名地址进行分配、管理和认证。基于第三方的实名地址资源PKI,设计并实现实名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完成实名通信和隐私保护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实名制不是解决网络一切问题的万能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诸如网络犯罪、网络民意和网络推手等网络社会管理问题逐渐显现,由此而产生的对以网络实名制来解决虚拟社会管理问题的讨论也愈演愈烈。文章从中国网络实名制的现状和利弊分析入手,探讨了实名制在国内推行之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当前传统在线认证方案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FIDO协议的双因素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实名认证方案。对当前传统认证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移动终端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效可靠的eID双因素实名认证方案,研究FIDO协议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的FIDO U2F协议,将FIDO协议与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相结合,实现本地生物特征和eID双因素认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认证方案更加安全便捷,同时能有效保护用户隐私。  相似文献   

17.
浅析微博实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事实和法律两方面分析微博实名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现行微博实名制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为微博实名制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Oracle数据库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Oracle数据库的重要性,分析了Oracle数据库存在的安全威胁,并以Oracle数据库为例简述了身份认证、数据保护、存取控制、审计机制、数据加密等数据库安全中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