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反应区激光制粉实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双反应区的新构思,研制出双反应区激光制粉实验装置。以5kW大功率CO2激光器为能源,以六甲基二硅胺烷为原料,对新装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单反应区实验装置相比,双反应区实验装置可成倍提高激光能的利用率和粉末的制备产率。  相似文献   

2.
张洪奎 《激光杂志》1988,9(2):65-72
近年来,有机化合物的激光光化学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激光应用于有机化学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激光光化学在开拓新的合成方法,探索新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机理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激光光化学在有机化学中的研究状况,讨论了激光引发有机化学反应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目的是对非激光化学家作关于强脉冲红外激光辐射对有机分子应用方面的简单介绍或评论。所讨论的课题表明:在许多情况下,脉冲红外辐射对于诱导或增强有机反应是个独特的方法,并且它不仅仅是类似于传统的加热过程。文中介绍了激光诱导有机反应的类型:特殊的激光分子选择性、激光控制化学平衡、在双功能反应物中诱导高能反应路径,敏化有机反应以及在固体中和在气-固界面上的反应。从红外激光光化学对于有机化学体系应用方面的文献比较少这点来看,显然它还处在幼年时期。  相似文献   

4.
激光CVD纳米氮化硅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纳米氮化硅的制备工艺过程,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与粉末特征的关系,获得较佳的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密度2000W/cm2,反应气体配比ΦNH3/ΦSH4=4,反应气体总流量200cm3/s,反应池压力35kPa。  相似文献   

5.
以芳香族双迭氮基化合物为交联剂,苯氧基二苯甲酮为光敏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质树脂,合成了负型激光光致抗蚀剂。该体系能够在氮分子激光辐照下发生灵敏的光致交联反应,所生成的致密薄膜可以耐四氟化碳等离子体的反应离子刻蚀(RIE)。用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激光光致交联反应以及反应离子刻蚀的动力学过程。讨论了影响反应速率以及刻蚀选择比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健  刘双宇  张福隆 《激光技术》2019,43(2):147-153
为了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FRTP)与金属的高效焊接,采用激光诱导Al-Ti-C粉末中间层自蔓延反应的方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进行了异种连接实验,分析了中间层自蔓延反应形成焊缝的反应机理、CFRTP/铝连接接头的微观界面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激光照射使中间层温度升高至933K左右时自蔓延反应开始进行,铝元素熔化并包裹住固态Ti发生反应,生成Ti-Al系化合物,在高温下化合物继续和Ti元素反应生成TiC并释放热量;同时,单质Ti与C也发生反应生成TiC并释放热量,反应产生的热量继续维持下一层面的反应,直至整个中间层反应结束形成良好的"焊缝";这些热量使得中间层左右两侧母材发生微融再次挤压成型形成质量良好的连接接头。激光诱导Al-Ti-C中间层自蔓延高温合成连接方法可以实现CFRTP/铝的高质量连接,对实现交通工具结构轻量化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用脉冲激光光声技术研究在不同激光能量水平下斯蒂酚酸铅被激光引爆的化学反应过程。激光束能量增大能明显地提高斯蒂醋酸铅的分解反应速率,而且在较高的光能量下,分解反应出现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8.
吴美娟  赵福运 《激光杂志》1988,9(5):315-317
各种激光作用于皮肤的急性损伤阈值及组织学检查,国内外同行已多有研究。目前YAG激光广泛用于治疗口腔内各种病变,由于YAG激光穿透深度比其它激光要深,容易对正常组织产生急性损伤。本文采用国内研究人员普遍运用的研究手段,讨论了YAG激光照射兔唇内侧粘膜后产生的红斑反应,求出最小反应几率达50%的辐照量ED50,并与皮肤的急性损伤阈值比较,为YAG激光的口腔及粘膜等防护提供一理论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固相热解反应法,以CWCO2激光作为辐照光源,成功地合成了CaO超精细粉末。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生成的粉末呈球状结构,粒径在20~50nm之间。激光多相催化1-庚烯反应使1-度烯异构化的转化率升高。并且使得顺式的相对含量大于反式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0.
激光诱导普通玻璃表面局域液相化学沉积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O2激光(λ=10.6μm)作为诱导光源,普通玻璃作为衬底,研究了影响激光沉积质量和速率的因素,探讨了激光诱导液相化学沉积技术的反应机制,反应产物及其沉积模型等。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沉积过程和沉积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激光诱导液相化学沉积技术能沉积出表面平整,颗粒大小均匀、规则,分布致密的铜镀层,且沉积速率比起普通化学镀也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在阻挡层的化学机械平坦化(CMP)过程中,Cu与阻挡层去除速率的一致性是保证平坦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低k介质材料的引入要求阻挡层在低压力下用弱碱性抛光液进行CMP,这给抛光液对不同材料的选择性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了低压2 psi,(1 psi=6.89 kPa)CMP条件下,磷酸和酒石酸作为阻挡层抛光液pH调节剂对Cu和Ta的络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酒石酸对Cu和Ta有一定的络合作用,能够提高它们的去除速率;磷酸能提高Ta的去除速率,而对Cu的去除有抑制作用。最终在加入磷酸浓度为2×10-2mol/L,酒石酸浓度为1×10-2mol/L,H2O2体积分数为0.3%,pH=8.5时,Cu/Ta/SiO2介质的去除速率选择比达到了1∶1∶1,去除速率约为58 nm/min;同时,磷酸和酒石酸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Cu的表面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铝电解电容器生产中,磷酸可作为腐蚀液或化成液中的溶质,也可作为水合抑制剂。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了磷酸在化成液中的作用及影响,建议仅在末级化成液中添加磷酸或其盐类,以确保箔片容量及氧化膜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DELIXI变频器在黑龙江省某粮食公司年产2万吨谷氨酸生产车间的应用,详细叙述了组成变频系统的硬件配置,软件参数修改及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针对应用不同负载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同时也说明了DELIXI变频器在大型工程中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在线式多晶制绒清洗设备系统数据质量控制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动态存取的数据映射.实现了对数据的采集、数据整合和数据清洗,建立一个可重复的数据收集、修改和维护的流程。实践证明,该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软件控制系统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刘延祥  李铁 《红外》2017,38(4):17-22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色散红外原 理的冰醋酸红外气体传感器。介绍了冰醋酸红外气体传 感器的原理,然后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利用Light Tools 软件对其光路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获得了冰醋酸红外 气体传感器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0~5000 ppm范围内 的测量精度优于±1%F.S.,响应时间(T90)为29 s。这种传感器的光源部分 采用电调制方式,舍弃了传统的红外气体传感器光源部分的机 械斩波结构,进而减小了传感器的体积,提高了稳定性。因此,该传感器 在冰醋酸运输、储存和使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4-烷基取代的反式环己基甲醇是在TFT-LCD中被广泛应用的乙基桥键类液晶的重要中间体,通常是由锂铝氢还原相应的反式环己基羧酸而得。文章尝试以硼氢化钠和路易斯酸组合作为还原剂体系,摸索了路易斯酸的种类及其与硼氢化钠的配比用量和所用溶剂等反应条件。发现在室温下,以乙二醇二甲醚(DME)做溶剂时,AlCl3、ZnCl2以及TiCl4这3个路易斯酸中TiCl4的反应效果最好;通过比较得出反应物与四氯化钛和硼氢化钠之间的最佳摩尔比例为1∶0.73∶2.2。用硼氢化钠和四氯化钛的还原体系在上述反应条件下即可将对位取代的反式环己基羧酸或酯还原为相应的反式环己基甲醇,收率为77%~95%。  相似文献   

17.
硝酸型退锡剂不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硝酸型退锡剂使用过程中不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提高溶液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的GaAs基质厚度大,热导率低,严重阻碍有源区热量的扩散,影响激光器功率的提高。为了去除激光器的GaAs基质,采用硫酸系酸性腐蚀,通过改变腐蚀液浓度和腐蚀温度来比较腐蚀液对GaAs基质的腐蚀影响,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照片表征了腐蚀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表明,当腐蚀液的体积比V(H2SO4):V(H2O2):V(H2O)=1:5:10,腐蚀温度为30℃时,腐蚀速率适中,为5.2μm/min,腐蚀表面粗糙度2.7nm,腐蚀总体效果较为理想。较好的GaAs基质腐蚀效果为外腔面发射激光器衬底去除腐蚀阻挡层的选择性腐蚀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Nucleic acids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potent therapeutic modalities, as their roles go beyond storing genetic information and chemical energy or as signal transducers. Attenuation or expression of desired genes through nucleic acids have profound implications in gene therapy, gene editing, and even in vaccine development. Although nucleic acid therapeutics bring in overwhelming possibilitie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medicin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loopholes in their effective clinical translation. One of the major pitfalls lies in the traditional design concepts of nucleic acid drug carriers, namely, cationic charge induced cytotoxicity. Targeting this bottleneck, several innovative carrier designs have been proposed accommodating charge-conversion approaches, whereby built-in functionalities convert from cationic to neutral or anionic, or even from anionic to cationic enabling the carrier to overcome several critical barriers for therapeutics delivery, such as serum deactivation, instability in circulation, low transfection, and poor endosomal escape. This review will critically analyze various molecular designs of charge-converting nanocarriers in a classified approach for the successful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Accompanied by the narrative on recent clinical nucleic acid candidates, the review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n the pitfalls and scope of these emerging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硬脂酸表面修饰的TiO2纳米微粒,且制得的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地阻止粒子的长大和相互间的团聚,可稳定地分散在多种有机溶剂中,并利用红外谱图(FT-IR)、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衍射(XRD)等手段对粒子进行了表征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