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曾勉 《新医学》2007,38(8):554-556
内科机械通气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合理的营养支持可纠正营养不良以便于改善呼吸功能.其中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输注的条件、热量的计算、输注时机、途径及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外科危重病人及发生术后并发症者常需辅以管饲治疗.近年来我们采用连续经泵滴注肠内营养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临料 分组普外科危重及术后并发症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15~68岁,平均40.5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均置空肠营养管.  相似文献   

3.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内营养是经口服或鼻饲来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一种方法。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肠内营养的广泛应用也使其护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各种肠内营养制剂的特性和护理要点,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探索,使其发挥最大营养支持的作用。本文对肠内营养的制剂、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管路护理、鼻饲护理、并发症护理及家庭健康教育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EN)输注方法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2例肠内营养时间〉3d的危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两组每天肠内营养量均为1 000mL~1 500mL,12h~24h输完,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37℃~41℃,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持续输注方法可以降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EN)输注方法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82例肠内营养时间>3d的危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两组每天肠内营养量均为1 000mL~1 500mL,12h~24h输完,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37℃~41℃,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胃肠道症状、食物反流、胃管堵塞、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代谢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持续输注方法可以降低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邵鹏  陈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605-1607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PN的应用较为大家熟悉和认可。近几十年,随着有关EN研究的深入,临床工作者们开始逐渐认识和应用EN,EN指经口服,或经鼻胃管、鼻肠管、胃肠造瘘管输注EN制剂,  相似文献   

7.
输液恒温器在肠内营养输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液恒温器在肠内营养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肠内营养患者在采用输液泵持续输注营养液的同时使用输液恒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3~37℃。结果86例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仅占6.98%[1例出现腹胀(1.16%),2例发生返流(2.23%),3例腹泻(3.49%)],经过调慢输入速度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输液恒温器能保证肠内营养的恒定温度,保证了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避免了因低温刺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效地减少了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返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以寻找安全有效的输注方式。[方法]将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间歇泵入输注,对照组采用传统持续泵入输注(不间断),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用加温器维持温度在38℃~40℃,每天输注量为500mL~1 500mL,16h~24h内输完,观察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胃肠道症状、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管堵塞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可以降低胃癌术后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综述胃肠外营养临床配制、输注途径、输注方式和临床护理重点,指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配制环境、人员管理、配制流程等方面关系密切,选择前需要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在审方和配制过程中保证配伍用药的合理性,保证胃肠外营养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归纳了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治疗时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危重症患儿需早期开展肠内营养,减少肠内营养治疗的中断,并对肠内营养实施的途径及输注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肠内营养乳剂适用于有胃肠道功能的营养不良或摄入障碍的患者、包括创伤或颅面部、颈部手术后患者、咀嚼或吞咽困难患者、意识不清或接受机械换气的患者等。可经胃管分次注入或缓慢输注,我科以缓慢输注为主,以便于血糖的控制,减少血糖的波动范围。肠内营养乳剂较稠,以往用一次输血器及输液器输注(均由过滤网,常选用输血器),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通过消化道置管或造口注人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在临床营养支持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因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引起广泛社会关注。营养不良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有效营养支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传统观念提倡完全肠外营养,但已有越来越多证据支持早期肠内营养,维持肠道渗透性,减少肠源性感染,降低病死率。目前各国指南关于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喂养途径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近年提出的免疫型肠内营养疗效也备受争议。因此,本文将对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的必要性、营养时机、途径、营养物质、适应证及并发症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72例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评估及心理护理,规范肠内营养流程和输注泵的使用,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患者活动、睡眠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本组1例放弃治疗,1例不能耐受置管及胃肠道反应改用肠外营养,50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经治疗后好转,20例未诉不适。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1]。神经内、外科及其他大手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一般2-3h灌注1次,以本院神经内科病房为例,平均每天有10余例患者需灌注流质,因此,护理工作量较大,为此本院改用滴注法,由于管饲流质有时是家属提供,流质中粗纤维无法滤过,为有效解除导管堵塞现象,研制了滤过输注袋,并于2009年2月开始用于临床,已用1135例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输液恒温器在肠内营养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肠内营养患者在采用输液泵持续输注营养液的同时使用输液恒温器,观察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86例患者中仅6例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占6.98%),其中1例出现腹胀(占1.16%),2例发生返流(占2.23%),3例腹泻(占3.49%)。结论认为输液恒温器能保证肠内营养的恒定温度,保证了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避免了因低温刺激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输注速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索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合理、优化的输注速度,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将97例上消化道肿瘤术后48h内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采用10h、24h匀速滴注法观察其生命体征、疗效及并发症,同时比较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对两种输注速度的耐受程度。结果甲、乙两组出现胃肠道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乙两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h匀速滴注法缩短了输注时间,也适用于60岁以上老年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3组,输入同样营养液,A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小时输注,B组采用间歇性重力滴注,c组采用一次性空针推注。结果A组与B、C组比较,在腹痛、腹胀、腹泻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泵输注法可减少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其相关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认为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可以降低疾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