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3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组)及45例无失眠者(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失眠组患者内外向分值、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抑郁、焦虑个性,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在药物治疗失眠症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失眠症患者53例社会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3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组)及45例无失眠者(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失眠组患者内外向分值、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抑郁、焦虑个性.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在药物治疗失眠症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3.
钱一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1320-1321
对1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通过介绍睡眠卫生知识,帮助建立个人睡眠卫生习惯,同时进行放松训练和认知干预,结果6例痊愈,2例显效,2例好转.认为非药物治疗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归因训练结合心理护理提高失眠症患者应付方式促进康复.方法 将1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入院时进行归因方式问卷(ASQI)、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观察组护士应用归因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分析不良的归因并做出有利于心身健康的归因,并引导患者应用求助、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解除睡眠障碍的症结,提高睡眠质量.而对照组则按一般的心理护理帮助失眠症患者提高应付方式.住院第5周再次测评CSQ和SCL-90-次.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及治疗时间无差异的情况下,其CSQ和SCL-90各因子分有显著差异.观察组归因训练前、后CSQ和SCL-90各因子分有显著的差异,每晚睡眠时间从0~2 h提高到5~7 h,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时间的改善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失眠症患者通过归因训练能够重新认知失眠原因,改变消极的归因排除无助与无望感,在护士心理疏导下应用求助、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付方式,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有效改善了睡眠质量,促进了康复.  相似文献   

5.
6.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行为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余海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60-1561
失眠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睡眠质量可以反映个体的生存质量。本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重点介绍了失眠的主要原因,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睡眠质量可以反映个体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重点介绍了失眠的主要原因、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8.
门诊不孕妇女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门诊不孕症妇女的心身健康状况,为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19例门诊不孕妇女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身症状的调查.结果 门诊不孕妇女有较高的抑郁、敌对和强迫症状.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改善门诊不孕妇女的心身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58例失眠症患者(研究组)和5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质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生活事件量表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个维度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性格内向,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且负性生活事件较多,社会支持度较低,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特点进行调查,为推行和改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测试,并与中国常模作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偏执等4项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多方面的心理失调或异常。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重视和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整体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充分显示其在促进患者心身康复中的作用和地位。现就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对心理护理的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72例性病患者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使性病患者全面恢复心身健康 ,我们对 36例性病患者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融入心理护理 ,并与同期 36例单纯药物治疗的性病患者比较 ,结果表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2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4 8例 ,女 2 4例 ,18~ 5 2岁 ,平均  相似文献   

13.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其临床表现为难于入眠,甚至彻夜不眠;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于入眠;或似睡似醒,醒后仍感困乏。失眠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不少病人的身心带来困扰,也使人的生理节律紊乱,活动能力降低,长时期的失眠对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临床上治疗失眠多用安定等镇静催眠药。众所周知,所有的镇静药均有成瘾性且日间仍不清醒。本文针对40例病人,采用中医按摩加心理治疗,治愈1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失眠症的诊治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护人员应认真对待有失眠主诉的病人,重点介绍了使用安眠药的原则,哪些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有引起失眠的副作用以及当前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军人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的相关性,为军队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48例失眠症官兵设为研究组,将某部50名官兵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官兵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血管系统、焦虑因子分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总分与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人际关系、军旅特殊生活、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家庭、个人发展和角色模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过高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军人睡眠和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部队应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激励在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老年患应用激励护理,并把它贯穿于人院、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针对不同时期患的心理特点,使之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身状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失眠症的诊治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护人员应认真对待有失眠主诉的病人,重点介绍了使用安眠药的原则、哪些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有引起失眠的副作用以及当前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为制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评定一周以来258名糖尿病患者和258名非糖尿患者的心理问题。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总症状因子分、躯体化因子分、忧郁因子分、恐惧因子分、人际关系因子分和焦虑因子分P〈0.01,偏执因子分P〈0.05;DM-Ⅰ与DM-Ⅱ之间,躯体化因子分、焦虑因子分和敌对性因子分P〈0.05,忧郁因子分和恐惧因子分两者均较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加强针对性心理治疗和护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况及心理控制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况及其心理控制源。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量表)对46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正常人比较。结果①失眠症患者的PSQI总均分及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失眠症患者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失眠症患者的I-E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心理状况较差,心理控制源外控。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导睡眠图评价心理行为矫治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心理-行为矫正效果评价。结果:90例患者中,评估性失眠28例(31%,28/90)、疑病性失眠16例(17%,16/90)、依赖性失眠20例(22%,22/90)、紧张性失眠26例(28%,26/90);经干预后,睡眠潜伏期以依赖性失眠[(19.3&;#177;11.5)min比(39.8&;#177;20.8)min]和紧张性失眠[(18.6&;#177;9.7)min比(270.2&;#177;86.4)min]缩短最显著(t=3.83,5.76,P&;lt;0.01)、睡眠时间增加以紧张性失眠[(373.5&;#177;94.7)min比(43.1&;#177;19.4)min]显著(t=4.12,P&;lt;0.01)、快动眼睡眠时间增加以依赖性失眠[(72.3&;#177;21.6)min比(40.4&;#177;17.6)min]显著(t=5.12,P&;lt;0.01)。结论:失眠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