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实现职业卫生检测信息化,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编制效率和质量。方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优化现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流程,按照项目登记、设备管理、人员管理、采样计划、现场调查、现场采集、样品流转、进度查询、报告生成等流程,采用Eclipse/MyEclipse系统开发平台、Struts+Spring框架结构、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Oracle Database 11 g Release 2数据库开发职业卫生检测信息化软件,同时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移动端APP,实现网络版与手机版协同使用。结果 实现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采样计划、车辆轨迹、现场采样、台账记录、样品采样及流转、实验室检测、检测数据报送、报告打印的信息化,同时结合移动端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实现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信息化。结论 该系统的建成从项目登记、现场调查、数据采集到报告形成、查询一体化信息系统等方面提高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编制效率和质量,规范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
赵相云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31-2032
为了解铁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我们于2005年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某铁矿矿业公司进行了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与方法1.1内容对某铁矿矿业公司工作场所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作场所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主要检测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分散度、浓度及噪声A声级强度。1.2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相似文献   

3.
钱均琪  吕敏  陈阳  盛红艳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42-1443
为了解常熟市电镀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污染的浓(强)度,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我们从2004年9月~2005年12月对全市48家电镀企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采集经过对电镀企业的现场调查,确定对工作场所中主要存在的9种化学毒物、粉尘以及噪声等11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点采样检测。样品采集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要求,具体的采样方法、采样仪器、采样流量、采样时间见表1。1.2检测与评价依据样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该对苯二甲酸项目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依据国家相关采样规范,结合现场调查,分析、筛选出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经检测:作业场所定点噪声合格率为98.4%,工艺空压机处噪声超标,最大值107.2 d B(A),个体噪声均小于85 d B(A),高温及热辐射、工频电场、化学毒物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建议设置隔声措施,对粉尘作业场所采取湿法除尘、有效的密封除尘措施等,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合理调整工作制度,减少工人接触高强度噪声、粉尘、化学毒物的时间,加强对劳动者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郑州铁路局某塑钢厂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场所存在的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后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及生产场所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车间空气中粉尘检测方法》GB5748-8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6BZ159—2004对塑钢厂的粉尘职业有害因素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该车间下料锯、铣槽机、"V"型切割锯各工序粉尘治理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4913,P0.005);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0.6%。结论通过对郑州铁路局塑钢厂作业场所现场调查和粉尘治理前后的检测评价,认为粉尘净化系统设计安装合理,效果较好,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电子企业涂装生产线扩建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的规定,采用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法、定量分析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扩建项目在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基本采纳了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建议,采取了较为有效的防毒、防噪等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达到了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导致职业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工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及分布 ,为制定我市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我们于 2 0 0 1年对我市工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调查监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内江市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矿企业。1 2 调查方法 制定《内江市工矿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表》 ,由企业工业卫生医生填写。依据《劳动卫生工作规范》、《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 74 8- 85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I -1995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库,实现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方法以某电子企业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调查。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13数据库软件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数据库。依据GBZ2.1—2007、GBZ2.2—2007、GBZ160—2004、GBZ 159—2004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标准规范进行数据库编程,进行调查数据的查询、检测结果的自动计算等,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的导出、汇总、报表。结果通过Access 2013数据库实现了便捷的调查数据录入界面,数据之间的联动,自动生成检测方案,检测结果的自动计算。通过Excel 2013数据透视表实现了检测方案、检测结果等数据的自动汇总报表,可以直接导入到评价报告或检测报告等Word文档中。结论采用数据库可以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检测数据更加规范、统一,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分析更加便捷、高效,尚需在程序的流程、界面的便捷方面进一步优化,不断补充和完善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公司钴酸锂(LiCoO2)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采取的防护措施及防护效果。方法对该生产线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和分析。结果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合理,但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点较多。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不合格的作业场所,应采取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依据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要求,职业卫生现场采样应根据工作场所具体条件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确定、采样条件、采样方法、采样点、采样设备选择应用、样品保存运输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合理,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措施齐全,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合格。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应加强防护设施维护、保养,保证自动报警装置正常运行,且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常州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分布情况,从而估计劳动者的接触水平。为了解常州市地区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我们对2008—2009年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09年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1.2方法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用校正后的ZC-F型便携式粉尘采样器,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  相似文献   

13.
茅辉军  刘仁平  王胜利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46-2848
目的对某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噪声和粉尘是特种合金焊接材料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为73~95dB(A),30.7%(4/13)的岗位超标;粉尘和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仍需加强完善对噪声和粉尘岗位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多层线路板生产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化学性有毒气体、粉尘和噪声是线路板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盐酸的浓度为0.53~15.6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7.5mg/m^3);其余作业点粉尘和化学性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作业点合格率为96.3%。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化学性有毒气体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苏省如东县各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旨在进一步改善作业场所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方法根据国家标准、规范,采集车间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平价。结果 2011年对如东县75家企业作业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采集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共1 622件样品,其中超标样品155件,样品超标率9.56%。结论如东县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应继续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政府部门、各相关机构、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劳动者应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某汽车制造企业技改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该评价报告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竣工验收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已达到预期评价效果,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要求。结论技改项目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能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燕玲  龙登燕  刘智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95-1697
目的了解佛山市陶瓷行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整改后的效果,规范该市陶瓷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预防粉尘和噪声危害的发生。方法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要求,制定统一的检测与评价方案,对陶瓷企业工作场所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定,并半整改前和整改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陶瓷企业整改后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噪声的合格率分别提高了近30%、20%和20%。结论佛山市陶瓷行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较好的控制,整改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根据安全风险评估原理,综合考虑造船作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工作场所中的作业环境条件.按以下步骤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评估:(1)识别危害因素;(2)划分作业单元;(3)调查现场作业环境条件包括工程防护、个体防护措施;(4)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研制完成的上海市地方标准《造船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规定了造船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基本职业卫生管理、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应急救援以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估等要求.本标准对造船行业职业卫生规范化管理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工业涂料调色研发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该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从而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毒物和噪声是工业涂料调色研发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范围在75.4~91.4 dB(A)之间,超标的占16.7%(1/6);粉尘和毒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通风排毒设施齐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有力,有效地控制了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高新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以利于加强高新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法2006—2008年连续3年对某高新企业进行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检测及评价,并对其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该高新企业主要生产区的砷化氢等13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连续3年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接触限值。结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在高新企业职业病防控工作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