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义相加模型在气温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估计气温改变对城市居民死亡的影响,探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在气温健康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2002~2004年的时间序列资料,在尽可能地控制混杂因素的基础上,GAM中拟合二次函数分析气温变化对城市目居民死亡数的影响。结果根据模型拟合结果求得对于闵行区居民死亡的“适温段”为(11.7℃~20.7l℃),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降低而偏离“适温段”时。每目居民死亡人数增加。结论上海市日均气温对闵行区居民死亡有影响,GAM应用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与PM2.5)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深圳市龙岗区2家公立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逐日门诊量资料,深圳市龙岗区逐日大气污染物浓度及逐日气象资料分别来自深圳市环境监测站及气象局,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广义相加模型对大气污染物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关系及滞后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13-2015年SO2 、NO2 、PM10 与PM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8.08、38.08、46.05 μg/m3及31.04 μg/m3。2家医院三年呼吸系统门诊总量为549 169人次,日门诊量中位数为499人次/d。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除NO2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三种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均存在滞后效应,污染物每升高10 μg/m3,滞后2 d时SO2对门诊量影响最强(相对危险度RR为1.030 7,95%CI:1.015 7~1.045 9),滞后3 d时PM10与PM2.5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最强(PM10:RR=1.005 4,95%CI:1.002 8~1.008 0,PM2.5:RR=1.006 0, 95%CI:1.002 7~1.009 4)。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大气SO2、PM10与PM2.5浓度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3.
广义相加模型在气温对人群死亡率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气温等气象因素对城市居民每日疾病死亡的影响特点与规律,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居民超额死亡率.方法 根据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某县居民每日死亡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相应期间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的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短期波动及双休日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雨量、风速等气象因素及空气污染指数与居民每日死亡的关系.结果 气温每上升1℃,超额死亡率为12%;其他混杂因子中,相对湿度每下降1%,超额死亡率为4%;空气污染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超额死亡率为0.6%.结论 气温的增加及其与相对湿度、空气污染等协同作用可导致该县居民超额死亡率的上升.
Abstract: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other weather factors on the daily mortality of the residents in cities for targeti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decrease the excess mortality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Methods The daily mortality and weather surveillance data were provided by Chong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China Meteorological Bureau re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eather factors (temperature,humidity,air pressure,rainfall,wind speed)and the daily mortality of residents in a county of Chongqing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Poisson GAM of time series (increased by 1℃ for air temperate,decreased by 1% for relative humidity and one unit for air pollution index)adjusting for the secular trend,seasonal trend,short-term fluctuation and day of week.Results The excess mortality increased to 12%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1℃,The excess mortality inereased to 4%and 0.6%respectively as the relative humidity decreased 1%and the air pollution index increased one unit.Conclusion High temperature,with humidity and air pollution,will cause increased excess mortality of residents in this county.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讨可吸入颗粒物(PM)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5-2006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招募6~8岁儿童1 000名,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人口和社会经济学特征、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信息,并每年进行1次体检,直至研究对象年满17岁;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每名儿童的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峰值呼气流量(PEF),每名受试者进行3次肺功能测试,取平均值。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讨PM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截至2017年,共有912名研究对象完成随访,随访率91.2%。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表明,PM2.5每增加5μg/m^3,FVC下降1.26%,FEV1下降1.51%,FEF下降1.39%。PM10每增加5μg/m^3,FVC下降1.35%,FEV1下降1.63%,FEF下降1.43%。亚组分析表明,在暴露于二手烟的儿童中,可吸入颗粒物对肺功能影响更加显著(P值均<0.001)。结论 PM浓度与儿童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M浓度增加可导致儿童肺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可吸入颗粒物的健康效应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与呼吸系统和心肺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生物和毒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根据可吸入颗粒物的特征和成分,国外的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说,包括以物理为基础的假说、有害有机组分假说、生物质假说、酸性气溶胶假说和氧化性损伤假说等.该文主要对可吸入颗粒物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对健康影响的主要毒理学机制(尤其是氧化性损伤假说)及毒理学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中国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研究方向,认为我国应加强大气颗粒物毒理学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从而揭示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宁波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收集宁波市2011—2015年人群死亡、空气污染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PM10短期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 PM10短期浓度升高与人群死亡数增加相关,效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和持续性,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死亡累积4 d(Lag0~3)的超额危险度为0.35%(95%CI:0.16%~0.53%)。宁波市2011—2015年归因于PM10短期暴露的总死亡人数为3 972例(95%CI:1 877~6 032),人群归因分值为2.15%(95%CI:1.02%~3.27%)。呼吸系统疾病对PM10更为敏感,其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分别为1 323例(95%CI:619~1 990)和4.68%(95%CI:2.19%~7.03%);女性和高年龄组人群的归因风险分别高于男性和低年龄组。如果将PM10日均浓度控制在150μg/m3和100μg/m3限值以内,人群归因风险将分别下降25.45%和53.07%。结论 PM10浓度变化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应立即采用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量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已给出臭氧(O3)暴露与人群多种健康结局的显著相关性。光化学污染成为我国当前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问题。该文对国内外1990年以来发表的我国O3短期暴露人群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进行综述。时间序列和病例交叉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中的暴露对象以全人群为主。仅一篇文献采用了多种O3暴露度量方式。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O3暴露与人群死亡风险有显著相关性。与O3暴露相关的非死亡健康效应研究探讨更细的健康结局,少数文献关注到敏感人群面临的健康风险,且仅两项大陆城市报道O3暴露的非死亡健康效应,其余均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对比北美和欧洲的研究情况,我国现有研究很少,且集中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上海、广州等,而在污染较严重的大陆地区研究非常匮乏,因而空气污染控制政策的修订所需数据相当欠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探讨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2010-2012年在广西5市/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3 827名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检测空腹血糖(FPG)。 结果 糖尿病患病率为9.4%,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0.3%、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9,P=0.1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城乡、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饮酒、肥胖类型(OBPH)7个因素与糖尿病有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相对城市有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OR=0.633,95%CI:0.499~0.802,P=0.000);60岁及以上人群与35岁以下人群相比患糖尿病风险高(OR=14.037,95%CI:6.538~30.134,P=0.000);中心型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肥胖分别与正常体重比较,患糖尿病风险高(分别OR=2.259, 95%CI:1.705~2.994, P=0.000;OR=2.068, 95%CI:1.368~3.125, P=0.001)。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饮酒与糖尿病呈现J型非线性关系(χ2=7.712,P=0.019),饮酒<1次/周和≥6次/周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肥胖类型与糖尿病呈现为平躺∽型曲线关系(χ2=13.547,P=0.008),中心肥胖和低体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结论 广义相加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能直观呈现饮酒、肥胖类型与糖尿病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背景]空气污染是国内外较为关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臭氧(O3)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目的]了解O3诱导的急性呼吸系统作用,以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对该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组研究设计,招募新乡医学院健康退休教职工,根据纳入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于2018年12月—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南京市臭氧(O3)短期暴露对人群的急性健康影响。方法整理2013—2015年南京市气象数据、O_3与PM(2.5)监测数据及人群非意外死亡等数据,采用Possion分布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O3短期暴露水平(O3每日最大1h浓度,O_(3 1h-max))与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污染物模型中,O3 1h-max多日移动平均滞后效应强于单日滞后,且在lag03时最强。O_(3 1h-max)浓度(lag03)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79%(95%CI:0.50%~1.0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25%(95%CI:0.78%~1.72%);其中女性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0.97%(95%CI:0.53%~1.41%),男性增加0.66%(95%CI:0.27%~1.05%);≥65岁人群增加0.90%(95%CI:0.57%~1.23%)。双污染物模型中,调整了共存污染物PM2.5的影响后,非意外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分别降至0.42%(95%CI:0.22%~0.63%)、1.19%(95%CI:0.72%~1.67%)。结论南京市O3短期暴露能增加人群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女性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为暴露的敏感人群。  相似文献   

11.
黄春萍  倪宗瓒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85-2587
目的:探讨广义相加模型在妇幼保健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广义相加模型的建模原理对实例进行非参数拟合,并与参数拟合结果比较。结果: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四苗接种率、儿童中重度住院人均补偿费用率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数据不满足参数拟合条件时,广义相加模型能更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上海市2004~2008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和当地气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及星期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系。将广义相加模型得到的预测值的95%范围的上限值作为当前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的预警限。结果模型预测的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2009年细菌性痢疾日报告病例数大多数都落入了预测值的可信区间范围,未达到预警限,与实际流行情况相符。结论广义相加模型可应用于细菌性痢疾预测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R软件实现广义相加模型。方法通过空间污染流行病学的一个实例研究介绍利用R软件mgcv包实现广义相关模型的具体步骤和评价方法。结果广义相加模型可在R软件中方便实现。结论 R软件作为一款自由、免费、开源的统计分析软件,可灵活方便地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在实际研究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地铁系统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主要影响因素、来源和成分进行综述,分析地铁系统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暴露途径、健康损害机制及其对健康影响的最新进展,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及其元素组成的监测以及动物毒理学和人类流行病学方面研究,为法规标准制订和卫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长江村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收集2001-2009年间的水位资料和螺情资料,包括平均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及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等.描述水位指标和螺情指标的时间分布情况,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分析水位变化与钉螺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1-2009年度中当年的平均水位和现场水淹天数对活螺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活螺密度在平均水位为25.0m,水淹天数为120 d时最低.当年的平均水位和上一年的现场水淹天数对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二次曲线或三次及更复杂分段样曲线关系;对有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接近0.05),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10 d时最低;而有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60 d时最低.结论 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线性的光滑函数关系.水淹天数对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用GAM拟合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可能更贴近实际而便于解释,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职业性噪声对暴露人群健康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工业作业场所职业性噪声对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方法于2005年随机抽取南方某市部分噪声暴露工厂,按《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6)进行测点选择和测量噪声强度[dB(A)],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其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进行健康检查,并对4家产生稳态噪声、4家产生脉冲噪声的工厂的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对84家工厂的1374个噪声作业点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噪声平均强度83.40[dB(A)],作业点噪声强度90[dB(A)]以上占23.22%(319/1374),85~89[dB(A)]占25.47%(350/1374),85[dB(A)]以下占51.31%(705/1374),超标率为48.69%(699/1374);7464例噪声暴露工人的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0.47%(1528/7464),心电图异常检出率7.32%(546/7464),心率异常检出率为3.93%(293/7464),血压偏高检出率为3.71%(277/7464);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的平均强度分别为84.96、88.49[dB(A)],两者的等效噪音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损伤、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稳态噪声的(P>0.01)。暴露人群的听力损伤检出率与暴露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s=0.952 4,P<0.01)。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表现为脉冲噪声对噪声暴露者的危害比稳态噪声大;噪声强度和噪声暴露者的听力损伤检出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深圳市空气PM2.5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影响。方法 收集深圳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短期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深圳市2014年空气污染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 空气PM2.5滞后7 d、PM10滞后5 d和SO2滞后5 d分别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最强,日均浓度每上升10 μg/m3,可分别导致深圳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27%(95% CI:0.06~0.48),0.18%(95% CI:0.04~0.32)和1.00%(95% CI:0.19~1.8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引入模型后,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深圳市空气PM2.5、PM10和SO2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急性影响,会增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海市奉贤区主要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PM_(2.5)、CO、O_3)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效应。[方法]收集2013—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各级公立医院的呼吸系统门急诊量数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户籍人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气象局的气象数据及环境监测站的大气污染物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对各污染物与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和日死亡人数的关系进行模型拟合分析。[结果]各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急诊量影响不同:PM_(10)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1~6 d,日门急诊量分别增加0.37%、0.24%、0.41%、0.54%、0.47%、0.43%、0.36%(均P0.01);SO_2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1~6 d,日门急诊量分别增加1.87%、1.74%、1.97%、2.15%、2.28%、2.35%、1.92%(均P0.01);NO_2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1~6 d,日门急诊量分别增加2.51%、1.91%、1.74%、1.85%、1.98%、1.77%、1.57%(均P0.01);PM_(2.5)每升高10μg/m~3,滞后1 d,日门急诊量降低0.35%(P0.01);CO每升高1 mg/m~3,滞后2~3 d,日门急诊量分别降低5.81%、4.03%(P0.01);O_3每升高10μg/m~3,滞后3 d,日门急诊量增加0.37%,滞后5 d,增加0.32%(P0.01)。各污染物对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也不同:PM_(10)每升高10μg/m~3,滞后3 d,死亡人数增加1.29%(P0.01);SO_2每升高10μg/m~3,滞后3~4 d,死亡人数分别增加4.94%、4.52%(P0.01);NO_2每升高10μg/m~3,当天及滞后2~3 d,死亡人数分别增加4.82%、3.78%、3.98%(均P0.01);O_3每升高10μg/m~3,滞后1 d,死亡人数增加3.12%(P0.01);PM_(2.5)和CO质量浓度变化对当日、滞后1~6 d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NO_2后,PM_(10)、SO_2、PM_(2.5)、O_3质量浓度每上升10μg/m~3时,奉贤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门急诊量增加(P0.01)。[结论]上海市奉贤区大气污染物PM_(10)、SO_2、NO_2、O_3对奉贤区呼吸系统疾病门急诊量和户籍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浙江省2005—2014年猩红热月发病数据以及同期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形式。结果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与猩红热发病间存在负关联;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平均气温与猩红热发病间均存在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其中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和平均气温对猩红热发病影响呈近似二次曲线关系。平均气压10 050(0.1 h Pa)时是正效应;在18.7~23.6(0.1 m/s)风速范围内,对猩红热发病有较小的正效应;平均气温在250(0.1℃)时,对猩红热发病的影响负效应逐渐减弱。结论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之间存在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降水量、气压、风速以及温度与猩红热发病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心血管系统急性有害效应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BM、CNKI 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参考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截至2008年8月,共纳入21 篇文献,其中11 篇文献是时间序列研究,10 篇文献是病例交叉研究.meta 分析提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心血管疾病发作有关(OR=1.008,95%CI=1.006~1.011,P=0.000),同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OR=1.006,95%CI=1.004~1.009,P=0.000).结论 PM10 短期暴露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作、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