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山区可持续农业与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农业是由“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及农村经济领域体现,它强调生态上健康、经济上有活力、社会能接受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景观生态构建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山区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功能和结构,并概括了四类景观生态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长江上游山区选择影响生态环境的“哨口”地区,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落及其检评指标体系,经济、技术支撑和政策保证体系,是一项带动水系流域山区经济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重建长江上游良好生态环境的全局性重要基础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开发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运用环境生态学和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理论,以辽宁东部山区为典型试验区,以保护、恢复和重建该地区流域生态环境为前提,依托其丰富的山区环境资源,研究建立一批以“林蛙养殖”、“柞蚕放养”、“林菌、林药、林果、林牧复合经营”、“山野菜归棚”和“庭院宅旁经济”等为特色的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食品开发模式及技术,取得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开发相互促进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付玉平  钟玉贵 《汉中科技》2013,(4):21-21,12
黄精药食两用,市场前景好,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利用山区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种植黄精具有显著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选地整地、种植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几个方面总结了黄精生态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辽宁科技参考》2005,(9):24-26
我县在实施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中.坚持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围绕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创建了“以县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山区‘绿’、‘特’产业开发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使地区生态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强调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友善化,突出强调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中的"生态可持续性".山区作为生态脆弱的典型区域其土地利用方式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建立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对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成具有先导性作用.江川其土地现有的利用模式己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析研究这些影响, 提出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对策,对于江川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月17日~18日,中国山地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荆涛指出:山区迫切需要科学地开展综合开发,因为在目前的山区综合开发中,依然存在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矛盾突出、科技支撑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新时期的山区综合开发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科技主导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申晓东 《科技信息》2011,(13):779-779,816
本文探讨了品牌经济的性质,品牌经济的构成,抚松县生态经济现状。因此,探讨创建山区县域品牌经济促进抚松生态经济发展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坡地绿化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坡地绿化集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于一体。坡地类型不同,绿化目的和方法也不同。我们在实践中对常见坡地类型的绿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总结出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美观的坡地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四川东部丘陵山区特色经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特色经济对川东丘陵山区具有重要意义。川东丘陵山区特色经济必须面向全球市场。其战略的市场定位,必然是特色的全球战略。该战略以特色需求为向导,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生态产业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核心是名牌特色战略。  相似文献   

11.
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生态修复研究趋势和热点,针对豫西伏牛山生态环境和植被分布现状,指出导致生态退化的主要问题,提出以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乡土树种立体配置的林-草复合生态修复模式,并对其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为伏牛山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得知,在河南省A级以上景区内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多为自然景区,有民俗活动、水上、山地、冰雪等多种项目;旅游资源多样的地市,景区开展体育旅游活动较多,反之较少;各地市开展体育旅游项目的景区数量与自然景区数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人文景区数量呈负相关等特征.同时对河南省景区内开展体育旅游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地质遗迹十分丰富,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将河南省地质遗迹划分为太行山地质遗迹分布区、黄河地质遗迹分布区、嵩山地质遗迹分布区、伏牛—桐柏—大别山地质遗迹分布区等4个区域;在对河南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河南省地质公园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中轩  闫慧  吴国玺 《河南科学》2010,28(7):893-898
根据裴李岗、仰韶和龙山3个新石器文化遗址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数量演变关系,将河南新石器遗址地理区分为3个类型:成长型,萎缩型,振荡型.尽管新石器时期河南地区历经干湿波动(8.5~7.0kaBP)、暖湿(6.8~5.3kaBP)、暖干(4.8~3.8kaBP)的气候过程,新石器遗址地理分布亦随之波动,但由于独特的水系网络和地貌环境,洛阳盆地和嵩山东南麓始终是河南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真藓科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标本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报道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所产的真藓科 (Bryaceae)植物 4属 14种 1变种 ,即 :大叶藓属Rhodobryum (Schimp .)Hamp .(1种 ) ,短月藓属BrachymeniumSchwaegr .(1种 1变种 ) ,丝瓜藓属PohliaHedw .(3种 )和真藓属BryumBill.(9种 )。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探讨 ,并编制了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真藓科植物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县连康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的北麓,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拥有珍稀濒危植物44种,分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和河南省省级保护植物两大类,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9种,Ⅲ级保护植物15种,占河南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47.5%;河南省保护植物20种,占河南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的51%.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对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报道的浙江东部四明山、天台山和大盘山地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关系到我国东部第四纪环境问题,也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科学认识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实地考察,对所报道地区的地貌特点、成因和类型进行了分析、论述.所谓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是由风化、重力、流水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从末次冰期环境来看,浙江东部山地不存在发育第四纪冰川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河南桐柏山鸟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3—1984年内,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点,在桐柏山进行了鸟类标本的采集和某些种类的生态观察,共采集、制作鸟类标本305件,计123种,隶属16目34科。在这次调查所获标本中,有6种为河南省鸟类新记录,为河南省鸟类名录增添了新内容,连同前人所记载的桐柏山的鸟类共有162种,隶属17目37科。  相似文献   

19.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河南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概述,对中部六省中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城市空气质量以及危险废物处置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南省发展环保产业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